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德
(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東明集鎮政府 山東 菏澤 274509)
農業技術推廣中的政府行為探析
□陳學德
(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東明集鎮政府 山東 菏澤 274509)
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的推進是新農村建設中的必然選擇,而促進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改革不僅是政府職能轉變的客觀要求,也是加快我國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探析了思想層面、法律層面、宣傳方面和評價體系四個方面的政府宏觀政策行為優化路徑。
農業技術推廣;政府行為;路徑
政府行為主要指的是行政行為,即國家的黨政機關在工作時,完成了自身的政府職能后,仍然依據法律維護著公共利益和增強公共基礎設施的行政活動。政府行為管理的主要客體是公共事務,主體是國家各級黨政機關,而政府行為主要是主體+客體的過程,是一種黨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制定相關政策,并以此為基礎管理公共事務的過程。
要想完善農業技術推廣中的政府行為,思想上的轉變極為重要,因此為了解決現有的三農問題,就必須轉變落后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根據農村的發展和農民的實際需求來分析,確保和提高農業的基礎性作用,還需要創建一支更加高效的隊伍,并使用政策方面的手段加以支持和輔助。思想上的解放,不僅僅是指政府工作方式和理念的變革,也是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上的創新和發展,只有將農業推廣組織的職能充分發揮出來,才能夠有效提高農業技術成果的轉化水平和應用范圍,轉變農民的增收方式和調整農業的產業結構,實現為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政府可以對中央和地方的機構進行改革,使其布局更加合理,還可以加強多元化農業技術推廣主體的培育,走中國特色的農業技術推廣道路。針對一些經濟發展差異性較大的區域,政府應當轉變傳統的政府行政干預模式,充分發揮出自身的職能,扶持更多的大專院校和組織機構,使農業技術推廣模式更加地多元化,并創建出更好的外部發展環境,結合社會與國家的力量,增強農業技術推廣的動力。
農業技術一般都是科技人員經過不斷地努力和探索創造的,可以說是耗費了畢生的心血所研究而成的,如果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價后,卻得不到應有的法律保護和補償、回報,科研人員就會失去繼續研發的動力,使科技成果的持續性發展受到制約。所以,為了能夠制定出更加適合我國國情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我們可以不斷地學習、借鑒和引進國內和國外各地的先進經驗和教訓,為農業技術知識產權的合法權益提供更好的保障。
目前,我國在農業繼續教育和培訓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加強,甚至為了能夠增強農民更加頻繁地使用科技的意識,而開展了諸多的教育輔導,然而農業技術依舊沒有被農民完全的接受,還需要不斷地深入了解的檢驗。因此一方面各級的地方政府可以具有針對性地進行宣傳,并如可以據農民的科技意識狀況來進行宣傳,針對部分司機和老人可以使用廣播的方式,針對上班族則可以使用報刊的形式,而的受眾則較為廣泛,具有較好的靈活性性,在不斷地宣傳和引導下,就能夠有效加強農民的接受程度,創建良好的外部社會農業技術推廣環境。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宣傳農業技術的創新所帶來的效益,使農民了解先進農業技術能夠給自身生活質量所帶來的益處,從而培養農民的科技意識,并使更多地農民加入農業新技術推廣的活動中。
要想充分使得市場機制在農業技術推廣中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功能,就需要健全相應的保障制度和評價體系,使得科技成果能夠通過市場檢驗出自身的時間效益。而為了能夠使成熟度較高的成果取得更好的推廣效益,以及淘汰成熟度較低的成果,還需要建立起更加健全的社會效益評價體系,使得農業技術成果得到充分地轉化。結合科研成果、推廣效果和應用成果,建立起最終的綜合效益評估體系,甚至能夠使科技的研發和應用練習得更加緊密,降低雙方的風險。
農業技術推廣肩負著推廣技術、指導生產和培訓農民的重要職責,是實現科教興農戰略的重要途徑,也是講科學技術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的重要動力,在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方面都有著巨大的作用。然而現有的農業技術推廣卻長期受到了計劃經濟的影響,因此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并不適應,在不斷地探索和改革中尋求農業技術推廣的發展,是當前各級政府和有關不免所面臨的重要任務。
[1]梁峰,李琳姣.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現狀及對策思考[J].福建農業,2015(1):23.
[2]蔣克普.農機技術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中的推廣應用[J].農機維修,2015(3):3-4.
1004-7026(2017)23-0037-01
F324.3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3.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