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 小 明
(南京長江都市建筑設計股份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08)
?
湯山萬頃良田規劃方案設計
裴 小 明
(南京長江都市建筑設計股份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08)
介紹了安置住區的特點,分析了目前安置小區存在的問題,并以南京湯山萬頃良田安置住區為例,從空間布局、交通模式、配套體系、建筑風貌等方面,闡述了安置住區的規劃方案,著力打造新一代“安居、宜居、樂居”三位一體的和諧社區。
安置住區,總體規劃,建筑設計,商業級配
拆遷安置住區是指因城市規劃、土地開發等原因進行拆遷,而安置給被拆遷人或承租人居住使用的住區,隨著我國快速城市化進程,越來越多的人將進駐這類小區。相對于商品房住宅,由于其在開發目的、土地獲得、融資方式、建設方式、居住對象特征、產權類型等諸多的不同,使這類住區顯示了與眾不同的特征。
早期的拆遷安置小區一般而言位置優越,戶型適中,且多為小高層和多層住宅,適宜居住。但近些年來,由于城市人口集聚,拆遷規模擴大,土地資源稀缺性增強,引發安置小區的規模、密度和強度都急劇增長,由此帶來了諸多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規模過大,密度增大。單位面積土地上安置更多的人群,導致居住品質降低。
2)區位偏遠。政府受土地財政影響,劃撥用地距主城有一定距離,交通系統不完善,可達性差。
3)配套設施缺乏,生活不便。多數情況下,關注居住面積的量,安置更多的人群,對配套設施的重視度不夠。
4)建筑形象差,產生與城市環境不協調的建筑景觀。建筑立面過于追求造價節省,材料及施工質量也難以控制。
1)確定適宜的規模、路網密度和開發單元。
2)大運量快速公共交通的驅動,軌道交通的引入,并做好與公交的換乘設計。
3)完善的各級配套服務體系,按照商業、醫療、教育、養老等各系統分層級設置。
4)以人為本,綠色人居環境。注重環境的營造,創造更多的戶外活動空間,同時引入更多綠色住區理念和技術。
4.1 項目概況
湯山,南京東部門戶,位于江寧東北部,是目前南京城市戰略發展的重點區域。距離市中心新街口直線距離26 km,距離祿口機場直線距離35 km。周邊群山環抱,環境獨特。
基地位于湯山新城南部,南部地區的規劃以居住為主。北側為湯山核心區,以生態溫泉休閑度假為主。本項目總規劃用地面積50.4 hm2。實際可建設用地面積44.41 hm2。基地被市政道路分割成5個地塊,每個地塊6 hm2~13 hm2不等。地勢總體平坦,中間高,兩側低,北邊高,南邊低。主要由農田、水塘、農村居民住宅、工業廠房組成。122省道、122省道改線段和湯銅路為對外快速干道。南京軌道4號線東延線,未來將在地塊西、北、南設3個站點(見圖1)。

4.2 服務人群的生活模式分析
由于服務人群為當地的拆遷安置人群,目前以中低收入為主。交通出行主要依賴于公共交通,商業行為以目的性消費和日常消費為主;購物追求方便和便宜,商業需求以百貨、超市、市場以及便民店、雜貨攤等為主。日常休閑方面對社區公共綠地、社區公共廣場的需求較為迫切。
4.3 設計目標
以中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方式入手,將構建人們負擔得起的房屋、朝氣蓬勃的市鎮、凝聚力強的社區作為設計目標。
4.4 方案特征
1)一主軸、兩次軸。
“一主軸”:打造炮院路商業、生活、休閑服務主軸。
“兩次軸”:上南路和雙阜路商業次軸。
三點原因確定:一是總體規劃中大型商業的布點,未來將與本地塊的商業有延續關系。這條商業主軸也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未來還有多個節點在此形成。二是軌道站點的設置。軌道站點對商業的拉動是巨大的。將會有3個站點對商業的布置有影響。三是公交站點的設置。上南路、雙阜路、炮院路都有公交線路和公交站點。后兩點也是基于“TOD”理論,利用快速公共交通,形成新的配套完備的新社區,分擔主城的生活、就業壓力。
2)合理商業級配和模式。
規劃人口約2.5萬人,商業按照1.5 m2/人~2 m2/人的面積計算,共有4萬m2~5萬m2左右的商業量,不僅提供商業服務,也提供了就業機會。形成居住區商業中心,基層商業中心,沿街商業店鋪三個層級。目前的商業配置屬于基層商業中心和沿街商業店鋪,待周邊整個居住區形成之后,將會形成完整的配套體系。
3)“雙核心”。
主軸與次軸相交形成商業服務核心。兩個核心商業相距1 km左右,不僅有商業,還設置了兩個基層社區服務中心和公共廣場,完善了居住的功能,積聚人氣,為市民的休閑集會提供場所。
這點也是吸取香港、新加坡的好的經驗。基層社區中心包含了文化、活動、衛生、社區管理、托老所、居委會、公共廁所等服務設施。
4)“一環”。
地塊中心內部形成視線走廊,將五個地塊串聯起來,形成集景觀綠化和公共活動為一體的綠環。規劃分兩個層次給居民提供場所,其一是院落空間,具體是在庭院內部布局亭、廊、小型廣場等,給居民提供日常交流的場所;其二是在園區公共中心,布局廣場,親水平臺,人行步道等,給居民提供團體交流活動的空間。
5)高層建筑分布。
住宅南北向布置,東西向形成視覺空間軸線,南北向分成若干組團小圍合,每個組團形成一個較大的中心綠地。層高方面,兩側布置18層高層點式,中間11層,沿炮院路多層,兩側高,向中間跌落。保證日照有利的前提下,沿城市主干道的天際線遞進,形象完整(見圖2)。

4.5 建筑設計
1)戶型。
18層1梯3戶,11層1梯2戶,面積以70,105,140三種為主。在滿足日照通風的基本要求上,立足“三明”的布置形式,以客廳為中心組織生活空間,動、靜分區,潔污分開,完善廚、衛功能、布局合理,有效提高室內環境的舒適性。
2)造型。
本項目建筑風格為英倫簡約風格,外墻以涂料為主,1層,2層為面磚,局部采用石材。造型中借鑒和提取了英倫元素,結合現代建筑的手法,改變了人們對于傳統保障性住房整體形象差的印象。
基于住房問題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國際上把政府介入住房問題作為衡量建立現代住房制度的決定性環節。對設計而言,居住區是城市空間的基本單元,與人們的生活最為貼近,設計更需要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兼顧社會公平。湯山萬頃良田項目在總結前人經驗同時,從居住模式、交通優先、配套服務等方面做了很多的優化,旨在為在此居住的人們提供安居、宜居、樂居的生存環境,為后續設計提供可以借鑒的范例。
On design for planning scheme of Fertile Farmland of Million Hectare Project in Tangshan
Pei Xiaoming
(NanjingChangjiangMetropolisArchitecturalDesignCo.,Ltd,Nanjing210008,China)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features of the resettlement buildings by taking the Fertile Farmland of Million Hectare Project in Tangshan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ir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status, and illustrates the planning scheme for the resettlement districts from the spatial allocation, traffic model, auxiliary system, and architectural landscapes, so as to create the harmonious community favorable for living.
resettlement district, general plann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commercial grading
1009-6825(2017)07-0014-02
2016-12-23
裴小明(1979- ),男,碩士,高級建筑師,高級規劃師
TU98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