唐上策+范稚蓮+莫良玉
摘要:廣西是全國最大的甘蔗種植以及產糖區,甘蔗制糖一直以來都是廣西的傳統優勢行業,連續十多年食糖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50%以上。而位于廣西西南的上思縣,甘蔗種蔗面積逾50萬畝,在廣西排名前三,但仍是經濟欠發達地區。蔗糖產業是上思縣歷屆政府歷經數十年打造而成的支柱產業,為上思縣農民脫貧增收、財政增稅做出巨大貢獻。近年來,受國際糖價、國內農業體制漏洞以及行業、企業自身問題等多重影響,整個行業效益正面臨前所未有的低谷。本文通過分析上思縣蔗糖加工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促進上思縣蔗糖加工業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廣西;蔗糖加工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 F326.12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06.005
近年來,蔗糖產業循環經濟發展的實踐證明,循環經濟已成為蔗糖產業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優化消費結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實現科學發展的有效途徑。由此可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積極探索和大力發展蔗糖產業循環經濟,對于進一步做大、做優、做強蔗糖產業,進一步增強蔗糖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影響力、促進蔗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推動上思縣經濟社會發展,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1上思縣蔗糖加工業發展現狀
上思縣境內目前共有兩家較大型的蔗糖加工業有限公司,分別是廣西農墾糖業集團昌菱制糖有限公司和上上糖業有限公司。其中,廣西農墾糖業集團昌菱制糖有限公司(簡稱“昌菱制糖公司”)成立于2002年3月,于1978年建廠,是廣西農墾糖業集團的一個子公司,隸屬自治區農墾局。昌菱制糖公司以甘蔗農產品加工為主,日榨蔗能力可達1.2萬噸,公司主營產品有白砂糖、赤砂糖、食用酒精、朗姆酒、生物有機肥、糠醛等。廣西上上糖業有限公司是中國食品業航母光明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重要成員企業,公司創立于2001年11月,是防城港市龍頭企業、廣西優秀企業、廣西首批工業信息化示范單位、廣西十四大糖業集團之一,名列廣西工業企業100強。公司日榨蔗可達1.5萬噸,主要經營白砂糖、赤砂糖、食用酒精、甘蔗復混肥的生產銷售。
兩家企業分2個蔗區進行生產和管理,近幾年來,上思縣每年蔗糖稅收一般占財政收入的40%左右,蔗農種蔗年收入達到10億元。2015年,全縣糖料蔗種植面積43.8萬畝,2015/2016年榨季全縣進廠原料蔗194萬噸;2016年,全縣甘蔗種植面積達到45萬畝,預計2016/2017年榨季原料蔗產量可在210萬噸左右。
2上思縣蔗糖加工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糖市持續低迷,企業利潤空間小,形勢嚴峻
自2012年以來,國內食糖價格開始滑入歷史低谷,且一直在低谷“冬眠”,至今未有轉機。目前上思縣兩家制糖企業均步入微利虧損時代,舉步維艱。在國內,一方面,甘蔗生產成本日益提高,企業效益持續下滑;另一方面,進口糖商、非法走私商人利用國內外價差,進口謀利,無一不對中國糖業構成嚴峻挑戰。據了解,廣西糖價從2011年的最高7800元/噸,持續下滑到2014年的最低3850元/噸,價格跌幅超過50%,跌出成本線,廣西制糖企業大幅、大面積虧損。上思縣兩家制糖企業也不例外,企業利益每況愈下。在糖價最低谷的2013/2014年榨季,昌菱制糖公司蔗糖生產虧損達1671.5萬元,上上糖公司蔗糖生產盈利僅193萬元。2015/2016年榨季糖價雖小有回升,但受全國整個糖業行情低迷影響,上思兩家制糖企業利潤空間小,形勢不容樂觀,糖業“好三年、壞三年”的局面不復存在,已面臨生死存亡、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
