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紅 于守超* 陳培斌 翟 偉 王 艷 賈紅霞
(聊城大學農學院,山東 聊城 252059)
?
聊城大學校園部分景觀再設計★
徐 紅 于守超* 陳培斌 翟 偉 王 艷 賈紅霞
(聊城大學農學院,山東 聊城 252059)
分析了目前聊城大學校園綠地景觀存在的問題,并基于校園設計的思想與原則,從聊城大學校園綠地中選取了東西校區具有6個代表性的區位進行了再設計,以創造出良好的校園生態環境,讓校園園林綠地更好的為教育服務。
校園,園林,景觀再設計,廣場,綠地
在全國建設生態文明,創建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的城市綠地系統建設理念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海綿城市”的理念,城市綠地系統建設逐漸受到更多的重視。校園綠地系統建設是城市綠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展現城市風貌的重要窗口。聊城大學在此背景下,加強了對校園的綠化景觀建設,先后建設了星月廣場,魯迅廣場,棲鳳林,文華苑前廣場,彩虹橋,世紀廣場,紅葉坡,雙龍崗,東湖,臥龍廣場,羨林湖等精品校園景觀,并建立了聊大花卉園,聊大熱帶植物園,月季園等植物專類園,其中東湖橋觀魚、紅葉坡晚秋賞紅葉、銀河廣場看噴泉、世紀廣場看瀑布已成為校園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另外聊大還具有聊紅槐自主產權的槐樹品種,校園鳥類30種以上,鳥語花香[1]。經過現場踏勘,調查分析,發現在校園綠地景觀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1)部分場地缺乏豎向設計,整體單調,缺少地形變化,景觀無層次,特色不突出;
2)校園景觀配套設施不完全,分布不科學,缺乏新意;
3)整體場地規劃利用不合理,或局部人性化考慮不充分;
4)水體景觀開發不充分,人性化的親水把握力度較小;
5)鄉土樹種和常綠樹種配比不鮮明,植物群落景觀不明顯,植物豎向設計不充分;論文通過對聊城大學6個具有代表性的區位進行再設計,考慮將存在的問題貫穿于其中,以期打造良好的校園生態環境,讓校園園林綠地更好的為教育服務。
聊城大學坐落于“江北水城,運河古都”聊城,是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和“國培計劃”的入選學校,為山東省教育部直屬綜合型大學。聊城大學共分為東,西兩個校區,西校區綠化景觀較為完善,建有羨林湖,五四廣場,星月廣場,棲鳳林,文華苑前廣場等精品景觀工程,但部分構筑物較為陳舊,配套設施不夠完善,缺乏青春氣息,部分區域利用率不高。東校區為新設的校區,建有東湖,孟真湖,世紀廣場,臥龍廣場等精品景觀,但校園場地較大,整體利用不充分,部分區域處于綠化水平,缺乏校園景觀特點。
2.1 設計思想
大學之道在于學問,大學教書育人,也離不開環境育人,良好校園環境對學生教職工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大學景觀應該是為校園師生所服務,并表現其特點,在被使用的過程中對使用者產生啟迪教育且表現使用群體特色,突出其啟迪和特色作用,就像景觀就是從這兒生長出來的一樣,是順其自然而獨具風采的。
2.2 設計原則
1)功能性原則[3]:園林景觀首先是作為功能載體,與建筑一起為人們服務。
2)個性化原則:校園綠地景觀包括自然,歷史,人文,社會等諸多因素,涵蓋了校園物質形態和文化形態以及他們在校園空間中的表現。大學校園綠地應攜帶特定歷史時期特定學校的學科性質,歷史文化軌跡和痕跡特色,展現一個大學特有的景觀風貌,形成個性突出的校園綠地環境。
3)多元化原則:現代大學教育是開放式,多元化式的教育,青年學生思想活躍,精力充沛,愛好多樣化等諸多特征和對活動設施和綠地環境的多樣化要求,要求建設更多符合人的審美規律的開放型綠地空間。
4)生態化原則: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類和生物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現代大學生校園綠地系統的建設并不僅僅界限于生態學原理為指導,加強綠地系統的完善,通過造園手段,努力恢復和優化生態系統的機構和功能,使校園內形成良好的小環境。
5)人性化原則:人是活動在校園的主體。大學校園的景觀設計應充分考慮使用者——學習,工作,生活在這里的人,即教師和學生的特點,滿足師生學習,教學,研究,交流和活動的需要[4]。

從聊城大學校園綠地中選取了幾個代表性的區域進行改造設計(見圖1),分別為西校區南門、校醫院、風華廣場、逸夫圖書館東側綠地、建工學院辦公樓附近綠地、歷史與文化學院辦公樓附近綠地,這些場地各具特色。
3.1 西校區綜合實驗樓前廣場設計
該場地位于聊城大學西校區南大門和綜合實驗樓之間,景觀好壞直接反映學校的形象,因為缺乏設計,整體功能和景觀,生態作用不突出(見圖2)。
再設計時考慮到顯示實驗樓的高大雄偉,南北方向較為通透,未種植高大的喬木,設計一個較空曠的廣場以便人員的集散,廣場中心為一雕塑和噴泉,為廣場的主要景點,西側較空曠,散植些許植物,用于人們休閑娛樂,東側為綠地和樹叢,為廣場增添活力(見圖3)。

