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彪
(陽曲縣農業委員會農經服務中心 山西 陽曲 030100)
淺析農村土地承包、流轉引發糾紛及解決途徑
□王文彪
(陽曲縣農業委員會農經服務中心 山西 陽曲 030100)
近年來,隨著國家的強農惠農政策不斷加大,土地流轉價款及征占地補償標準越來越高,農民維權意識增強,造成土地糾紛上訪逐年增多。本文主要對農村土地在二輪承包、流轉期間出現的糾紛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的途徑。
農村土地糾紛;解決途徑
近年來土地承包糾紛、流轉糾紛增多,就其原因:一是二輪土地延包在前(1994年搞試點1999年推廣),《農村土地承包法》實施在后(2003年3月1日實施),當時未明確規定承包的原則、程序等內容;二是作為發包方承包手續簡單,程序不到位,信息不暢通,對國家、省、市的有關政策掌握不及時;三是稅費攤派較重,農民惜地意識不強,個別農戶對土地不聞不問,有的農戶不簽承包合同,認為簽不簽都由我來種;四是已簽訂土地承包合同的農戶也不重視,常常是戶與戶之間隨意流轉,不簽流轉合同或流轉形式不具體、不明晰,現在國家的強農惠農政策不斷加大,土地流轉價款及征占地補償標準越來越高且都以簽訂的土地承包合同為基礎。這就造成農戶因為土地糾紛引發上訪。
1 引發農村土地糾紛主要類形
1.1 土地承包引發的糾紛
1.1.1 未搞二輪延包。個別自然村村干部不重視,認識不到位,特別是山莊窩鋪,土地貧瘠,人口稀少,甚至無人居住(有的戶口還在),棄耕撂荒現象較多,未搞二輪延包,當時的村干部對棄耕撂荒的耕地以“四荒”的形式進行拍賣或承包給他人并簽訂合同頒發證書。十幾年過去了,現在農戶提出來他要承包土地。
1.1.2 未簽二輪合同。1998年、1999年全縣開展二輪延長承包,有的農戶早已把自己一輪承包的土地讓別人耕種,簽訂二輪承包合同時,有的發包方未通知本人,有的也無法聯系,特別是外出務工、經商人員當時對二輪延包不聞不問,“三提五統”農業稅也不交,常年在外,沒有簽訂二輪延包合同,現在年齡大了,土地也在增值,他提出要承包一輪時種的土地。
1.1.3 劃掉承包地塊。有的村已與村民簽訂二輪承包合同,但由于地塊偏遠,緊鄰山、溝,村民不種,造成棄耕撂荒多年,當時稅費攤派較重,村集體經濟窮,于是村干部劃掉農戶承包合同中的這一地塊(有的未劃掉),把這一片地租賃或承包出去,增加村集體收入,村民十多年來不說不管,現在提出來那是他家的承包地。
1.1.4 放棄承包經營權。有的農戶他也參加了二輪延包同時與村委簽訂了二輪延包合同,但與一輪他所分到的土地相比,有的農戶承包地塊有增有減(包括互換的土地),有的農戶只有減少,按照他與村委簽訂的二輪合同,已放棄部分土地承包經營權,但現在他提出要承包減少了的那部分土地。
1.2 土地流轉引發的糾紛
1.2.1 流轉合同不規范。鄉村雖有農戶的二輪承包合同檔案,但延包后該農戶承包的土地已發生流轉,有的雙方只有口頭協議,沒有簽訂書面流轉合同,即使有流轉合同,但合同內容約定不明確,不嚴謹,導致雙方對流轉合同的內容認識不一致,從而發生糾紛。如X村雙方農戶在簽訂流轉合同時,未用規定的“轉讓或轉包”流轉形式,而是用“轉給”,就“轉給”一詞不能定性是轉包還是轉讓,因為轉包和轉讓是有很大區別的。
1.2.2 流轉價款相對低。當時簽訂流轉合同時未考慮物價上漲、土地增值等因素,且簽訂的時間較長,現在農戶要提高流轉價款,實行隨行就市,導致雙方對流轉價款產生分歧,從而發生糾紛。如X農戶在2002年與一企業簽訂流轉合同,約定流轉年限為二輪剩余年限,流轉價款為每年120元/667m2,2010年之后全縣平均流轉價款為500元/667m2左右,由此該農戶要求增加流轉價款。
1.2.3 未變更承包合同。村民簽訂二輪承包合同后,有的農戶提出退地,有的未上交稅費,還有的棄耕撂荒,按承包土地當時的相關政策,村委會有權收回土地另行發包,但村委會沒有及時變更承包合同,沒有以書面的形式通知農戶收回土地,就另行發包,從而產生糾紛。
1.2.4 村民簽訂二輪承包合同后,執行縣、鄉、村整體規劃時。有的農戶不執行或無能力執行規劃,村委便由其它農戶來執行,有的執行規劃后,繼續種植,不歸還原承包戶,有的造成承包地與地面上的附著物不屬同一戶,最終原承包土地的農戶要求歸還或去掉附著物進行種植,從而產生糾紛。
2 解決途徑:
2.1 協商調解
縣鄉(鎮)都要成立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調解委員會,同時各村也成立調解小組,負責抓好本轄區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的調解工作,依法履行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調解職責。
2.2 調解仲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的相關規定,縣級要成立農村土地承包調解仲裁委員會,鄉、村成立調解委并依法調解仲裁。調解仲裁中運用的主要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山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辦法、《山西省人民政府印發延長農村土地承包期允許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的實施辦法的通知》(晉政發[1994]18號)、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妥善解決當前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的緊接通知〉的通知》(國辦發明電[2004]21號)等法律、法規、政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一條規定:因土地承包經營發生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解決,也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等調解解決。
當事人不愿協商、調解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為減少糾紛,縣、鄉、村要成立三級農村土地流轉服務機構(縣、鄉兩級建立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村建立農村土地信息站),明確縣級土地流轉服務中心的工作職責,健全和規范流轉中心的管理制度和運行辦法,除統一使用“山西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書”外,縣流轉中心要專門制作規范的土地流轉申請書、土地流入流出意向登記表、流入流出申請表等不同的規范文本。
1004-7026(2017)23-0066-01
F301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3.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