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浙民
發出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對于企業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都有直接的影響。無論是工業企業還是商業企業,存貨都是流動資產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文以調研的B企業為對象,從其運用的存貨計價方法的角度出發,探討其使用的存貨計價方法的利弊,并最終為B企業合理運用存貨計價的方法提供有效的建議。
存貨計價方法選擇分析
一、B企業概況
B企業是一家汽車零部件的二級供應商,主要從事各種汽車用塑料零部件及相關模具的研發、制造和銷售。主要存貨有汽車熱交換系統塑料件、空調系統塑料件、車燈系統塑料件、內飾件、外飾件、座椅系統塑料件、安全系統塑料件、其他汽車塑料件、有色金屬鑄造件、金屬沖壓件等系列。擁有注塑成型、雙色注塑成型、二次注塑成型、精密注塑成型、擠出成型、震動摩擦焊接、超聲波焊接、熱板焊接、組裝/測試、有色金屬鑄造、金屬沖壓等加工設備和技術方法。
二、B企業存貨計價方法的運用現狀
(一)選擇存貨計價方法的標準
根據存貨的特點,B企業目前采用了先進先出法這種存貨計價方法。為了恰當反映存貨流轉,B企業在確定存貨計價的方法時,堅持以下標準:以歷史成本為基礎;堅持客觀性原則,如實反映銷售成本與期末存貨價值;堅持謹慎性原則,保證企業所有者和潛在投資者作出決策時,盡可能規避風險,使風險收益最大化。同時,B企業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還受客觀經濟環境的影響,在選擇存貨計價方法時綜合考慮,統籌安排,科學決策。當然,B企業在存貨計價方法使用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將在后文分析。
(二)先進先出法在B企業的運用現狀
1、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是指以先購進的存貨應先發出(銷售或耗用)這樣一種實物流動假設為前提,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的一種方法。采用這種方法,先購入的存貨成本在后購入存貨成本之前轉出,據此確定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具體操作方法是:收入存貨時,逐筆登記收入存貨的數量、單價和金額;發出存貨時,按照先進先出的原則逐筆登記發出存活的成本和結存金額。
2014年1月,B企業汽車零部件剎車片的購入、發出和結存的有關情況。采用先進先出法分別計算出本月發出材料成本和月末庫存材料成本,并登記了材料明細賬。采用先進先出法計算本月發出材料成本和月末庫存材料成本,并登記材料明細賬。具體如下:
1月5日發出材料的成本=200*9=1800(元)
1月13日發出材料的成本=300*9=2700(元)
1月20日發出材料的成本=100*9+300*11=4200(元)
1月25日發出材料的成本=200*11+200*10=4200(元)
本月發出材料的總成本=1800+2700+4200+4200=12900(元)
月末庫存材料的成本=200*10+400*12=6800(元)
2、B企業使用先進先出法的優缺點
B企業采用了先進先出法,其優點是使B企業不能隨意挑選存貨計價以調整當期利潤,缺點是工作量比較繁瑣,特別對于存貨進出量頻繁的企業更是如此。而且當物價上漲時,會高估企業當期利潤和庫存存貨價值;反之,會低估企業存貨價值和當期利潤。在通貨膨脹情況下,先進先出法會虛增利潤,增加B企業的稅收負擔,不利于B企業資本保全。其次,先進先出法對發出的材料要逐筆進行計價并登記明細賬的發出與結存,核算手續比較煩瑣。
三、B企業在存貨計價方法使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存貨發出計價方法不合理
首先,隨意變更存貨發出計價方法,違背了一貫性原則,造成發出存貨成本和期末結存成本不實,出現利潤虛假的問題。其次,B企業沒有按照會計制度的規定選用適當的存貨發出計價方法。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存貨品種比較多的B企業采用實際成本進行存貨計價,加大了工作量,不能適應存貨管理和計價的需要,也看不出存貨的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相比是節約還是超支,難以從賬簿中反映存貨的財務成果,這就要求企業要從自身特點出發,選擇適當的計價方法。
(二)存貨發出計量不及時
B企業對于存貨的發出計量管理不太重視,在操作過程中可能比較隨意。當B企業有存貨發出業務時,負責登記入賬的人員需要做的事情可能太多,沒有及時的將存貨發出情況登記入賬;B企業有的時候可能發出業務并不多,負責登記入賬的人員可能覺得業務太少,沒有必要及時登記,這樣一來,業務不僅沒有及時登記入賬,也可能會導致業務人員在以后的工作中少計或者漏記存貨發出數量及成本。
(三)存貨數量賬實不符
B企業發出存貨時,由于B企業的收發業務太多,可能會出現少計或者漏記存貨發出的情況,或者在實際發出的時候多發或者少發給購買商,這就會導致B企業的各賬面存貨數量與實際庫存商品數量不一致。
四、改進建議
加強B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使其不斷規范化、系統化、制度化,加強各個部門之間的相互聯系與制約,使各個部門能夠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提高業務處理的效率。要不斷健全存貨核算中各項制度,在選用存貨計價方法時,B企業應結合自身的生產經營情況及各類存貨的實際情況選擇。從調查來看,大部分企業都選擇加權平均法,這種方法有其一定的有優越性,即在計算存貨發出時,既考慮了不同批次的數量,也考慮了其單位成本,計算出的結果比較均衡,同時在月末一次計算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可簡化核算工作量,但因工作量集中于月末,影響核算的及時性,不利于存貨的日常核算工作。總的來看,這種存貨計價方法在目前還是比較可取的。
建立復核制度,由專職或兼職復核人員對存貨發出成本的準確性進行復核把關。同時,充分發揮內部審計部門的監督作用,建立存貨定期分析制度,由業務部門、財會部門組成分析小組,對存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及時加以解決。
強化管理者及員工的存貨管理意識。首先,管理者要主動學習有關存貨管理的相關知識,并及時將相關信息下達給各個部門,形成人人學習、齊抓共管的局面。讓B企業的采購、生產、財務、倉庫和銷售等各個部門都參與到存貨的管理中。其次,完善B企業信息共享平臺,讓員工通過B企業網站能隨時了解共享信息,通過提高企業信息化程度提高企業存貨管理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嚴鵬.關于存貨發出計價方法的探討.商業現代化,2014.
[2]王文清.存貨計價盈余管理及其內部控制評價研究.天津財經大學,2011.
[3]石本立.企業實行存貨計價的方法選擇.科技致富向導,2012.
[4]李偉.存貨計價對其核算的不同影響.商業會計,2013.
[5]危英.關于運用存貨發出計價方法的探討.會計師,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