3.2 西校區校醫院后綠地設計
該場地位于聊城大學西校區東北角(如圖4所示),為西校區衛生服務站的附屬綠地。整體較為空曠,植物較少,利用率較低。

聊城大學西校區的衛生室周圍有大片較空曠的綠地,可以考慮利用,種植胡桃樹為主體,能起到殺菌及凈化空氣的作用,輔以小型樹種的美化樹種充分綠化,創造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營造靜謐美觀的環境[5](見圖5)。
3.3 東校區風華廣場再設計
該場地位于聊大東校區生物制藥學院東側(見圖6),場地缺乏豎向設計,整體較平,缺少地形變化,景觀無層次,整體利用率較低。

設計一:廣場設計以親近自然為主旨,主要景觀區盡量減少人為修飾的痕跡,沒有過多的路面,以盡量擴大綠化面積,并用密集的植被來營造密閉的空間。水景是廣場的一大特色,有較多的近水設施,親近自然營造美麗,舒適校園環境(見圖7)。
設計二:從其功能特征著手,力求創造一片臨時的獨具特色的廣場綠地,因其所處的位置劃分了六個功能分區,并為其題字,使游覽者思索其中韻味,力求在有限的空間內做出一塊功能完善,合理,有思想深度,并適合于學校,具有地方特色的廣場綠地[6](見圖8)。

3.4 逸夫圖書館東側三角地帶設計
該位置位于聊城大學東校區圖書館廣場東側(見圖9),校園景觀缺少設計理念與景觀節點,視覺上較單調,特色不明顯,部分位點設置不合理。
本方案為校園圖書館旁綠地設計,該綠地主要服務對象為在校的師生,目的是創造一個學生讀書學習的好環境。根據學生的喜好不同,以不同的樹種規劃一個個小空間且布局合理,布置大量石桌,石凳,為學生學習創造很好的硬件設施,大面積的草坪也提供了很好的學習環境(見圖10)。

3.5 建筑工程學院辦公樓后綠地設計
該場為聊大東校區建筑工程學院與汽車工程學院教學樓附屬綠地,整個場地在景觀層面屬于綠化層面,場地空間大但利用率低,不足以體現學院特色(見圖11)。

該方案為校園綠地改造設計,設計場地處于校園交通便捷地段,東南北三面環路,西面緊鄰教學樓,平時來往人流量較大,而該綠地過于雜亂郁閉,未進行很好的利用,缺乏園路貫通及一些休憩設施和景觀景點,本設計立足現狀,從多個方面進行了改造設計,采用了喬灌地被,常綠落葉,闊葉針葉等相搭配的培植模式,豐富了樹種,植被色彩紛呈,四季有景可觀,園路互通,旨在給師生營造一個休憩,觀景的空間(見圖12)。
3.6 歷史與旅游學院辦公樓附屬綠地設計
該場地位于聊城大學東校區東北側,北側為聊城大學駕校,南側為圖書館綠地,西側為歷史文化與旅游管理學院,工程實訓中心,東側為道路,面積1 278 m2,基本處在綠化層面,人性化考慮不足,場地缺少親和性,無法形成校園交流空間,不足以體現該學院的特色(見圖13)。

本次設計設7個區,為滿足功能需要,反映文化內涵和提供游憩場所,其中“回憶”廣場設置景墻,墻上為歷史事件浮雕,“歷之刃”上立勵志向學的雕塑,“青春韻”設宣傳欄,板書政治管理的故事,意在為學生提供一個舒適的綠地,并連通整個場地的設施和水利,構建一個海綿城市型和諧生態的綠地系統[7](如圖14所示)。
大學校園景觀建設對學校的整體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從一個大學校園的綠地環境能夠看出該校的文明建設的好壞,綠地規劃水平的高低主要體現在景觀空間布局的合理性,植物配置的豐富度。因此,大學校園植物規劃,不僅要體現育人功能,而且還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完善綠地空間布局,并一點點去完善尋找貼近內心、思考、生存的景觀[8],旨在使校園綠地空間布局更加合理與完善。
[1] 徐文輝,唐學山.城市綠地系統規劃[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
[2] 張 菲.高等院校校園景觀設計探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1(11):266-270.
[3] 胡長龍.園林規劃設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19-20.
[4] 馬致遠,趙紅霞,郭 帥,等.聊城大學校園綠地系統規劃探討[J].聊城大學學報,2011,24(3):107-109.
[5] 陳曼莎,周建華.節約型高校校園景觀設計策略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16,41(5):62-68.
[6] 于瑞強.文化生態略論——園景觀設計中的地域文化符號建構[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6):428-432.
[7] 吳偉東,戚余蓉,田立臣.我國古代城市理論與海綿城市理論相關性探析[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6(12):125-128.
[8] 俞孔堅.定位當代景觀設計學[J].生存的藝術,2007,10(3):12-18.
Landscape redesign of Liaocheng University campus★
Xu Hong Yu Shouchao* Chen Peibin Zhai Wei Wang Yan Jia Hongxia
(SchoolofAgriculturalScience,LiaochengUniversity,Liaocheng252059,China)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green landscape problems of Liaocheng University campus, and based on the campus design ideas and principles, 6 representative areas, were selected for reformation design from the Liaocheng University campus green. Then these help to create a good campus environment, realizing the better landscape for education services function.
campu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ndscape redesign, square, green sapce
1009-6825(2017)07-0211-03
2016-12-29 ★:國家級創新訓練項目(項目編號:201510447044),聊城大學創新訓練項目(項目編號:CXCY2016137)
于守超(1979- ),男,副教授
TU98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