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彬
【摘要】本文從當今職業教育改革趨勢下的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堂教學評價的現狀入手,了解課堂教學評價的關鍵要素,并倡導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
【關鍵詞】教學評價 英語 多元化
當前,我國的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在此次變革中,課堂教學評價的改革也在積極開展中。課堂教學評價就是一個師生共同收集,整合和分析信息的過程。在這過程中,一個目的為學生個人提供有效的反饋,明確促進學生發展的改進點,然后根據個體差異制定學生的改進計劃。而另一個目的是為教師提供教學反思,使教師能夠獲取學生信息反饋,根據學生發展的需要來重新設計課堂教學內容。
職業學校的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特別是中職的學生,大多數人對于英語不感興趣,那么如何在課后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學生在課堂45分鐘的時間是否完成課堂目標,了解課堂內容都是教師應該關心的問題。而要順利完成這個任務,本人認為實施有效課堂教學評價是缺之不可的。
一、英語課堂教學評價的要素
任何一個課堂教學過程都是教與學的過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主體有學生和教師。那么在課堂教學評價中的主體也將是學生和教師。首先從學生來看,學生是否在一個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相互學習,相互探討,課堂氣氛是否活躍,學生是否在教師的充分調動積極性下投入到課堂活動中,學生是否有強烈的求知欲。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自信心是否得到提升,在英語學習中能否體驗到成功的感覺。其次從教師來看,教師的教學方法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學方法是否得當,能補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激勵學生創造性的思維。在教學過程中能否隨機應變,能否因材施教的學習。而對于教學內容的講授是否有重點和難點,是否聯系學生實際進行教學。這都是英語課堂教學評價的要素。
通過以上分析。本人認為英語課堂教學的要素有:
1.教學目標中是否有明確和具體的教學要求。分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
2.教學方法是否靈活多樣。能否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調整英語教學的方法。
3.教學過程中是否完成師生互動,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在學生和教師的情感交流中,學生的積極性是否被調動。
4.最后,本次課的教學目標是否完成,是否達到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學生的情感態度是否發展。本次課學生對于課堂教學的建議以及教師的自我課堂反思。
二、英語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原則
實現職業學校課堂教學評價的多元化原則。主要是施評主體的多元,評價方式的多元和分析方式的多元。傳統的評價方式都是單一性的,無法適應現在職業教育的發展。簡單的用分數的高低來評價學生的好與不好是錯誤的。這樣“區別”對待學生,最后的結果只能是兩極分化更嚴重。多元化的評價就是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給與評價,這樣的評價是發展性的,能更多的體現對于學生的尊重和關心。不但能夠促進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還可以發掘學生的潛能,了解學生的需求,幫助學生自信的學習。
1.施評者的多元。職業學校課堂教學評價的主體不僅是教師,教師也是評價的客體。課堂教學評價的主體可以是教育領域的專家,學校領導,同校教師,學生,以及教師的自我評價。更可以讓學生評價學生,以同齡人的眼光更能了解學生自己。
2.評價方式的多元。職業學校英語課堂教學可以采取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在英語語言學習中形成積極良好的學習態度,及時調整學習的方法和策略。而且課堂教學評價的過程性不只是對于教學效果所產生的評價,還有對過程的評價。評價不只是在教學結束后才發生,而是發生在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的整個過程中。評價不只是只關注結果,而更注重對于教學中師生的行為。評價不是一次性的,是連續貫穿教學的始終。
3.分析方式的多元。一般課堂教學評價的分析方式是以量表的方式,但是可以增加其他的方式,比如訪談,問卷調查,課堂測試,提問和討論等各種方式。評價結果既有定量分析也有定性分析。不同的分析方式,可以產生不同的教學評價的結果,根據不同的結果,制定更符合英語課堂教學的教學模式。
職業學校的英語課堂教學評價還有很多問題值得各位英語教師探討,可能在實際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并不能完成應用于英語課堂評價的各個方式。但是歷史是發展的,教育是變化的,思想是流動的。死板不會變通的教學模式一定不適應現在的職業教育。缺乏生命力的教育終究會被淘汰。
所以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評價中,熟悉課堂教學評價的理論基礎,了解課堂教學評價的關鍵要素,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幫助學生在學業水平測試中取得良好成績,更能發現和發展學生潛能,真正的愛上英語。最后,課堂是學生和教師的活動天地,那么職業學校的英語課堂教學評價也是我們英語教師共同探討的新話題,希望我們能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張敏.淺談中職英語課堂教學評價方式[J].東方企業文化, 2013.12.
[2]羅少茜.英語課堂教學形成性評價研究[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34.
[3]布盧姆.布盧姆掌握學習論文集[M].福建教育出版社 ,1986.55.
[4]鐘祖榮.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的基本觀點[J].北京教育,2003.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