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艷勤 孟祥帥
三年之功,成就茶業脫貧夢想。
平塘縣充分利用山地云霧資源,念好“山字經”,作好茶“文章”。
從2013年至2016年底,以每年新增4萬畝茶園,創造了茶業脫貧“新速度”。茶園面積由2007年的0.72萬畝增加到現在的17.52萬畝。

近年來,平塘縣立足資源優勢,確立了農業“茶、菜、羊”三大主導產業的發展定位。平塘縣茶產業發展辦公室主任李德禹介紹,茶產業作為重點產業,成為全縣上下齊心協力建設的產業,形成了農業“優勢在茶,特色在茶,希望在茶”的一致共識,并制定了鼓勵扶持措施,大力推廣無性系茶樹良種,規模開發種植,不斷加大投入,大力推進茶產業迅速發展,經過不懈的努力,茶產業發展成效顯著,茶業已逐步發展成為平塘縣農業的一大支柱產業。
近年來,平塘茶產業在縣委、縣政府將茶產業作為全縣脫貧攻堅重點產業來抓。
自2013年起,平塘縣新建茶園都按每年近4萬畝的速度增加。2016年,黔南州下達平塘縣茶園建設任務34300畝。平塘縣全年共完成新建茶園39232畝,占黔南州下達任務34300畝的114.37%。
為進一步促進茶產業發展,該縣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全縣茶產業發展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全縣茶產業發展的意見(試行)的補充通知》等政策,大力扶持茶產業發展。同時,在資金支持方面向茶產業傾斜,每年財政安排1000萬元資金作為茶葉生產發展基金,主要用于茶產業發展的品牌創建、市場開拓、企業技改、新建茶園等。企業、農戶每發展1畝茶園,由縣政府補助開墾整地費400元,茶苗費500元,肥料200元;在茶葉加工、品牌宣傳、銷售等方面給予相應補助。
僅2016年,全縣就整合了4560萬元資金,用于茶產業發展。如今,當你站在平塘縣山坡上,放眼望去,再不是荒山。漫山遍野的茶園染綠了一座座山頭,平坦的水泥路像一條條玉帶蜿蜒在山腰,層層疊疊的茶樹中,到處活躍著采茶人的倩影,幸福的歌聲在山巒回蕩。
曾經,在平塘縣的鄉村,高寒多霧、山高溝深、石山裸露、石漠化嚴重,以及生態環境脆弱,是群眾脫貧致富,地方產業發展的最大瓶頸。
現在,曾經的劣勢轉化為優勢。以茶為媒,繪就了一副“百姓富、生態美、企業強”的魅力畫卷。
高山云霧出好茶,平塘甲茶以無公害、綠色、有機等優勢著稱。然而,“茶香也怕巷子深”,為增強平塘甲茶知名度,該縣通過加強宣傳,強化品牌影響力,促進好茶出山。
近三年來,平塘縣所生產的茶葉屢屢獲獎。2014年6月,參加首屆“都勻毛尖”斗茶大賽榮獲綠茶類金獎、銀獎、3個優質獎,及白茶金獎的好成績;2015年5月,平塘縣云海茶業有限公司的“玉水雪芽”獲得“中茶杯”中國名優綠茶評比一等獎。2016年黔南州第三屆都勻毛尖斗茶大賽榮獲綠茶類金獎、2個銅獎、2個優質獎和都勻紅茶類1個銅獎的好成績。
一系列的獎項,奠定了平塘甲茶的定位。同時,在品牌宣傳上下足功夫。整合形成了“都勻毛尖·平塘甲茶”的茶葉公共品牌。分類打造平塘“甲茶”牌都勻毛尖、“玉水紅”“玉水白茶”“玉水丹青”“天眼碧珠”等五大類子品牌。同時,通過與全媒體合作,舉辦“都勻毛尖·平塘甲茶——貴州春茶第一壺”開采品鑒等一系列推介活動,強力推進品牌建設,品牌影響力得到了較大的提升,成為貴州茶葉品牌“新秀”。
據了解,目前平塘縣共有茶園面積17.52萬畝,投產面積8.28萬畝;建成連片1000畝以上高標準茶園20個。全力打造以“都勻毛尖”茶為主的優質綠茶生產基地地,注冊茶企業43家,從事茶葉種植、加工農戶3500多戶,涉茶人員5萬余人,茶農人均年收入增加4300多元。全縣茶企業注冊茶葉類商標10多個,其中:獲得貴州省著名商標1個;7家企業獲無公害產品認證,認證面積8.275萬畝;1家企業獲綠色食品認證;1家企業獲有機產品認證。
李德禹告訴記者,為解決茶園分散問題,平塘縣按照“相對集中連片”的原則,全縣新建茶園在選址時嚴格按照高標準茶園建設的要求,充分考慮建設地的海拔高度、坡度、土層厚度,土壤酸堿度等綜合條件,堅持生態、適宜、高標準、高質量、高規格建園,杜絕非生態適宜區種茶;抓好示范樣板點和示范樣板戶建設。重規劃,建規模,抱團發展,立足都勻毛尖,做出平塘品牌。
為使品牌有過硬的質量保證,在茶葉生產技術方面,平塘縣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達成了三年的茶葉生產技術合作協議,每年在各個生產環節由中茶所派專家到平塘進行技術指導,幫助平塘進行茶葉相關研究、宣傳、推廣,并定期專門針對平塘開辦一期茶葉相關技能培訓班,每年支持平塘考察一個茶產業發展較好的地區。平塘縣計劃依托中茶所的強力技術支撐,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提高全縣的茶葉生產管理和銷售水平,助推平塘茶產業加速發展。
“品牌建設是茶產業發展的關鍵所在。”李德禹認為,平塘縣茶產業要更好更快的發展,就要豐富完善自己的茶葉品牌體系,持續不斷地進行推廣。通過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合作,繼續舉辦好第二屆“都勻毛尖·平塘甲茶——貴州春茶第一壺”品鑒推廣活動,抓住全省旅游發展大會在平塘召開的契機,開展形式多樣的茶事活動,抓好高速公路廣告宣傳,在廈蓉、貴新、平獨等主要高速公路上布置宣傳廣告,持續宣傳平塘“金獎”茶和“都勻毛尖·平塘甲茶”品牌,積極組織企業參加“中茶杯”全國名優茶比賽、全省斗茶賽、全州斗茶賽等重要的茶葉評比活動,組團參加各類茶博會,通過持續不斷的宣傳,提高平塘茶葉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促進茶葉銷售。

隨著平塘旅游業的興起,依托旅游發展茶產業逐步成為一條好路子,將在相應景區景點的旁邊或交通干線上“點綴”茶樹,以提高平塘茶葉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打造茶旅結合大塘“萬畝茶海”,大力提升“云上大塘”的美譽度,引進企業將該地區打造成高端的集采茶、制茶體驗、休閑養生、住宿娛樂為一體的度假勝地,使之成為“中國天眼”景區的輔助景區。真抓實干、多措并舉,走出一條茶產業發展致富的特色道路。(責任編輯/周蕓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