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霞 葛衛紅 卞晶晶
(1.句容市林業科技推廣中心;2.句容市林業科技推廣中心;3.句容市磨盤山林場 江蘇 句容 212400)
林業建設在森林培育理論中的具體體現探析
□陳文霞1葛衛紅2卞晶晶3
(1.句容市林業科技推廣中心;2.句容市林業科技推廣中心;3.句容市磨盤山林場 江蘇 句容 212400)
我國林業建設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也進入了歷史性變革時期,對林業建設的需求也日益全面和迫切,而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需求也對森林資源的培育、保護、管理也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依據我國林業建設戰略性轉變的需求,對森林培育的認識、目標、策略、內容、科技等方面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可以說,林業建設在森林培育理論中有了更加具體的體現和應用。
林業建設;森林培育;體現;戰略性轉變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對于林業建設的日益重視,森林理論培育理論也有了更加具體實際的應用和體現,并且在此過程中對于林業建設發展也有了戰略性轉變的需求,這就為森林培育提供了改革背景。
第一,森林效益認識的深化提升了對于林業建設的需求。新世紀前后,全球的林業領域都在經歷著一次非常深刻的歷史性變革,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1992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對林業在可持續發展進行了定位,各種相關公約或是宣言相繼出臺;并且大會呼吁,在人類需要解決的問題中,“沒有任何問題比林業更重要”,應賦予林業以首要地位”。
第二,各界世界林業大會的主題也可以看出全球林業發展的總體趨勢,例如,“全球性對森林認識的不斷深化”、“森林的經濟作業和利用”、“森林為人類”、“森林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森林是人類未來的遺產”、“森林可持續發展——邁向2l世紀”,等等。以上這些大會主題無一不在顯示出人類對森林建設和經營的認識在日益加深并已經提高到了可持續發展的高度。
第三,我國對林業建設也做出了明確的定位。在貫徹整個可持續發展戰略中,應該確保林業建設的重要地位;在整個生態環境建設中,應該確保林業建設的重要地位;在整個西部大開發中,應該確保林業建設的重要地位。森林經營需要以更加基完善、穩定、高校的森林生態系統為目標來進行執行和落到,而對于生態環境、生物種類等都需要進行保護,確保人類生活質量的提高,這些都是當今林業經營中的首要任務和重要目標。
第四,我國林業建設目標的歷史性轉變。隨著世界可持續發展趨勢以及國際林業進程,我國對于林業發展的定位也在發生著戰略新轉變,即:由木材生產為主、采伐天然林為主、毀林開荒、無償使用森林生態效益、部門辦林業等轉變為以生態建設為主、以采伐人工林為主、退耕還林、有償使用森林生態效益、全社會辦林業等,這些變化充分說明了我國對林業定位的重要思想和實踐飛躍。
第五,城市化發展迅猛和城市林業的興起。隨著世界城市化進程和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城市化發展迅猛和城市林業的興起也在日益凸顯。城市化的迅猛發展帶來城市發展中的諸多問題,尤其以城市生態問題為突出,而能夠最有效、最全面地進行這些問題的應對和解決就需要從營造城市森林方面入手。城市森林的建設是林業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它對于城市環境改善和居民生活質量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而城市森林的培育、保護、管理又具有其自身特殊需求,必須要配以相應的措施才能予以解決。
第六,我國林業跨越性發展的需要。在我國,人多林少是基本林情,人均森林占有資源較少,環境與發展之間矛盾突出,生態環境整體惡化較為嚴重,必須要實施林業跨越性發展,否則具不能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問題。我國林業跨越性發展就需要進行森林的多功能利用、可持續發展的跨越、發展速度的快約、科技水平的跨越等,始終堅持森林資源的保護、管理、培育以及森林效益有優化利用這個原則。
第七,我國以木材為主的林產品供需矛盾突出。我國屬于少林國家范疇,人均占有森林面積及木材比例很低,遠遠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是世界木材進口大國。然而,隨著全球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和日益加深以及我國國內社會經濟發展對木材需求增長等因素,我國必須立足于對國內森林資源的大力培育和對資源最有效的利用。
