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春霞
(西安培華學院 陜西 西安 710125)
淺談企業財務危機預警研究中的若干問題
□邊春霞
(西安培華學院 陜西 西安 710125)
經濟全球化的加速發展使得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面臨的風險也越來越多樣化、難以預測。企業面臨的各種市場風險和自身特有風險將使企業的正常經營受到影響,可能使得企業陷入財務危機,或破產。因此,如何有效防范財務危機的影響對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財務預警;財務危機;非財務指標;財務指標
在初選財務指標時,應盡可能多地獲取有關財務指標,選擇時考慮以下幾個因素:①選擇有效的財務指標,在以往研究中被證明;②指標計算簡便,數據能從財務報表中獲得;③能夠客觀、系統、全面地描述企業的財務狀況[1];④選擇比率指標,以排除一些絕對數的影響。
通過上述標準,將選出來的指標作為初選財務指標,然后,將這些初選指標再進行進一步的檢驗篩選,主要是顯著性檢驗,例如正態分布檢驗、非參數檢驗和獨立樣本T檢驗等,最后,將篩選出來的這些指標作為建立模型的最終財務指標。
財務指標可以反映公司的財務狀況,但不能反映財務狀況發生的根本原因。非財務指標加入財務危機預警模型有助于公司從根本上了解財務危機發生的原因。初步選擇時,可參考財政部工商類競爭性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以及相關文獻研究結果,選擇其中被證明對企業財務危機預警具有較好效果的非財務指標作為初選指標。
然后,對初選的非財務指標數據進行顯著性檢驗,檢驗非財務指標在財務危機公司與財務正常公司之間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先對非財務指標樣本數據進行了正態分布檢驗,對于服從正態分布的樣本數據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而對于不服從的樣本數據則采用非參數檢驗[2]。最后,將最終通過篩選的非財務指標用于建立模型。
研究樣本的選取對財務預警模型的效果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在選取樣本時,要考慮多種因素。
第一,企業陷入財務危機的標準。若將企業是否被實施ST作為選擇陷入財務危機標準,樣本數量可能是不足的。
現金流的斷裂是國內外眾多上市公司破產倒閉最本質最重要的原因,在現代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現金流決定著企業最終的成敗,反映著企業的本質[3]。現金流量負債比[4],是經營活動中現金凈流量與期末負債總額的比,該比率在現金流指標中很重要,主要用于評價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若該指標越小,則表明企業的償債能力就越弱,因此,企業陷入財務危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反之,企業可能不會陷入財務危機,該指標的標準值為0.25。
第二,配對比例的設定。Beaver[5]關于配比比率的研究中,認為財務危機與財務正常的上市企業的配比比率應該是1:2。如果該比率為1:1,則會出現樣本公司過度抽樣,從而導致研究結果和事實的偏離。
第三,樣本指標的完整性。因為很多企業的發展時間較短,季報以及半年報數據不完整,因此需要選擇年報數據,并且要剔除研究期間年財務報表數據不完整的公司。
如果把發生財務危機的這一年記為F年,這樣財務危機前1年、前2年以及前3年可分別表示為F-1、F-2及F-3年。我國有關法律規定,上市公司本年度的年度財務報告,對外公開披露的時間,必須在下一年的4月30日之前。因此,財務危機前一年(即F-1年)的數據,不適用于構建財務危機預警模型,并且,也不能將F-1年的數據用于預測企業第F年是否發生財務危機,企業在F年之前不能及時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不少研究者選擇F-2年的樣本數據來構建財務危機預警模型,因為,越是與上市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時間接近,樣本數據對上市企業是否會發生財務危機的預測就會越準確。但也有學者,以F-3、F-4、F-5年的數據來進行構建模型,但這些數據距離預測時間有點遠。綜上,F-2年是最佳時間點,因為這一年是企業發生財務危機、財務狀況出現異常的關鍵轉折點,而且很多企業在F-2年之后出現了兩年虧損或者所有者權益小于零等財務狀況惡化的情況,所以,應選擇F-2年的數據來建立財務危機預警模型。
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企業應:①加強管理層及全體員工對財務危機預警重要性的認識;②關注重要指標,建立有效的財務指標體系;③加入非財務指標,提高財務危機預警模型的預測能力;④建立適合企業的財務危機預警機制。
[1]彭韶兵,邢精平.公司財務危機論[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2]楊兵,柯佑鵬.非財務指標影響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測能力的實證研究[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5,11:023.
1004-7026(2017)23-0108-01
F224;F275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3.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