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瑞雪
(中共海南省委黨校哲學教研部,海南 海口 571100)
海南古村落文化保護模式研究
——以海南省澄邁縣火山巖古村落群保護為例
婁瑞雪
(中共海南省委黨校哲學教研部,海南 海口 571100)
海南省澄邁縣有多個火山巖古村落,具有至今保存完好的火山巖特色建筑和生產生活工具,火山巖文化價值較高。隨著現代化和城鎮化的發展,古村落面臨“空巢化”的問題,傳統文化的傳承出現斷層,澄邁縣采取火山巖古村落群的保護開發模式,保護古村落文物和傳統文化,開發火山巖特色歷史文化旅游項目。
澄邁;火山巖;古村落群;保護
中國古村落數量多、分布廣,包含著傳統民居與建造、文物古跡等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各種傳統民俗、節慶、手工藝、民間信仰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極其獨特的價值,常被稱為自然與人類共同的作品、人類的精神家園、中國文化的“細胞”、傳統文化的“寄居地”、“民俗藝術的博物館”、歷史的“活化石”等。然而,近些年來一些美麗的古村落在現代化開發和建設中遭到破壞或消失,也有一些古村落還未被外界所知就遭到破壞或消失。以鄉鎮古民居為例,很多在城鎮化建設及旅游的“借口”下大批消亡,學術界對于古村落的研究和保護呼聲日益繁多。與此同時,隨著近年來現代旅游業的轉型和發展,關于古村落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的認同也越來越多,古村落保護也逐漸得到各地政府的重視,創新出了各種保護模式,海南省澄邁縣就根據實際情況,對當地的火山巖古村落群進行了統一規劃和保護。
澄邁縣位于海南島的西北部,毗鄰省會海口市,與廣東雷州半島隔海相望。自西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置縣,至今已有2100多年,史脈久遠、人文熾盛,因古縣治老城有“澄江”“邁山”,故取山水名之首定縣名為“澄邁”。澄邁縣地處環太平洋火山帶中,地質時期形成了大范圍的火山巖,出現了以火山巖為特色的建筑和生產生活工具。 因此,澄邁縣具有很多火山巖為特色的古村落,據調查統計,澄邁縣還有47個火山巖古村落,其中共有27個有代表性的古村落(見表1),有15個古村落先后列入中國第三批、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之中。這些火山巖村落具有數百甚至上千年的歷史,其年代、面積、規模與保存完好程度在世界范圍內都較為少見。

表1 具有代表性的澄邁縣古村落
這些火山巖古村落錯落有致,每個自然村都不大,具有著類似的火山巖民居,火山石民居全是用一塊塊的火山石壘成,很低矮,低處不足一個人高,伸手即可以觸摸到屋頂。從房間里面通過石頭縫可以看到外面的景物,但外面卻看不到里面。據稱,這種房子住起來通風涼爽。火山石民居簡單樸素,以火山石外墻、火山石外廊柱、抬梁木結構屋架、雙層青瓦、壁雕構成,一戶一院。這些火山石民居院落沿用竹筒屋布局特征,即短面寬,長進深,兩戶間形成長巷,多排并列形成村。建筑風格受海南瓊北傳統民居、多風雨的氣候等多種因素影響,從而形成以火山石為主體建材的熱帶風情建筑。
隨著現代化和城鎮化的發展,澄邁火山巖古村落的居住人口越來越少,面臨“空巢化”問題,而且傳統文化的傳承出現斷層。主要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大量村民因子女上學或外出務工而不在村里居住。我國是典型的城鄉二元治理結構,在這種治理體制下,城市享有很多優勢,特別是在就業和教育方面,而農村地區則要落后很多,為了提高經濟收入以及培養子女,很多村民選擇離開家鄉去城市尋找機會。一些村落面臨“空巢化”,許多老屋因無人居住而加速破敗。
第二、現代建筑的標準使得火山巖古村落顯得落后。與現代建筑相比,古村落的火山巖民居在基本服務設施如水管、衛生間等方面缺乏,可用生活空間狹小,而且結構區分也與現代生活習慣不符,再加上海南農村普遍存在著地廣人稀的特征,除了一些老年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愿意生活在火山巖民居,選擇在周邊重新建蓋磚瓦房。
第三、一些村民思想觀念發生變化,對古村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降低。受現代城市文化的影響,一些村民對古村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逐漸降低,甚至產生抵觸心理,將其看作封建迷信進行堅決抵制,古村傳統文化的傳承出現斷層。
村落是一種精神符號,人類總是群居生活,從村落逐漸發展到城市乃至整個文明。澄邁縣這些古村落之所以能夠稱之為古村落,不僅僅只有火山巖建筑文化,更重要的是,他們還有著厚重的歷史。例如永發鎮博羅村,是一個有7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該村歷代尊師重教,自南宋至清朝曾出貢士、舉人等數十人;金江鎮大美村,具有“尊老、撫孤、重教”的規例,每年農歷元月二十九是大美村祭祖的日子,這一天,村里會將一頭全豬送給100歲以上的老人。不同年齡的老人也會得到不同的獎勵。老城鎮羅驛村則形成于南宋末年,宋時是海南往西行的驛站。村中古跡眾多,人文奇特。村里遍布保存完好的牌坊、祠堂、古道、古屋、古井、古橋。羅驛村不同凡響的人文歷史和家族源流,使之成為瓊北最有特色的村莊之一,等等。至今仍有一些老人在古村落居住、生活,可以說,澄邁縣火山巖古村落是“活著的遺產”。
