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萱



【摘 要】 近年來軌道交通建設已輻射國內大部分省市自治區,軌道交通正逐步成為人民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軌道交通站點內大規模人群安全問題是關乎人民生命安全的大事,也是軌道交通安全管理的重點難點。本文以武漢市光谷廣場地鐵站為例,結合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從乘客因素、環境因素、管理因素三個方面,對地鐵站點大規模人群的安全性進行評價,并針對評價內容提出提高地鐵站點人群安全性的建議,為未來的地鐵建設和管理優化提供參考。
【關鍵詞】 層次分析法 模糊綜合評價法 地鐵站 大規模人群;安全評價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軌道交通事業蓬勃發展,給人民出行帶來無窮便利,但運行體系內仍存在問題,導致事故頻發。軌道交通站點內大規模人群一直是造成事故的重大隱患,尤其在突發事件時可能造成擁擠踩踏等一系列危害。如4.20深圳地鐵踩踏事故,就給地鐵站點乘客安全管理敲響了警鐘。目前社會已在加強地鐵安全意識教育,相關部門也不斷出臺政策加強地鐵安全管理,提高軌道交通安全性的目標任重而道遠。
本文旨在建立基于層次分析法的模糊綜合評價體系,從乘客因素、環境因素、管理因素三個方面對地鐵站點進行大規模人群安全性評價。本文選擇武漢市光谷廣場地鐵站為研究對象,該站點人流量大,且常出現乘客擁堵現象,具有極高的代表性和研究意義。威脅地鐵乘客安全的隱患有很多,如電梯失靈、人群擁擠等。本文把難以量化的潛在危險源用評價模型具化表現出來,從而得知地鐵站點的大規模人群安全性指數,并能依此提出改善意見。此評價體系對于優化軌道交通設計建設、提高軌道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乘客人身財產安全方面都有重大意義。
軌道交通人群安全的相關研究目前已取得不少成果。Berseth等致力研究人群疏散的環境優化,開發了一個模擬框架,用來研究建筑元素的最佳位置,如支柱或門在促進密集行人流動時的作用[1]。Hao等研究不利視線條件下行人疏散,引入行人視線半徑來描述不良視線條件,采用盲跟蹤的方法來描述看不見的區域內行人的盲目從眾心理[2]。Lei等對一個巨大的地下交通樞紐的行人疏散過程進行了仿真,使用FDS+Evac模擬行人疏散,詳細研究了人員密度、出口寬度和自動檢票門對疏散時間的影響[3]。這些成果為未來研究工作提供了參考。
二、層次分析法模型介紹[4]
層次分析法是將與決策有關的元素分解成目標、方案等層次,基于此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決策方法。本文使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地鐵站點大規模人群安全性指標的權重。其簡要過程如下:
1.建立多級遞階層次結構。如在本文中第一級指標為乘客因素、環境因素、管理因素,乘客因素下設第二級指標人群異構性、人群密度等。
2.建立判斷矩陣。判斷矩陣以上一級的某一要素作為評價準則,對本級要素進行兩兩比較來確定矩陣元素值。判斷矩陣元素值反映了人們對某個因素相對重要性的認識,一般采用1~9級或其倒數的標度方法,如表1所示。
3.計算相對重要度。對判斷矩陣求出最大特征根λmax,并求其相對應的特征向量W,即AW=λW。其中,W的分量(W1,W2,…,Wn)就是對應于n個要素的相對重要性,即權重系數。
4.一致性檢驗。對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以確定權重分配是否合理。檢驗公式為CR=CI/RI,CI=(λmax-n)/(n-1)。其中:CI為一致性檢驗指標;n為判斷矩陣的階數;RI為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取值見表2。當CR<0.10時,認為判斷矩陣有可接受的不一致性,否則需要重新賦值,直至通過一致性檢驗。
5.綜合重要度計算。在計算了各級要素的相對重要度以后,便可從最上級開始,自上而下地求出各級要素關于系統總體的綜合重要度(也稱系統總體權重)。
三、案例研究
(一)武漢地鐵光谷廣場站介紹
光谷廣場地鐵站位于地鐵2號線,在虎泉路與光谷廣場交匯處,非換乘站,共四個出口。光谷廣場周圍高校林立,經濟娛樂建設發達,人流量集中。它因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武漢日客流量最大的地鐵站點,但其設施設計卻無法滿足使用需求。該地鐵站出口較少,且在同一直線上;通道也不夠寬,容易造成人群擁堵;每逢節假日,入口處必會擁堵。它在大規模人群安全性方面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具有代表性和重要研究意義。
(二)武漢地鐵光谷廣場站大規模人群安全性指標分析
1.乘客因素
地鐵站點大規模人群安全性問題中,乘客因素是重中之重。當人群大量涌入地鐵站內,會引起人群擁擠、滯留,甚至造成踩踏事故。人群異構性的增加、人群年齡構成偏幼齡化或老齡化都會降低安全系數;當人群密度超過負荷上限,或乘客速度過快、發生不安全行為,如爭搶電梯等,都可能導致事故的發生。
2.環境因素
地鐵站點大規模人群安全性與地鐵站環境因素密切相關。例如,電梯和樓梯是乘客疏散的必經通道,若設置不合理將大大增加安全隱患。同時,閘口數量及方位設置、出口設置的個數、走向也將影響乘客出站效率。列車的運行穩定安全性也需關注,可提高乘客的安全性指數。
3.管理因素
地鐵站的安全管理是保障其安全性的重要措施。檢修是否定時保質、排除隱患,現場管理人員是否盡職盡責、細心警醒,應急預案是否存在且科學合理,信息媒體網絡技術是否運用在人群安全性監測和事故應急救援上等,都影響著其安全性指數。
四、評價體系構建
(一)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
根據層次分析法的原理,對安全因素指標進行分層次標注。
經過對光谷廣場地鐵站專家的咨詢,得出方案矩陣如下:
安全評價X:
