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秀梅
(杭州植保土肥總站 浙江 杭州 300020)
建德市草莓產業轉型升級的實踐與思考
□章秀梅
(杭州植保土肥總站 浙江 杭州 300020)
草莓是建德市的農業主導產業、優勢產業之一,通過不斷的探索與實踐,獲得了“中國大棚草莓之鄉”的美譽。伴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草莓產業也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嚴峻考驗。通過現狀分析和問題剖析,從多措并舉促發展、強化監管保安全、突出重點抓建設等方面提出了草莓產業轉型升級對策與舉措。
草莓產業;轉型升級;實踐思考
草莓是浙江省建德市的農業主導產業、優勢產業之一,建德種植草莓已有3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最早發展大棚草莓種植的縣市之一,素有“中國大棚草莓之鄉”的美譽。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發展過程中,草莓產業如何轉型升級,我們一直在探索、在研究,通過實踐、不斷提升,從而有效地推進了全市草莓產業的發展。
一是設施不斷提升。1982年引進試種,采用的是露地種植模式種植,這樣的草莓容易受到污染;1987年就發展為毛竹大棚種植,但還是難以抵抗自然災害的影響;2007年以后更是發展為現代化的鋼架大棚、連棟大棚種植,這樣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大大提升。二是技術不斷進步。技術的進步,也是不斷創新的歷程,現在的種植技術可以讓市民大開眼界。采用的立體栽培技術,讓采摘者不用彎腰就可以采到草莓;運用物聯網技術,種植大棚內的光照度、溫度、濕度等信息,可實時監測、自動控制。三是品種不斷改良。現在建德主打的草莓品種叫“紅頰”,它上市早、果實大、果形好、甜度高、口感好、耐儲運,廣受莓農和消費者歡迎。該品種曾經獲得第六屆全國草莓大會擂臺賽的一等獎,建德也是目前全國“紅頰”草莓種苗的繁育基地和供應基地。
一是范圍廣。建德莓農足跡已遍及廣東、湖北、北京、四川等19個省市區,而且已經將建德草莓種到了香港,今年甚至已經有莓農跨出國門,到中亞的吉爾吉斯斯坦種植草莓,相信以后會有更多的建德莓農到國外種植草莓。二是效益好。建德莓農在香港種植草莓7hm2,當地市場價每0.5kg達到100港元,效益最好的一年個人年收益達到120萬港元。三是帶動強。從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建德草莓大軍異地種植的3.7千hm2草莓,667m2均產值達4萬元左右,促進了當地就業,帶動了三產發展;在建德莓農自身增收的同時,也有效帶動了當地草莓產業的發展,促進了當地休閑觀光旅游產業的提升,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一是技術培訓。從2004年開始實施的農民素質培訓工程,緊緊圍繞草莓等優勢主導產業,加強對草莓種植等農業技術培訓,十多年來每年參加培訓人數都在1萬人以上,通過培訓提高他們的農業專業技能與水平。二是人才選拔。草莓土專家吳東良先后被評為杭州市杰出人才、全國優秀農村實用人才,還光榮當選為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這充分表明了各級領導對建德草莓的認可。三是師傅培養。“草莓師傅證”既是草莓專業技術的認證,也是建德草莓在全國草莓行業中的一張“金名片”。目前,全市擁有該證的人員已達到7 034人。
一是種植規模最大。草莓種植面積達4 466.66hm2,草莓產業總產值達到25.2億元。全市草莓種植面積占浙江省大棚草莓面積的1/3、占杭州市草莓面積的1/2。同時,推廣草莓脫毒苗應用技術,建立千畝草莓育苗基地,面積高達533hm2,草莓育苗產值超億元,實現了草莓育苗原產地供應。二是從業人員最多。目前,全市有9 500多戶近2萬人從事草莓產業,其中1.5萬余人赴廣東等19省及吉爾吉斯坦、61個縣(市、地)種植草莓。三是草莓品牌最響。一直享有“浙江草莓在建德”的美譽,“建德草莓”通過國家工商總局證明商標注冊,并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被評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100個農產品品牌之一,“建德新安江中國草莓節”被位列中國最具影響力農事節慶百強。
一是政策扶持。通過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在一個又一個如“草莓過江”戰略的實施、草莓等主導優勢產業的扶持、異地發展借地生財的草莓走出去戰略、“建德果蔬樂園”品牌的打造、放心草莓工程的實施、草莓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和“草莓小鎮”建設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引導下,莓農依托自身的技術優勢和良好的發展環境,使得建德草莓產業不斷做大做強,并走上了規模化、特色化、專業化的發展之路。二是科技創新。通過強化科研合作,加強與省市農科院、浙江大學、浙江農林大學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借助外來智力資源充實草莓科技研究創新力量。