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望旭
區域經濟一體化是通過在區內實現局部的貿易、投資自由化,使參與其中的成員國獲得特殊的經濟收益,從而成為當今全球經濟的一股新浪潮。本文通過成本收益這個角度來分析歐盟經濟一體化產生的原因。
成本——收益分析規模經濟區域管理和協調費用
歐洲各國之間的互補性為歐洲經濟一體化的進行創造了先決條件,經濟一體化的形成為成員國帶來的凈收益是有目共睹的。其凈收益是由形成經濟聯盟的總收益和總成本所決定的。
一、歐洲經濟一體化的收益分析
1.歐洲經濟一體化能降低交易費用
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與國際分工的深化,國際或區域內的交易成本也急劇增加。正如著名經濟史學家道格拉斯·諾斯所說:“專業化和勞動分工的程度越高,在生產過程中交換的次數也越多……專業化和勞動分工導致了交換次數的倍增,在生產率上形成了巨大的收益,然而來自交換的交易費用上升的代價也是很高。”戰后的歐洲各國在原有制度下交易費用已不能再減少,同時為了避免外部環境的威脅,不得不要迅速發展經濟,通過聯合起來,降低交易費用,能促使經濟發展。
2.區域經濟一體化能產生正的外部性收益
外部性的經濟學意義是指一些產品的生產與消費會給不直接參與這種活動的企業或個人帶來有害或有益的影響。其中有益的影響稱為“外部經濟”,否則就是“外部不經濟”。此刻,著重解釋外部經濟,它是指由于消費或者其他人和廠商的產出所引起的一個人或廠商無法索取的收益。
每個利益集團在原有的制度下,都想方設法地尋求這樣的外部經濟而謀求潛在的利益。當然一旦在原有制度下,利益集團無法獲取這利益,就需要改變。為了迅速發展各自經濟,只有聯合起來,組成區域經濟一體化,才能重新獲得潛在收益。
3.規模經濟
降低成本,增加收益,是每個利益集團所希望的。除了通過技術創新等方法,降低成本,還有一個重要的方式就是使“自己”具有規模經濟效益。除此之外,本人還認為,區域內的規模經濟也能體現在環境保護支出方面。隨著歐洲經濟一體化的形成和擴大,原本一國所承擔的環境保護責任,變成了多個國家一同來承擔。這就降低了成員國每個公民為環境保護所支出的成本,從而也提高了環境保護的成效。
4.歐洲經濟一體化的形成能促進創新和競爭
在區域內,市場的開發意味著企業不僅需要面對本國企業的競爭,還要面對其他成員國企業的競爭,因此競爭的激烈程度大大增強。競爭的加劇可能會使企業的利潤增幅因產品價格的下降而降低,但是產品價格的下降一方面也刺激了社會需求,又帶來了企業銷售的增加和市場的擴大,同時企業迫于競爭壓力必然會更加有效地利用生產要素和挖掘生產潛力,同時,也加速了創新,因而區域內各國經濟的發展水平和實力會因競爭而得到提高。創新是和競爭積極相關的,跨邊境競爭的加劇將加強創新并加速其擴散,而創新反過來又推動了競爭,二者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另一方面又使企業加強了對研究與發展項目的投資,從產品創新和生產過程的技術創新中獲取企業保持長期競爭優勢的活力。
5.歐洲經濟一體化有利于區域內自然資源的共享和各國可持續發展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全球自然資源總量,尤其是像石油、天然氣、煤炭、鐵礦石等不可再生的資源正日益枯竭,環境也正日益惡化。
面對上述事實,單個國家為了更好地實現可持續發展,有兩條可行的道路:第一,盡量地多利用外部資源資源與環境;第二,提高技術,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為此,組成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無疑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二、歐洲經濟一體化的成本分析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成本,主要就是區域管理和協調費用。我們都知道,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是區域內擁有獨立主權的國家放棄部分主權自發形成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也就是區域內各國討價還價、不斷協調的過程。如果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包含的成員國越多,有著獨立利益訴求的博弈主體便越多,需要協調的問題便越多、越復雜,區域內部的利益關系也將更加錯綜復雜。同樣,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形態的不斷升級,區域內部合作的層面將更多,涉及的合作領域將更廣,因而內部的協調和管理將變得更加困難。而這也正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成本。由此可知,盡管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好處是明顯而又誘人的,但它同樣要付出代價,這個代價便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的運行成本,或者說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的管理和協調成本。而這種成本是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的形態、層次以及其所包含的經濟主體數目成正比的。
三、歐洲經濟一體化的成本收益比較
在歐洲經濟一體化初步階段,收益一定是大于成本的,畢竟當時成員國只有六個,管理和協調成本有限,而收益則是明顯的。不過,隨著成員國的增加,管理和協調成本也會增加。從短期來說,其管理和協調成本會超過其收益,那是因為新成員國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和貫徹歐盟的一切。從長期的角度來說,管理和協調成本會有所下降,而收益會隨著成員國的增加而增加。最終還是收益大于成本。
四、結束語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都可以看出從長期來講,歐洲經濟一體化的收益明顯要大于成本。它能使區域內交易費用的降低,促使區域內的貿易大幅增加,從而帶動經濟的迅速增長;它也能使區域內規模效應的增強以及促進了產業競爭和創新,從而轉變區域內的產業結構。
參考文獻:
[1]諾斯.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上海三聯書店,1991.
[2]袁志田.正交易費用條件下的國際貿易理論.世界經濟,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