λmax=3.00,CI=0,RI=0.58,CR=0<0.1該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
權重W= (0.40, 0.20, 0.40)T
乘客因素:
λmax=5.3831,CI=0.07662,RI=1.12,CR=0.068<0.1該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
權重=W1= (0.074,0.191,0.450,0.05,0.235) T
同理,根據專家提供的數據,環境因素各權重為:
λmax=5.058,CI=0.0145,RI=1.12,CR=0.013<0.1該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
權重=W2=(0.261,0.165,0.369,0.156,0.049)T
管理因素各權重為:
λmax=4.014,CI=0.005,RI=0.89,CR=0.0056<0.1該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
權重=W2= (0.082,0.155,0.496,0.267) T
故各安全因素權重為:W=(0.030,0.076,0.180,0.020,0.094,0.052,0.033,0.074,0.031,0.010,0.033,0.062,0.198,0.107) T
(二)模糊綜合評價進行評價
根據評標專家給出的意見,光谷廣場地鐵站安全評價指標的隸屬矩陣為:R=(0.92,0.81,0.60,0.83,0.75,0.90,0.62,0.54,0.63,0.72,0.43,0.79,0.64,0.52)
所以綜合評判向量B=WR=0.664
故該地鐵站點大規模人群安全性指標為0.664
五、結論與對策建議
光谷廣場地鐵站點大規模人群安全性指標的評估值體現了其安全性。所占比重高的因素需要人們的重點關注,評估分數低的部分需要著重解決。根據模糊綜合評價體系評價出的結果,本文對提高地鐵站點大規模人群安全性有以下建議:
(1)加強地鐵站點人流監測,采取限流措施
人流負擔過重是地鐵站點的一個重大安全隱患,地鐵站應加強人流監測,實時更新人群密度數據。當該數值達到危險域時,應采取限流措施,如在地鐵站口設施障礙,乘客分批次進入等。同時地鐵站內各通道要分區域配備疏導人員,切實保障人群安全。
(2)加強地鐵站內檢修管理,排除安全隱患
若地鐵站內檢修不及時或不到位,極易留下安全隱患。管理者應建立切實的安檢制度,并督促保質保量完成。對電梯、樓梯要進行定時檢查,保障其安全運行。對列車更是要進行每日安檢,避免事故發生。對地鐵站內任何有安全隱患的設備設施都要制定安檢方案,并按時完成。
(3)加強工作人員安全教育,提高職業素養
對地鐵工作人員要進行定期的安全培訓,尤其是相關的安全工作者,以提升他們的安全意識和職業素養。對于現場管理者,要加強他們的危機意識建設,提升他們的危險源辨識能力,以及時遏止事故的發生。
(4)加強應急預案設計實施,增強應急水平
地鐵站點的應急預案是降低事故損失的重中之重,要建立科學的應急疏散預案,并定期進行模擬演練,提高應急疏散水平。要根據地鐵站設施設計的實際情況不斷更新應急方案,使之切實可行。在應急救援時要合理利用網絡媒體技術,及時通報信息,加強事故救援效率和水平。
(5)加強民眾安全知識宣傳,提升安全意識
在地鐵站內和列車上可利用新媒體,如廣播、視頻等宣傳安全教育知識,包括安全急救常識和應避免的不安全行為。在地鐵站內可通過貼標語和海報等方式提醒乘客安全乘車,避免不安全行為發生。提升乘客的安全意識是提升乘車安全性的重要基礎。
本文以武漢市光谷廣場地鐵站為例,結合AHP和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從乘客因素、環境因素和管理因素三個方面對地鐵站人群的安全性進行評價,提出改進地鐵站人群安全性建議。層次分析過程是在決策方法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礎上,將與決策相關的要素分解為目標、標準、計劃和其他層次,適合解決大規模人群安全評價的問題。光谷廣場地鐵站極具代表性,針對評價結果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也十分有效。在未來研究中,我們希望能考慮更多的安全評價影響因素,同時建立更科學有效的評價機制,擺脫對人主觀因素的依賴,使評價更為真實可靠。我們希望這項研究可以為未來地鐵建設和管理優化提供啟示和參考。
【參考文獻】
[1] Glen Berseth, Muhammad Usman, Brandon Haworth, Mubbasir Kapadia, Petros Faloutsos. Environment optimization for crowd evacuation[J]. Comp. Anim. Virtual Worlds, 2015, 26:377–386.
[2] Yue H., Wang S., Jia X.L., Li J., Shao C.F.. Simulation of pedestrian evacuation with blind herd mentality under adverse sight conditions[J]. Simulation: Transactions of the Society for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International, 2016, 92(6): 491–506.
[3] Lei W.J., Li A.G., Gao R., Hao X.P., Deng B.S.. Simulation of pedestrian crowds evacuation in a huge transit terminal subway station[J]. Physica A, 2012, 391: 5355–5365.
[4] 張舒,史秀志,古德生,黃剛海.基于ISM和AHP以及模糊評判的礦山安全管理能力分析與評價[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42(8):2406-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