第一,森林培育內容的拓展。森林培育在林業以木材生產為主的建設目標背景下進行學科框架的確定的,其整個學科理論體系、技術體系構架都是基于培育木材這個基本的。而到了新時期,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世界經濟林業發展趨勢,林業建設已經向著以生態建設為主的發展方向進行改變。所以,培育森林的主要目標就是要進行環境改善與發展之間的協調,并以適應我國林業建設的戰略性轉變這個實際情況為原則。在我國,林業屬于基礎性產業,也是大農業范疇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就是被當做是生產再生資源的產業,這在新時期都是需要進行改革或是改變的,必須要把林業建設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無論是目標還是具體措施落實都需要以生態華寧改善為前提和目標,積極開展一些具有生態意義、環保性質的工作,真正服務于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長期利益。例如,在我國,一些諸如“三北”防護林工程、環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等大寫的生態工程項目等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林業建設或是森林培育的工程,是為當地居民的根本利益和生存所服務的,切實可以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和未人們提供更好的經濟效益,例如,森林生物多樣性、森林旅游、森林休閑等的開發和利用可以為人們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和經濟潛力,切實提高森林培育的實際意義。對于目前日益嚴重的生態問題就行及時有效的治理和改善,堅持“局部改善和整體治理”的原則,清醒的認識到森林培育對我國目前發展的重要性。
第二,對森林培育認識深化。從根本上看,森林培育就是森林資源的培育,主要報貨森林動植物資源、林地資源、森林環境資源,、人文資源等,這些資源都需要予以保護、管理和培育,都各自具有其使用和開發價值或是潛力。隨人們對于森林認識的不斷深入和深化,以上這些無形資源和有形資源都可以為人們帶來極高的效益和價值。從戰略高度上來說,森林已經關系到地球未來發展的全局和人類命運,這就使得森林培育就不能僅僅就是培育以木材為主的直接產品了,還需要對其能產生的間接效益進行關注和落實。
第三,森林培育需要從森林質量和森林數量兩個方面入手。森林資源的質量和數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前者使得實際效益得以保證,而后者又為前者提供了發展基礎。為此,要在保證森林數量上的基礎開展森林資源的質量保證,加強森林覆蓋率,在一些少林地區也要注重增加造林力度,首先實現森林數量,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樹木品種或是耕種方式的選擇和結合使用,突出森林質量的保保證。可以說,沒有高質量的森林資源就無法發揮森林效益的全部作用或是無法發揮最大的森林效益性。以江蘇省為例,其森林資源總量并不低,但是其低產林、稀疏殘次林占有較大比重,其中的樹種結構并不科學合理,幼齡林較多,成熟林較少,這些都使得江蘇省的森林資源質量較低,不能發揮其森林綜合效益并受到嚴重的發展性制約影響。
第四,森林培育的社會化要求森林培育知識和相關技能的普及。我國林業建設要基于生態這個主題,保證森林資源和森林效益的合理科學化,突出森林效益的公益性、森林資源培育和保護的公眾性等特點。積極開展諸如全民義務植樹等活動來激發各推動人們對于社會化森林培育知識和技能的普及和推廣,確保國家生態安全、人們生存環境等的質量。公民要依法進行植樹造林義務的履行,為此,國家要在法律法規上給予政策支持以保證相關技能和技術的普及和應用,使森林培育成為社會性和國家性性質。,
總之,森林培育是一個較長時期綜合技術應用的生產過程,林業建設在森林培育理論中將會不斷進行具體體現和應用,發揮其巨大的社會價值和應用價值。
[1]陸永佳.林業技術發展在林業建設中的重要性[J].現代園藝,2014(14).
[2]于立今.試析林業技術發展在林業建設中的重要性[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29).
1004-7026(2017)23-0093-02
F326.2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3.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