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兵
摘要:旱作節水農業技術是指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通過采取工程、機械、農藝和管理等措施,綜合提高天然降水和灌溉水利用率及其利用效益的農業生產方式。其綜合運用農機、農藝、生物、化學和管理等蓄水保水、節水補水、抗旱品種節水等技術措施,并把工程節水、生物節水、化控節水和耕作節水等單項技術組裝集成,最終形成綜合配套的旱作節水技術體系。
關鍵詞:旱作節水;灌溉;綜合技術
中圖分類號: F323.2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06.010
1 行走式節水灌溉技術
此項技術是在拖拉機牽引的拖車上安裝水箱,在拖車后掛單體播種機,播種機后掛覆土器。從水箱引出放水管在開溝器后部固定,用放水閥控制水流量。單體播種機可同時進行深施肥,將施肥口置于開溝器與水管出口之間。可同時將開溝、澆水、播種、施肥、覆土等幾道工序一次性完成,用水量僅6噸/畝,比噴灌每畝節約用水20噸,比漫灌每畝節約用水50噸。在20天內不降雨的情況下,可保出全苗。具有播種質量好、節省種子、增墑抗旱、作業效率高等優點,是吉林省“十年九春旱”抗旱播種一次抓全苗的有效措施。
在春旱時間延后和伏旱提前到來的情況下,可采用行走式苗側開溝注水灌溉技術。此項技術是用一臺四輪拖拉機帶拖車、水箱和一臺苗側開溝施水裝置,實現苗期開溝、施水、覆土一次完成作業。特點是進度快、節省水、省人工、成本低、效果好。灌水定額只有6噸/畝(相當于每株灌水1.8~2.4公斤),可在無降雨條件下保持活苗20天,有效解決苗期干旱補水問題。
行走式節水灌溉技術已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旱作節水農業技術模式,其包括機械化一條龍坐水種技術和苗期側開溝注水灌技術兩個重要環節,可有效解決春播和苗期抗旱問題。
2小白龍交替分根間歇灌溉技術
針對項目區旱情嚴重,易造成作物全程干旱的實際情況,采用小白龍交替分根間歇灌溉技術。
小白龍交替分根間歇灌水技術是將小白龍輸水技術與交替分根間歇灌水技術相結合的一種節水灌溉技術。用可移動塑料軟管進行輸水,并在幾條壟溝中間隔分根交替灌水。在輸水管出水口處用簡易的間歇控制閥控制供水和停水。具有適用、靈活、方便、就地就近和節約用水等優點。采用間歇灌水比連續灌水速度提高1.8倍,同時水分滲透深度與作物根系層吻合性好,提高水的利用率,其每畝可以節省灌溉用水16噸。
3滴灌技術
滴水灌溉技術,其是利用低壓管道系統,使滴灌水成點滴地、緩慢地、均勻而又定量地浸潤作物根系最發達的區域,使作物主要根系活動區的土壤始終保持在最優含水狀態。滴灌不同于傳統的地面灌溉濕潤全面積土壤,因此滴灌有節約灌溉用水量、促進作物生長和提高產量的作用,是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局部灌水技術。
滴灌具有省水節能、省工省地省肥、操作簡單,易于實現自動化、對土壤地形適應性強、保護和保持生態環境等優點,適合我國的國情,具有很強的推廣優勢,而且方便實現灌溉的全自動控制,滴灌將成為21世紀發展我國節水灌溉技術的重點,是加速我國農業實現節水灌溉、精準農業和設施農業的有效途徑,將更好地促進我國農業的現代化,滴灌技術將成為旱作節水農業的首選。
4抗旱品種和區域優勢作物的高效栽培節水技術
節水抗旱作物品種比常規品種具有更強的抗旱能力,當干旱發生時,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自身水分消耗,有效抵御干旱危害,獲得比較穩定的產量。例如耐旱玉米品種能夠在相同降水條件下,產量提高5%~6%,在獲得相同產量的情況下,節省用水6%左右。針對目前種植結構比較單一及氣候越來越干旱的實際情況,調整作物種植結構,壓縮雖然高產但效益低、耗水大的玉米播種面積,種植抗旱性強、經濟效益高、市場前景好的雜糧、雜豆和油料作物,例如高粱、谷子、綠豆、芝麻等作物,建設具有區域特色的綠色食品生產基地。
5化學抗旱保水、節水技術
選擇博亞保水劑進行拌種或種子包衣,解決底墑不足,影響種子發芽及出現的缺苗和弱苗問題;在作物需水量最多的生育期或干旱季節噴施FA旱地龍,抑制作物過量的無效蒸騰;播種后地面噴施土壤保墑劑或液態地膜,減少地面的無效蒸發;使用矮壯素和BT生根粉等植物調節劑,抑制徒長,控制株型,減少葉面蒸騰。增強根系的吸水能力,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6土壤深松培肥,蓄水納墑技術
深耕深松是最具普遍意義的農業節水措施。通過深耕(翻)深松,可打破犁底層,增厚土壤的活土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減少地面流失與蒸發,同時可以促進作物根系的發育,擴大根系的吸水吸肥范圍,增加抗旱、耐肥和抗倒伏的能力。深耕(翻)與秸稈還田,培肥施肥等農業技術結合進行,可以改良土壤物理性狀,增加土壤的團粒結構,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納墑能力,從而豐富土壤水庫,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
7玉米寬窄行交替種植技術
實行90厘米寬行、40厘米窄行交替種植,播后實施苗帶重鎮壓,苗期進行深松、追肥,收獲時留40厘米高茬,形成隔年深松,苗帶輪換,交替休閑的寬窄行耕種法。這一耕法便于秸稈還田,培肥地力,深松蓄水,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有利于保春墑、防春旱、集伏雨、防秋吊。
參考文獻
[1]黃明洲.中國機械化旱作節水農業的發展現狀與對策[J].中國農機化,2001,(01).
[2]譚靜,李小林.國外玉米抗旱方法[J].世界農業,2000,(03).
[3]倪林.玉米旱作節水農業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