澄邁縣火山巖古村落是海南先輩對自然巧妙利用、和諧共生的杰作。火山巖地貌可用土地少、水資源少,同時石頭多,不適宜人類居住,但還是有人類慢慢地在海南火山地區聚落成村。人們就地取材用火山巖建房子、做家具、制工具、修路修橋等,所有的生活都離不開這些堅硬的淡黑色火山巖。如今走進這些古村落,火山巖房子、火山巖盆、火山巖桌椅等隨處可見。正是由此,澄邁縣火山巖古村落除了其本身價值之外,還具有非常大的火山巖民居建筑文化和生產生活文化的價值。
當前,澄邁縣保護這些火山巖古村落的主要方式是政府保護和旅游開發,通過政府保護來提升古村落的文化遺產價值、科研價值和教育價值等,通過旅游開發則使人們認識到古村落的旅游價值、經濟價值和審美價值等。具體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整理歷史文化資料并做規劃。保護古村落重在對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澄邁縣于10年前就已開始探索對這些古村落文化進行保護,首先是對這些村落的歷史資料進行收集整理,第一部分中關于古村落現狀的論述資料即來自澄邁官方統計,其次是對火山巖文化特色突出的古村落進行集中規劃設計,聘請多方面的專家共同研討和制定古村落文化傳承的規劃。
第二、修繕古村落文物并保護傳統民俗文化。澄邁縣組織相關部門對古村落人文遺存進行梳理,并建立了一支文物保護隊伍,對破損文物進行修繕保護,對于古村落民間流傳的傳統民俗進行記載,并通過媒體宣傳的形式進行保護與傳承。例如在很多村落,將廢棄的宗祠改造成學堂,每逢過年,家族都會派出代表在宗祠學堂承傳先祖遺訓;在一些古村如大美村,每年春季會舉行隆重的祭祖慶典,并嚴格按照族譜記錄的古法祭祀儀式進行祭祀之禮。通過利用村民能夠喜聞樂見的這些形式讓村民參與其中,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與價值,不僅得到了當地居民的認同,也吸引了很多游客前來觀禮。
第三、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申報文化遺產是對古村落文化的最好保護與傳承,2014年初澄邁縣從47個有規模的火山巖村莊中,精選了23個火山巖古村落,率先提出火山巖古村落群申遺。申遺是最好的保護與傳承,通過申遺,這些散落的、曾經被忽視的火山文化會得到人們正確的認識和評價,在未來更好地保護、傳承、發揚。此外,世界遺產的含金量很高,一旦申請成功,將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旅游價值,從而帶動當地發展,激活當地村民的內生動力,更好地投入對自己家園的保護和傳承。當然,如果申遺不成功,一樣可以促進古村落的保護,申遺的調研和論證有利于轉變火山巖地區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生產結構。在調研過程中發現,該申遺項目的開展,使得村里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這些老祖宗傳下來的祖屋、石壁是一筆寶貴遺產,他們為自己擁有這些文化遺產而自豪。
第四、統籌聯合創建古村落群文化旅游景點。近年來,在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的推動下,澄邁縣利用這些古村落采取“帶狀發展”的模式,將美麗鄉村與文化保護相結合,在保持原有歷史風貌和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優化古村環境,改善村落基礎設施條件,同時引進社會資本,合理利用當地古村落資源,適度開發農業種植和觀光旅游項目,例如在美朗村姐妹雙塔前種植九品蓮花、在羅驛村發展高效農業,成功打造了福橋帶、永美帶、羅美帶三個火山巖“美麗鄉村”帶,修繕完好的古村祠堂、美榔雙塔等人文古跡都在這條美麗鄉村帶上,尋吸引了大量游客。
[1]潘魯生.古村落保護與發展[J].傳統村落,2013(1).
[2]李枝秀.古村落保護模式研究——以江西為例[J] .江西社會科學,2012(1).
[3]趙勇,駱中釗,張韻.歷史文化村鎮的保護與發展[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4]馮驥才.傳統村落的困境與出路——兼談傳統村落是另一類文化遺產[J].傳統村落,2013(1).
[5]司徒尚紀.海南島歷史上土地開發研究[M].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1987.
G240
A
婁瑞雪,講師,中共海南省委黨校哲學教研部,研究方向:科學哲學、生態文明建設。
注:本文系2014年海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海南古村落文化傳承機制研究”階段性成果之一(項目編號HNSK1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