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旭燕 馮 偉
(山西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山西 太谷 030801)
大學生就業幫扶與指導的精準化路徑實踐與探索
——以山西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為例
□郝旭燕 馮 偉
(山西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山西 太谷 030801)
畢業生就業工作是一項關系到社會和諧穩定和國計民生的重要“民生”工程。精準幫扶大學生就業,提高大學生就業質量和滿意度是當前高校就業工作的重點。結合學校就業指導實踐經驗,分析出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構建精準的就業服務體系、就業指導體系與就業幫扶體系,不斷探索就業工作的有效路徑。
大學生就業;精準幫扶與指導;精準化
2015年11月教育部發布《關于做好2016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在學生就業過程中要“大力提高就業指導服務能力”,“建立精準推送就業服務機制”,這就對高校搭建精準就業工作模式、做好新時期就業工作、促進畢業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質量就業提出了更加明確具體的要求,完善就業指導工作體系和就業幫扶工作體系,不斷豐富精準就業的工作內涵,對推動高校更好地完成就業工作、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與勞動力市場用人單位滿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受父母意愿、對自身定位不明確,社會實踐經驗缺乏、自身競爭力不強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當前畢業生的就業觀念仍偏保守,就業選擇呈現單一化。從經管院近五年學生就業意向選擇來看,學生就業首選考研,其次是考公務員、事業單位,最后才會選擇企業就業。從就業地域來看,多數畢業生傾向于在大、中城市就業,只有少數同學選擇去基層就業。還有部分畢業生就業期望值過高,存在眼高手低的現象。
由于學校就業部門與用人單位對接聯系,尚未完全實現從“單位找學校”到“學校找單位”的工作理念的轉變,來經管院招聘單位集中于省內企業和農林牧企業,就業市場不開闊,呈現單一化,這不僅難以滿足經管類專業學生的就業需求,而且專業對口度較低。
高校就業指導要強化目標導向,要以市場需求為出發,了解學生就業意向,有針對性的開展專業性的就業指導工作。因學校缺乏大數據系統的支持,缺乏系統的就業市場數據分析,對就業市場的需求變化缺乏及時深入的了解,在就業指導過程中不能根據就業市場的變化有效調整就業指導策略,往往只是根據主觀意志或傳統經驗開展工作。
由于缺乏大數據系統的支持,在就業指導中針對學生性格、能力、興趣以及特長進行的個性化就業指導開展的力度不夠、范圍不廣,還不能滿足大部分學生的需要。學生在缺乏個性化的就業指導下,往往會出現對自身定位不清晰,就業方向不明確,就業過程中過于被動和隨意的問題,進而對自己未來的工作方向、工作性質及工作環境產生迷茫,這就導致勞動力市場人崗需求產生不匹配,出現用人單位“招工難”、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并存的“就業溫度差”現象
幫扶對象主要集中在“顯性”困難層面的學生,如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女性畢業生、對“隱形”困難原因如學業困難、心理問題等導致就業困難或則容易受到忽視。同時針對不同類型的就業困難學生,沒有形成足夠精準精細的幫扶措施。
3.1.1 推行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建構全員參與就業服務體系。堅持推行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形成學院黨政領導總負責、分管領導親自抓、系主任和就業輔導員分工負責體系,注重用人單位對教學培養的反饋意見,把就業工作延伸至招生計劃、專業設置、課堂教學、思政教育、實習實踐等多個環節,建構全員參與、動態化就業服務的長效機制,確保人才供給的數量、結構適時調整,人才供給質量不斷提高。
3.1.2 積極聯系用人單位,繼續鞏固和發揮校園招聘主渠道地位。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鞏固和拓寬就業渠道,充分發揮校園招聘的優勢,促進畢業生充分就業。通過網絡、傳媒等平臺積極聯系專業相關度高的企業,走訪校友單位、聯系行業協會等形式邀請用人單位來校園招聘。學院領導、各系教師充分利用自己的業務關系,幫助畢業生推薦工作,通過科研合作、學術交流等渠道加強與用人單位溝通交流,擴大就業信息渠道來源;與常年來院招聘的用人單位建立校企合作關系,建立長效機制,了解企業需求和學生意向,建立實習、就業一條龍相對穩定的就業基地,為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搭建方便快捷的平臺。
3.1.3 加強就業信息網絡平臺建設,實現就業信息精準推送。不斷完善就業信息網絡化建設,積極構建“互聯網+精準就業”的工作格局,根據具體崗位要求和學生興趣特點,以傳統就業信息網站為基礎,不斷完善就業網站的板塊設計與信息更新,以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技術發展為抓手,形成就業信息發布主渠道主平臺,做到就業信息實時全天候全覆蓋,確保就業信息多渠道第一時間有效傳遞到學生中實現就業信息精準推送,達到既滿足學生需要、又為學生樂于接受的傳播效果。
3.2.1 打造校企合作暑期實習+專業技能競賽的實踐平臺。經管類專業尤其是市場營銷、物流管理專業需要在專業實踐中提高就業能力,因此我們需要充分利用好校企合作資源,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專業實習實踐,讓學生提前深入行業生產一線,了解行業特點和崗位工作內容,根據行業和崗位需要,結合自身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職業規劃和專業學習;我們要通過開展寒暑期實習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在就業時能夠準確選擇合適的就業單位、應聘合適的就業崗位,盡快做到畢業生和企業的人崗需求匹配,我們還要聯合企業舉辦一系列專業競賽,通過這一系列的技能比賽,提高學生就業創業技能。
3.2.2 強化“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活動引導+咨詢疏導+考試輔導”的精準指導模式。通過邀請校外專業人才為低年級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讓學生逐步建立自己的職業規劃。邀請企業人力資源經理開展模擬招聘活動、優秀畢業生講授就業經驗、“致家長一封信”搭建校企、家校溝通交流平臺,開展“簡歷問診周”和面對面約談咨詢等活動,為畢業生提“一對一”的咨詢輔導;舉辦經驗交流會、專題輔導講座,提升學生考試技能。
3.3.1 準確把握就業困難學生信息。實現就業指導精準化,就必須關注就業困難學生,充分依托畢業年級輔導員和學生干部等就業工作隊伍,深入學生宿舍,做好畢業生就業情況摸底,建立健全未就業及就業困難學生檔案,一對一認真分析掌握就業困難原因。
3.3.2 制定就業幫扶行動計劃,強化就業援助。為幫助困難畢業生順利畢業,學院制定《山西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畢業生精準幫扶行動計劃》,通過多種方式強化就業援助,有效解決不同困難類型畢業生的實際問題。針對就業能力不足的同學,積極提供就業咨詢、開展就業技能專項技能訓練;針對女生就業,加強就業觀念引導,樹立就業信心,組織女生專場財務會計類、管理助理類招聘會,根據學生意向推薦就業崗位;針對家庭經濟困學生,發放經濟困難畢業生求職補貼。
[2]教育部《關于做好2016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
[2]王美麗.大數據時代高校精準就業服務工作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2016(6):84-88.
[3]葉秀娟.高校就業指導與服務工作的問題及對策[J].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2006(6):50-52.
1004-7026(2017)23-0009-02
G647.38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