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
【摘 要】 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 面對我們身邊的弱勢群體,除了用社會慈善外,還需要社會工作之助人自助的多元化的社會救助來幫助他們脫離困境,使他助與自助相結合,從而最大化的利用有限的救濟資源,對于轉型期的社會現實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以老年社區服務為例,簡要探討如何在社會工作的具體實施中對案主進行自助能力建設。
【關鍵詞】 社會工作之助人自助 價值觀 老年社區服務 應對策略
一、社會工作相關術語解說
1.助人自助
助人自助是社會工作的專業價值理念。它是指具有專業知識、技能的人, 以利他主義為指導, 以科學的知識為基礎, 運用專業的方法使接受幫助的人正視困境, 啟發并幫助他們發現自身所具有的潛力, 最終使受助者通過自己的能力, 擺脫困境, 適應社會。
2.價值觀
價值觀是人對人、事物和世界是怎樣和應怎樣的看法和觀念,是社會工作的動力和靈魂。社會工作的價值觀“在實踐者的日常生活中得以反映,提供專業實務的方向和指導”, [1](68)并對服務對象、干預框架、實務策略及成敗界定等具有關鍵影響。
3.行為守則
社會工作的行為守則是價值觀的具體化。關于“人”的行為守則應該由工作者自身的舉止和針對服務對象的行為組成。
其一,工作者要認同專業服務的提供是自己的基本責任,要客觀體現符合專業身份的語言、舉止和行為,要根據職業要求達到最高程度的誠實。
其二,工作者要尊重、接納和關懷服務對象;以服務對象權益為首,體現個別化原則(個別化過程中展示高超技能提升服務效果);要對服務對象不持批判態度,努力促使服務對象自我決定(即案主自決(、elfdetem-nation)則包含了四個涵義:其一,他們最了解自己的問題、需要及其原因;其二,他們有責任對自己負責;其三,他們可以在參與中提升自己的能力,預防未來可能的困境;其四,協助服務對象與他人互助,則可以激發其充分發掘外來資源,依托主觀能動性,實現自我需要的滿足和助人理念,幫助自身和他人強化權能。);要尊重服務對象的隱私。[2]
二、老年服務工作相關理論
老齡服務是指以老年人為主要服務對象,以社會組織或企事業單位及群眾自治組織為服務主體的福利性的服務活動,也包括一部分商業性的老年服務活動。[3]
社區老年服務是一種由家庭、近鄰、社區所組成的綜合性的支持老年人社會生活的服務,能夠使老年人不脫離他所生活和熟悉的社區,在社區內接受服務。[4]
做好老年社會工作,應首先明確社會工作在老年服務中的功能定位。
1.社會工作專業倫理價值為老齡服務提供了正確的價值導向
增權理論認為,承認案主是積極的主體。“增權的視角強調老年人自身能力的培養,老年人能為社會做出貢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我們要尊重老人的權益,更要尊重老人的應有權利。”[5]
從“以人為本”和“助人自助”的價值理念來看,社會工作者還要接納老齡服務對象的獨特性。由于服務對象的生活背景、知識閱歷、興趣愛好的不同,每個人都具有其獨特性,社會工作在老齡服務中的介入,,為老齡服務注入了濃厚的人文關懷氣息,通過老齡服務工作者與服務對象之間專業關系的建立,能有效拉近兩者之間的心理距離,促進彼此之間的良性互動,從而大大提高老齡服務的實效性。[6]
(2)社會工作的理論與方法為老齡服務提供了科學的方法指導
社會工作的方法主要有個案社會工作、小組社會工作、社區社會工作等,為老齡服務工作提供了方法論基礎。
在老齡服務中成立小組,則可以幫助老年人解決他們因退休等所導致的社會關系縮減,社交機會減少,角色喪失等問題,增加老年人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樹立對生活的信心,學習新的行為技巧,更好地度過晚年生活。
(3)社會工作的專業教育為老年服務提供人才保障
社會工作作為一門注重知識性、實務性的學科專業,通過在高等或高職院校的專業教育,可以為老齡服務提供專門人才支持。經過專業教育的老齡服務工作者不僅可以承擔一般的老年服務的工作,還能扮演老齡群體的支持者、管理者、促進者等各種角色,滿足老齡群體的更高層次的需求。由此可見,社會工作的專業教育為老齡服務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介入老年社區服務的策略
老年社區服務的介入策略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擴大老齡服務范圍,提升服務層次。
社會工作的介入不僅要求老齡服務工作者為老年群體提供日常生活照料、醫療服務等一般性服務,而且還對老年群體提供精神慰藉、心理疏導等專業性服務,
2.為老年服務整合資源。
在經濟上精神上為老年人提供支持,這就有力促進了社區老年服務與家庭養老的融合,可以使老年人在享受家人親情所帶來的溫暖,滿足其歸屬感的同時,又能享受到社區所提供的便捷、優質的服務。
3.建立可信任的工作關系。
