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福琳
摘要:近年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國的社會扶貧模式暴露出諸多問題,因此有必要創新社會扶貧機制,創建具有我國特色的社會扶貧機制,不斷提高貧困扶持效率。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我國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社會扶貧的新形勢,分析了當前社會扶貧模式應建立以政府、市場、社會間的新型關系為基礎的社會扶貧模式下,嚴格界定各扶貧主體的職能,進一步推動扶貧效率的提升,形成科學的農村扶貧模式,最終建立科學化、高效化、規范化的社會扶貧機制,從而推動我國社會扶貧體系的不斷完善。
關鍵詞:社會扶貧;農村扶貧;全面深化改革
中圖分類號: F323.8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06.021
1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社會扶貧工作的新形勢
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社會扶貧工作的扶貧任務、扶貧主體、扶貧制度都發生了新的變化,農村仍然是社會扶貧的主要對象。首先,扶貧工作的目標更加多樣化,扶貧任務不僅是提高農村貧困地區人們的收入水平,也應包括農村地區教育、衛生、交通等方面的幫扶;農村扶貧對象具有分散化、流動性大等特點,在幫扶登記、政策落實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因而社會扶貧模式也向著靈活化、分散化方向發展;對扶貧工作的準確性與有效性的要求越來越高,社會扶貧過程中的各類功能性障礙越來越嚴重,農村扶貧反饋機制不完善,對扶貧工作的績效評價難以展開。其次,社會扶貧的主體已由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國有大型企業逐步向各類社會組織、民營企業轉移,民營企業的崛起使其在社會扶貧過程中發揮出巨大的作用,民營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也日趨成熟,農村的產業化扶貧模式逐漸形成,在民營企業的帶領下,利用當地資源積極發展優勢產業;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推動了中產階級收入水平的增長,充足的物質財富以及強烈的公民意識也使其在社會扶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各類社會扶貧組織也在不斷發展壯大,在數量與質量方面均出現了大幅度增長,各類幫扶組織在農村科技扶貧工作中也發揮了顯著作用。另外,政府、市場與社會間相互關系的變化也極大地促進了社會扶貧制度的不斷創新,政府部門的監督機制使得財政資金投入社會扶貧活動所面臨的制約越來越強,市場在扶貧資源配置中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的大扶貧開發模式逐步建立起來;農村逐步建立起“到村到戶”的新型扶貧模式,在政府部門的協調下,各企業、社會組織充分發揮自身力量,整合各類社會資源,建立整村推進扶貧模式,大力推動農村的經濟、社會、文化建設,努力解決農村發展問題。
2 社會扶貧模式的創新策略
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應建立以政府、市場、社會間的新型關系為基礎的社會扶貧模式,嚴格界定各扶貧主體的職能,進一步推動扶貧效率的提升,最終建立科學化、高效化、規范化的社會扶貧模式。具體而言,社會扶貧模式的創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調整政府在社會扶貧活動中的職能定位,政府應加快制定地區社會扶貧工作規劃,在定點扶貧與東西協作扶貧中發揮統籌協作的職能,引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社會扶貧工作;二是建立完善的社會扶貧資源配送機制,保證社會扶貧所提供的各類資金、物資、技術以及信息等能夠快捷、高效、準確地配送至扶貧對象手中,大力建設社會扶貧超市等社會扶貧新模式;在農村扶貧工作中引入建檔立卡,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信息化檔案以及扶貧工作檔案,實現“點到點扶貧”,扶貧工作應規劃到戶、責任到人,確保每一戶的貧困問題均能得到解決,從而有效提升扶貧工作效率;三是建立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扶貧服務的機制,扶貧服務的提供對象應為具有完善的內部管理結構、良好的社會公信力以及豐富的扶貧項目運營經驗的民營企業、社會團體、各類基金會等;四是構建社會扶貧激勵機制,出臺鼓勵性政策加大對社會組織、民營企業、公民個人參與社會扶貧活動的支持力度,增加對社會組織的財政撥款;五是建立科學的社會扶貧績效評估方法,引入第三方監測評估機構對社會扶貧效果進行評價,加大社會扶貧監督力度。在農村建立扶貧工作監督考核機制,對不能完成扶貧工作的領導進行問責,并將扶貧績效評估結果作為分管領導干部獎懲、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據,各企業、民間組織也應將扶貧績效考核結果納入相關責任人的工作考評中。
3 結語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社會扶貧工作的目標更加多樣化,扶貧主體已經由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國有大型企業逐步向各類社會組織、民營企業轉移,政府、市場與社會間相互關系的變化也促進了社會扶貧制度的創新。在這樣的背景下,應加快調整政府在社會扶貧活動中的職能定位,建立完善的社會扶貧資源配送機制,健全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扶貧服務的機制,構建社會扶貧激勵機制,出臺科學的社會扶貧績效評估方法,將農村作為社會扶貧模式推廣應用的重點區域,積極解決農村貧困問題,最終建立起科學、完善的社會扶貧體系。
參考文獻
[1]徐志明.貧困農戶內生動力不足與扶貧政策績效——基于江蘇省342個貧困農戶的實證分析[J].農業經濟,2013(01):1-15.
[2]趙強社.扶貧模式演進與新時期扶貧對策探析[J].西部學刊,2013(02):2-20.
[3]祝漢順.馬邊彝族自治縣扶貧開發模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3(12):13-29.
[4]蘇海,向德平.社會扶貧的行動特點與路徑創新[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35(03):14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