2.2 受糖價倒逼,原料蔗收購價格偏低,蔗農種蔗積極性受挫,糖料蔗產量逐年下降
由于食糖價格的下跌,倒逼制糖企業連續三個榨季下調糖料蔗收購價格。上思縣從2011/2012年榨季的500元/噸,連續下調到2014/2015年榨季的410元/噸,低于全自治區糖料蔗平均種植成本。因收購價格下調,種蔗成本越來越高,原來的“甜蜜事業”失去了甜頭,蔗農種植甘蔗積極性嚴重受挫。加上大部分青壯年外出務工,許多農戶將蔗地改種其他農作物或干脆丟荒,甘蔗種植面積銳減,糖料蔗產量下降嚴重。近三年來,上思縣甘蔗種植面積分別為:2014年種植48.9萬畝,2015年種植43.8萬畝,2016年種植45萬畝,比2009年種植最高峰時期的54.15萬畝減少了9.15萬畝。2015/2016年榨季原料蔗產量為194萬噸,比2012/2013年榨季的243.848萬噸減少49.848萬噸。
2.3 蔗區基礎設施薄弱,大大影響榨季生產工作,增加了企業負擔
上思縣屬于山區,受地理環境的影響,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維護投入資金大,目前各種基礎設施還十分落后。水利設施不完善,蔗區灌溉面積偏少,甘蔗灌溉條件差,大部分蔗地靠天看產量。特別是交通基礎設施十分薄弱,蔗區道路涉及面廣量大,等級低。加上水毀和重車碾壓,蔗區路損壞嚴重,需維護資金大,建設滯后,滿足不了甘蔗產業發展的需要,制約了甘蔗砍運的順利進行,加大了企業的投入成本。每到榨季遇到雨天時,蔗區道路晴通雨阻現象普遍,很多村屯都不能通車。例如在平福鄉板含村、那明村,蔗區道路較差,下一場大雨后,一兩個星期都無法正常通車,甘蔗砍收后無法入廠,只能在地頭曬干。
3上思縣蔗糖加工業發展對策與建議
3.1 政府要加強市場宏觀調控,充分發揮價格和市場機制的作用,研究制定糖蔗價格政策,保持食糖生產穩定發展
實施糖料目標價格管理和原料蔗臨時價格補貼政策,降低蔗糖企業和甘蔗種植戶風險程度,調動廣大蔗農發展蔗糖生產的積極性,穩定糖業發展基礎。
3.2 大力推進 “雙高”糖料蔗基地建設
通過對土地流轉整合,建立糖料基地項目、農業產業化項目、農業標準化實施示范項目,在中央和地方各項目資金支持下,打造一批經營規模化、種植良種化、全程機械化、水利現代化的糖料蔗生產基地。加強高產高糖甘蔗品種繁育、推廣工作,不斷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從源頭降低糖業生產成本,不斷提高糖料蔗單產、糖分和生產效益,為企業發展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促進糖業可持續發展。
3.3推進甘蔗產業多樣化發展,發展壯大蔗糖加工業循環經濟,提高產業抗市場風險能力
依法保障循環經濟園區重點項目建設用地,對符合規劃的循環經濟建設項目,優先安排土地利用規劃控制指標。大力發展甘蔗多樣性產業,推進甘蔗向生物化工工業、食品工業、發酵工業等產業體系發展,努力開創甘蔗除制糖外的產業鏈,解決甘蔗加工產品單一的問題,實現無論食糖生產甘蔗需求量如何變化,甘蔗價格基本穩定,農民收入基本穩定的目標。
3.4 加大甘蔗產業的扶持力度
拓展金融、信貸、保險等多種扶持渠道,探索建立國家(廣西)甘蔗產業發展基金,完善風險抵御機制,建立健全農民收益保險,不斷完善甘蔗產業保險制度和體系,加大對蔗農的補貼力度,將甘蔗納入優良品種和機械化、健康種苗等補貼范圍。
參考文獻
[1]梁毅,王海伶,譚芳香,等.廣西蔗糖加工業專利現狀分析與技術創新對策[J].南方農業學報,2016,47(09):1629-1634.
[2]吳曉偉,黃敏堂,黃志勇.低溫冷害對甘蔗糖分的影響與控制對策研究——以廣西上思縣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03):1025-1026.
[3]宋永華.發展上思甘蔗生產的一些思考[J].廣西蔗糖, 1998(03):59-61.
[4]倪軍明,李軍平.蔗糖深加工技術研究進展與發展前景[J].中國食品添加劑,2005(02):190-192.
[5]矯健,李寧輝.蔗糖生產加工利益共享模式研究[J].中國糖料,2010(04):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