重點研究草莓產業智慧化提升,包括拓展“智慧草莓”種植觀光采摘示范點、挖掘建德草莓文化、發展草莓深加工產業、建設草莓良種繁育基地等。引進一批草莓智慧農業、草莓良種繁育等綜合技術。三是安全保障。通過建立標準化模式,在生產區域內,遵循國際草莓生產GAP準則,嚴格按照《無公害草莓》[1]、建德草莓地方標準組織生產銷售。在包裝、流通、銷售等環節規范相關操作規程,嚴格按照草莓產品標準化執行。建立信息平臺,強化技術指導,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一是草莓產業轉型發展面臨困難。農戶分散種植規模小,莓農老齡化程度突出,新品種新技術應用面積難以形成較大規模,草莓生產成本增加、效益受到影響,草莓新區技術薄弱,草莓交易市場滯后,制約著草莓產業的發展。二是草莓產業融合發展問題凸顯。由于景觀風貌、基礎設施、產業融合等問題,草莓產業核心區域內的莓農就近種植、就近鮮銷,前來采摘的游客日趨增多與農業功能十分單一的矛盾突出,僅局限于“一來就摘、一摘就走”的粗放型采摘模式,農業的文化教育、科技研發展示帶動、農產品的深加工增值、田園風光旅游、鄉土文化宣傳體驗、休閑養生等諸多功能還沒有得到充分挖掘。三是“草莓小鎮”項目建設進展緩慢。以楊村橋鎮為核心的“草莓小鎮”建設,由于規劃滯后、時間緊任務重、項目承接單位或實施單位缺乏等種種原因,致使“草莓小鎮”建設進度不快、底氣不足、工作被動,措施有待加強。
一要做大草莓產業。繼續做大草莓產業,就要進一步落實草莓產業扶持政策,鼓勵連片新種草莓、拓展草莓銷售、建立草莓種苗繁育基地等予以扶持;此外,還要加快推進海峽兩岸草莓文化創意產業園的建設。二要提升草莓產業。要加強與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合作,深化與臺灣地區等草莓產業主導區交流,加大科研投入,大力開展工廠化、智能化草莓生產基地建設,推廣一批科技含量高、節本增效明顯、效益提升顯著的優新技術,繁育一批抗逆性強、產量高、口感好的優良品種。要完善草莓生產標準,隨著草莓種植技術的提升、質量安全水平的提高,以及綠色生產技術的發展,及時對《建德草莓生產地方標準》進行修訂完善,創新推行“蜂果共生系統”,等等。三要融合草莓產業。以“農業6.0”的經營理念、全域旅游的發展思路,加快推進草莓產業與二產、三產的融合互促發展。加快推進草莓深加工,鼓勵扶持開發草莓酒、草莓醬、草莓面包、草莓布丁等產品,延伸產業鏈、提升附加值。以草莓“果蔬樂園”,結合草莓文化,打造草莓主題民宿。
一是環境要生態化。進一步鞏固提升環境整治成果、增強環境保護意識,統一劃定草莓種植保護區,在保護區內嚴禁污染企業進入,對于污染物、污染源等堅決說不。要積極推廣肥藥雙控等技術,通過施用有機肥實現莓園清潔化綠色生產,確保草莓種植的土壤安全。二是銷售要品牌化。在堅持標準化生產的基礎上,實施品牌化銷售,要求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果蔬樂園、家庭農場以及草莓大戶等,必須嚴格按照標準化進行草莓生產,統一納入品牌化管理,對銷售的草莓統一使用“建德草莓”商標,確保“建德草莓”安全優質優價。三是監管要全程化。從草莓育苗到果品銷售實行全程化監管,要大力開展草莓生產投入品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查處經營和使用過程中的違規行為。要建立“草莓農資專柜”,向莓農推薦使用優質農業投入品,實行草莓質量安全可追溯制度。要加強全市范圍內上市前草莓的監督抽檢,讓權威機構檢測,確保草莓質量真正讓人放心。
一要彰顯優勢,明確定位。要依托產業優勢,突出交通優勢,以草莓為“媒”,集聚各類資源優勢,精心打造“草莓小鎮”,立足于區域內獨特的綠水青山風光和人文資源,以草莓產業為基礎、以草莓文化為口號、以建德草莓為品牌、以草莓休閑旅游為方向,將“草莓小鎮”打造成國家級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長三角生態休閑度假小鎮和創意農業主題公園;把“草莓小鎮”建設成集品牌農業生產、休閑觀光旅游、綜合旅游服務、有機生活體驗、山水生態度假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特色小鎮。二要立足實際,搞好規劃。“草莓小鎮”立足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其產業結構為“草莓產業服務+草莓示范生產+休閑度假產業”,打造杭黃高便捷服務核心區,建設草莓產業示范生產發展區、草莓產業深加工發展區,拓展健康養生產業區、草莓休閑產業區要、運動休閑產業區,最終形成三產聯動、產城融合的發展格局。三要合力推進,加快建設。加快建設33.33hm2草莓提升示范區,擴大招商范圍,提升招商平臺,充分利用楊村橋鎮交通區位優勢,倡導實力雄厚的浙商回鄉投資,建設草莓科技示范園,打造全國領先的技術研發平臺和示范基地。要營造氛圍抓宣傳。廣泛宣傳“草莓小鎮”建設目的和重要性,營造建設“草莓小鎮”的濃厚氛圍,進一步引導莓農轉變觀念,積極參與“草莓小鎮”建設。加大“草莓小鎮”對外宣傳和營銷力度,讓更多群眾了解建德市“草莓小鎮”,吸引周邊縣市和省市消費者到“草莓小鎮”進行休閑旅游。
[1]浙江省地方標準《無公害草莓》系列(DB33/501).
1004-7026(2017)23-0027-02
F326.13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3.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