通過與老年人建立互像信任、互相支持的工作關系,幫助老年人提高其自助、互助的能力,促進老年人的社區參與,通過老年人的集體參與去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
四、具體問題以及應對策略總結
筆者曾在一家民營社工機構見習,以下根據所接觸的老年項目工作,并結合所學知識對于老年社區服務實現助人自助過程中的問題以及應對方案進行部分總結。
問題1:如何激發老年人的生活熱情,融入社區
應對策略:遵循“助人自助、案主自覺”等原則,通過心理輔導促進老年人以正向、積極的心態面對社區居民。
通過組織老年人建立多種形式、各級層面的老年自治性組織,幫助老人充分挖掘其潛能,發揮其組織能力,以實現其自我價值
問題2:以何種形式開展活動
應對策略:運用小組社會工作的方式,開展社交小組、休閑技藝小組以及老人互助小組等。定期開展“生命回顧”及“懷舊”活動。(如組建書畫、合唱、太極拳、保健等有益于老年人身心活動的小組)
通過特殊紀念日的專題座談活動,讓老人們暢談自己的精彩人生,展示自己為國家和社會發展所作出的貢獻。(如元旦茶話會讓老年人回顧過去,展望新年;情人節“幸福分享會——金婚銀婚鑒真情,幸福相扶萬年長)
問題3:如何使案主從無助走向自助
應對策略:自我領悟——走出無助的破冰船。這里不得不提的師弗洛伊德診療方法,它經常從患者的經歷中提取其癥結,從而對癥下藥, 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實際情況中, 這種方法是不十分可行的,這種方法需要運用催眠等手段,不利于案助隱私的保護,而且,這樣的方法耗時較長。但是, 這確實一種標本兼治的方法。
轉換角度——改變心態的良藥。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兩個人在沙漠艱難地跋涉。途中,兩人各得到了半杯水,其中一個人看到的是空著的上半部分,另一人看到的是有水的下半部分。兩個人都哭了。前者流下了悲哀的淚,最后死在沙漠里。后者流下了激動的淚,終于走出了沙漠。這是一幅多么生動的無助與自助的畫面啊! 在這種情形下,社工所能做的就是讓案主看到剩下的水,轉換一下視角,改變固有的思維定勢,克服認識的偏頗。
重拾自信——克服困難的魔障。自信就是海明威所說的那種"一個人可以被擊倒,但不可以被擊垮"的內在力量。有了自信,也就有了克服困難的魔杖。與自信相反,自卑是自輕自賤,過低評價自己。因此,對于陷入自卑沼澤中的人來說,最重要的莫過于重拾自信,只有自己不打倒自己,才能矢志不渝地朝著自己既定的目標走下去。這時,就要求社工通過簡單的句子或聲音和姿勢去鼓勵案主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樹立自信心。
保持平衡——走向自助的關鍵認知、情緒和行為是心理活動的三個方面,這三者構成了一個相互聯系的三角框架,其操作原則是:平衡產生美。任何一方面出了問題,都有可能使整個框架失去平衡。錯誤的認知評價可以導致不良的情緒反應,而不良的情緒反應則可導致不當的行為,而失當的行為往往使自己陷于不利的處境,這樣的處境反過來又會強化自己錯誤認知和不良情緒反應,形成惡性循環。因此,保持三者平衡是從無助走向自助的關鍵所在。 "心理牢獄"既然是我們自己構筑起來的,那么我們也一定有能力用自己的雙手打開枷鎖,把自己解放出來。[7]
六、結論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思想,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墨子“兼愛”主張等等,也都對中國社會工作實踐乃至世界的社會工作運作都產生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可見, 助人自助就是延續了我國這一古老思想,并將其繼續升華,從實物幫助轉向精神幫助,從給予物質轉向給予創造物質的能力,從而民眾的能力從實質上有了顯著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Compton,B.R & Galaway,B.Socialwork Process(3 ed).Homewood: The Dorsey Press,1984.
[2] 顧東輝.社會工作的價值觀、沖突及對策[C] 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第20卷第2期(社會科學版)2004,6.
[3] 鄔滄萍.社會老年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6.
[4] 陳成文.社區老齡服務:英、美、日三國的實踐模式及其啟示[J].社會主義研究,2010,2.
[5] 付再學.增權:老年服務工作新理念[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8,2.
[6] 李 萍.社會工作在老齡服務中的功能定位及介入策略[C] 陜西行政學院學報第25卷第3期 2011,8.
[7] 考試大 09年社工考前輔導:社工理念之助人自助(2) 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