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飛+周文培+林愛壽



摘要:對溫州市紅棕象甲危害情況進行了持續跟蹤調查,結果顯示,溫州市園林綠地上紅棕象甲危害已大面積擴散為害,寄主植物主要有加拿利海棗、中東海棗、華盛頓棕櫚、蒲葵、伊拉克蜜棗、棕櫚等6種植物。
關鍵詞:紅棕象甲;危害調查;溫州
基金項目:溫州市2010年第四期科技計劃項目(N20100064)
中圖分類號: S436.21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06.042
為全面掌握溫州市紅棕象甲的危害情況,及時控制該蟲的進一步蔓延,進行持續多年的跟蹤調查。
1溫州市紅棕象甲危害情況
1.1調查時間和地點
2009年,對鹿城區各主要公園、廣場及棕櫚科栽種比較集中的綠地進行調查。
2010年,對鹿城區、甌海區、龍灣區、瑞安市、平陽縣調查。
2011年,對全市所有10縣(市)進行全面調查。
2012年和2013年,繼續對全市10個縣(市)進行跟蹤調查。
1.2調查方法
主要對綠地內發現棕死亡、殘樁、長勢衰退、葉子垂掛、心葉卷曲、偏冠等櫚科植物進行仔細檢查,對于死亡或殘樁的樹木進行解剖,樹體內是否有蟲子;對于長勢異常的樹木仔細檢查葉鞘部位是否有孔洞,蟲道或成蟲、蛹、幼蟲等。
市區調查主要采取普查和抽樣調查相結合。普查即對整個區域內的樹木進行逐一檢查;抽查則主要采用線路抽查法,即根據綠地內園路或車行道分布情況,沿路檢查兩側危害情況。項目組對市區絕大部分棕櫚科植物分布區域都進行了調查,首先采用抽查的方式進行,一旦發現某區域有死樹、殘樁、長勢異常的樹木,則對該區域的所有棕櫚科樹木都進行逐一調查。
縣(市)的調查,主要先通過走訪各縣(市)園林綠化部門及綠化苗木基地,了解是否有棕櫚科植物死亡或長勢異常的情況,結合實地抽查進行。對發現死亡或異常的樹木地點,項目組現場詳細調查。
1.3溫州市紅棕象甲危害情況
報道顯示,2007年是溫州市首次發現紅棕象甲危害。但根據實際調查,麗水發生的紅棕象甲苗木是從溫州麗岙苗圃調運的,說明2007年之前溫州苗圃內已經發生危害。并且已經通過苗木調運在不少的綠地內進行傳播。2008年和2009年市區多處發現紅棕象甲危害死亡的加拿利海棗。到2010年伊始,市區發現的疫點成曲線上升(如圖3)。由于當時還不了解該蟲危害的嚴重性,綠化部門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清理死樹時沒有進行銷毀處理,直接外運,導致疫情進一步擴散。
溫州市棕櫚科植物主要分布于市區的公園、廣場、街道綠地,主要道路兩側,新建居住區,高端別墅,以及各縣市的主要公園廣場、綠化公司苗圃等地。種植的面積相對分散,文成、泰順等地基本上很少有棕櫚科植物栽種(如圖1)。因此,紅棕象甲的危害也主要集中在市區(如圖2),其余均屬零星分布。
表1 溫州地區發現紅棕象甲危害地點
在調查中,發現,浙江省檢疫性害蟲的新記錄——椰心葉甲(Brontispa longissima)。
2溫州市紅棕象甲寄主種類調查
溫州市綠地主要棕櫚科植物共12種,分別為加拿利海棗、中東海棗、伊拉克蜜棗、華盛頓棕櫚、美麗針葵、蒲葵、棕櫚、皇后葵、董棕、布迪椰子、魚尾葵和棕竹。紅棕象甲的寄主有6種(如表2)。
3結語
通過本次調查,基本摸清了溫州市紅棕象甲危害的基本情況,并引起了市園林部門的高度重視。在調查的過程中,還開展了該蟲在溫州的生長發育規律和適生機制、早期診斷技術和監測誘殺技術、綜合防控技術應用等方面的研究。通過技術培訓,發布預警信息,現場技術指導,目前,已基本控制了溫州市紅棕象甲疫情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