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利瑩
【摘要】本文以抓好大學英語教學促進云南國門大學的發展為切入點,著重分析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現狀,并對高職英語教學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國門大學 英語教學 改革
一、什么是國門大學
國門大學是特指分布在沿邊境州(市)的各類各層次高等學校的總稱,除具有大學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和國際交往等一般屬性,還具有國際交往的沿邊性、交互性和窗口性等特殊屬性。云南要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國門大學要順應形勢和時代的新要求,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
英語作為對外開放和國際交往的一個重要工具,對國門大學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目前高職英語教學質量遠不能適應國門大學發展的需要,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本文著重從高職學生的現狀分析,以多種有效的方法提高英語的教學水平,促進云南國門大學的發展。
二、高職英語教學現狀分析
1.高職生源基礎薄弱,素質偏低。高職生源主要來自高考最后批次錄取,三校學生和部分的中專學生,生源的多元化結構導致生源基礎不一致,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文理科學生混合的專業也是導致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的主要原因。另外,大部分的學生對英語不感興趣,甚至于討厭。高職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很強,缺乏自主性和自律性。面對如此的學習狀況,基本的教學改革難以實施,教學效果不盡人意。
2.教學目的重考試,輕應用。高職英語的AB級考試和期末考試是衡量英語和教學質量的尺度。教師和學生都把這種考試作為英語教學和學習的最終目的,學生臨時抱佛腳的心態突出,這對英語的教學和學生總體英語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阻礙作用,這樣的教學目的和目標既不能檢驗學生真正應用英語的能力,更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3.師資力量薄弱。師資力量決定一個院校的社會影響力和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水平,是職業院校得以順利發展的保證。近年來,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迅速,師資力量跟不上,主要原因為(1)很多院校專職外語教師不夠;高學歷、高水平師資缺乏,學科專業建設底子薄。(2)教師的進修學習沒有得到足夠重視。
4.教學方法和手段落后。高職英語基本都處于以應試為目的階段,大部分學校仍然以課堂、課本、教師為中心。方法主要以講解為主,教師就憑一本書、一臺錄音機、一塊黑板和粉筆上課。數量有限的多媒體和語音室,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落后的教學手段。
國門大學,擔負著“服務新高地”建設,支持開放合作的使命,改變如此的英語教學現狀迫在眉睫。盡管與云南所接壤的國家有自己的語言,但英語作為世界性語言,可以促進云南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的交流。國門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不僅能促進國門大學的發展,更能促進云南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的交流。
三、對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建議
1.培養學生對英語的興趣。興趣是促進英語學習的最穩定內部動力。針對學生英語基礎差,缺乏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要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作為高職院校的老師,把英語學習與專業學習聯系到一起,是提高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一個突破口。其次,針對高職學生討厭英語的特點,老師要重視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師生之間的情感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老師的一個微笑,一句鼓勵的話語都可以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反之,師生之間關系緊張,學生就會對相應的學習厭惡,不會感興趣。
2.改變應試教育,重視學生能力考核。大多數的高職學生認為,大學學習英語只是為了應付英語應用能力考試和期末考試。這樣一來,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就失去了本身作為交流工具的意義,更別說促進國際間的交流。因此,改變應試對提高英語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高職學生的英語水平考核可以采用時代性、趣味性、和多樣性的方法,以口語和聽力為主,讓學生以演和講的形式完成考核,這既體現學生的能力,也能把英語的交流特點體現出來。
3.教學方法和手段多樣化。英語對于高職學生來說,本身就可有可無,但對于教學要求和實際需求是必須有的。為了能讓高職學生輕松的接納和學習英語,在教學中應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對英語的求知欲。如:聽說法、情景交際法、主題教學法、任務教學法等;在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英語教學時,也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量身定制教學方法。在教學手段上,要充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整合豐富的多媒體外語學習資源,使教學內容豐富多樣,并把教學內容直觀的呈現給學生。另外,為了滿足社會發展對高級應用性專門人才的需要,不單是采取高科技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師更應該注重實效,與時俱進,達到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的目標。
4.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教師的能力水平是提高高職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高職英語教學需要一只“雙師型”教師隊伍,教師不僅要有合格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熟練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因此,學校要重視老師的進修與學習,多組織與相關院校的學習交流。
國門大學,不能是一句口號,一個形式,要建設真正的國門大學,在英語教學改革的基礎上,還應當積極學習借鑒,引入高水平大學的文化建設模式,提升學生英語的交際能力。還要在保障英語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創造條件,加強小語種學科建設,增設有關南亞東南亞國家概況的選修課程,增強學生的跨文化溝通能力;同時,云南沿邊的高校還要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高等教育出版設社,2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