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光記
摘要:本文首先對杏鮑菇的基本生物學特性進行了一定的分析,進而對杏鮑菇工廠化栽培的技術性要點進行了探討,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杏鮑菇工廠化栽培的經濟效益,為杏鮑菇的生產奠定良好的基礎條件。
關鍵詞:杏鮑菇特性;工廠化栽培;技術要點
中圖分類號: S646.19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06.046
杏鮑菇(Pleurotus eryngii),從生物學角度上來說屬于側耳屬,大都生長于歐洲地中海區域、中東和北非,但在一些亞洲部分地區也具有一些食用性菇類。從外觀上來分析的話,杏鮑菇菌肉肥厚,質地脆嫩,特別是菌柄,其組織致密、結實、乳白,且菌柄可全部食用。一般情況下,菌柄比菌蓋更脆滑、爽口,食用起來具有杏仁香味和如鮑魚的口感,適合保鮮、加工。近幾年來,杏鮑菇已成為開發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藥用、食療于一體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種,且具有降血脂、降膽固醇、促進胃腸消化、增強機體免疫能力、防止心血管病等功效,因此在經濟市場中已需求廣泛。本文主要就杏鮑菇的特性及工廠化栽培技術的要點進行了一定的探討。
1 杏鮑菇的特性
1.1營養
從生物學營養方面來分析,杏鮑菇是一種分解木質素、纖維素能力較強的食用菌,其在生長的過程中需要有較豐盛的營養,尤其需要具備充足的氮源和碳源,以此才能進一步促進菌絲的生長,提高杏鮑菇的產量。此外,在栽培過程中,人們也可以添加一些輔助材料以增加菇蕾的總產量,如米糠、麩皮、玉米粉等都是極好的輔助材料。
1.2水分
在栽培杏鮑菇的時候,一定的含水量更有利于其生長發育。一般在菌絲的生長階段中,其適宜的含水量為60%~65%,但在實際作業過程中,對于不同的培養量來說,其含水量也應適當提高。其中,對于子實體來說,其分化階段的含水量以90%~95%為宜,而在子實體生長階段,其含水量可降低至85%~90%。
1.3溫度
在杏鮑菇的栽培過程中,溫度對杏鮑菇的產量具有重要的影響。其中,對于菌絲體來說,其生長的溫度以22℃~27℃為宜,而25℃則為其最適宜的溫度,一旦溫度高于30℃時,則會給菌絲的生長帶來不良影響。此外,子實體的生長溫度為10℃~21℃,最適溫度為10℃~18℃。由此可見,不同的菌株對溫度的適應性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實際栽培作業中,人們應對溫度的有效控制給予高度的重視。
1.4空氣
菌絲體生長階段需氧量相對較少,低濃度的CO2對菌絲生長還有刺激作用,現原基期需要充分的氧氣,此時CO2濃度應下降到0.5%左右。同時在菇體生長發育期間,CO2濃度以小于0.01%為宜。
1.5光照
對于菌絲體來說,在生長階段是不需要光線的,反之在黑暗的環境下會加快菌絲的生長。但是在子實體的生長發育期中,其適宜的光照強度為500~1000Lx。
1.6酸堿度
在栽培杏鮑菇的進程中,菌絲體生長的pH值領域為4~8,最適pH值為6.5~7.5,同時在出菇階段,其最適pH值為5.5~6.5。
2杏鮑菇的工廠化栽培技術要點
2.1栽培模式
通常情況下,在杏鮑菇的工廠化栽培過程中,其主要采用的是熟料、墻式立體袋栽模式。在實際作業過程中,首先需要將配制好的培養料裝入到指定的耐高溫聚丙烯塑料袋中,然后對此進行高溫處理,以達到滅菌目的。待高溫冷卻后,再對此進行接種、培養。待菌絲長滿后,可移出菇房,并置入網格架中育菇,而后續的采收加工作業則表明出菇作業的完成。
2.2選擇優良的菌株
對于杏鮑菇來說,由于其類型多樣,因此在培育時應首先選擇優良的菌株,可先經過一定的出菇試驗篩選出具有優良農藝形狀,且適合當地栽培條件的優良菌株。通常情況下,常用于生產培育的菌株以朵形圓正和菌柄呈球莖狀為主,此兩種類型更利于杏鮑菇的生產。
2.3菌袋制作
通常情況下,菌袋主要使用的是耐高溫的聚丙烯塑料袋,一般袋子的規格為17厘米× 36厘米× 0.005厘米,期間是采用沖壓式裝袋機進行裝袋,每袋裝干料500克左右。其中,在制作菌袋的時候,應滿足一定的標準,即松緊適中、不超時限、封牢袋口、輕拿輕放、日料日清等原則,這對保障杏鮑菇的有效生產具有一定的作用。
2.4接種培養
滅菌后的栽培袋可在冷卻的情況下放置在無菌的條件下進行接種作用,在工廠化栽培中,其一般是采用自動化生產線進行接種。其中,在接種過程中要避免喧嘩談笑、不得走動,每接完一瓶種的時候,其所使用過的鑷子及雙手需用75%的酒精重新擦洗。接種后菌袋應移入發菌室,采取避光培養,其中室內溫度、空氣等應滿足一定的條件。
2.5催蕾
催蕾作業是在菌袋中菌絲滿袋后進行的,此時需將菌袋轉入催蕾室,并且要去除外面的棉塞和套環,以進行催蕾作業。在催蕾室中,溫度以12℃~15℃為宜,空氣相對濕度以85%~95%為最佳,同時對于時間、光照、空氣等條件,催蕾室也具有一定的標準,需要嚴格按照相關指標進行操作,以保障栽培作業的有效性。
2.6育菇
在育菇作業中,其室內的溫度應保持在15℃~18℃左右,光強以50~500lx為最佳,空間相對濕度為85%~90%,室內通風換氣量控制在CO2濃度2000毫克/千克以內。在此條件下,育菇作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最大的效益。
2.7采收與加工
在完成育菇作業之后,則可以進行采收作業。通常情況下,當栽培袋進入出菇房16~18天即可采收。在采收完成后,工作人員即可將廢包清出,且其還需將菇房清洗干凈或用漂白粉消毒,經2天控干再進新栽培袋。
3結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杏鮑菇工廠栽培時,工作人員需對杏鮑菇的特性具備一定的認識,且還需掌握栽培的技術要點,以保障杏鮑菇生產的最大效益化。
參考文獻
[1]鄒丹蓉.杏鮑菇液體菌種生產技術[J].食用菌,2016(02):62.
[2]董飛.北方杏鮑菇工廠化無公害栽培技術[J].蔬菜,2014(02):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