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秀紅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 河南 鄭州 450011)
《管理學》課程在教學過程中的育人功能分析
□岳秀紅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 河南 鄭州 450011)
《管理學》作為我國高校管理類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其對于引導和培養當代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作用不可低估,我們要充分利用《管理學》課程和大學生學習生活聯系密切的學科特征,最大限度的發揮《管理學》課程的育人功能,從而為國家培養出更多思想素質過硬、理想信念堅定的當代大學生,從而更好的為國家建設做貢獻。
管理學;育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寄予厚望。大學生作為當代青年的主力軍,肩負著祖國建設的重任,只有樹立堅定而遠大的理想信念,腳踏實地,不懈努力,才能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而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是堅定理想信念的前提和基礎,是當代大學生成才的基石和保障。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教書是傳授知識和技能,育人是培養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導學生如何做人、做事。相對于育人,傳授專業知識比較容易做到,而育人因其過程的長期性和效果的滯后性而難以立竿見影,但其對大學生后期的成長和發展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育人也顯得尤其重要。
在浮躁的當下,我國部分在校大學生出現了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傾斜甚至扭曲的現象,這些對世界認知及根本立場和原則的錯誤,嚴重的影響著大學生的成才和后續的健康發展,必須引起高校教師的足夠重視。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大學時光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
作為教育活動主體的高校和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育人不僅僅是思想政治課程和思想政治老師的責任和義務,專業課教師同樣承擔著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管理學》課程也因其和學生的學習生活聯系密切的課程特征,而在育人方面具有獨特的功效和作用,我們要深挖《管理學》課程的育人功能,主動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和帶動學生,將正能量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講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增強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意識,樹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充分發揮其育人效用,實現其育人功能的最大化。
世界觀(World Views)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人生觀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于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它決定著人們實踐活動的目標、人生道路的方向,也決定著人們行為選擇的價值取向和對待生活的態度。價值觀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維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也就是人認定事物、辯定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取向,從而體現出人、事、物一定的價值或作用。[1]
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三者是統一的,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人生觀,有什么樣的人生觀就有什么樣的價值觀。作為一個人來說,世界觀又總是和他的理想、信念想聯系的,世界觀對理想和信念起支配作用和導向作用,世界觀是人的行為的最高調節器,制約著人的整個心理面貌,直接影響人的個性品質。一個人的世界觀是否正確,將直接影響其價值觀和人生觀。人的世界觀、人生關和價值觀是從出生開始,在家庭、社會和學校的共同影響和作用下逐步形成的。如果我們以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作為心理發展成熟的主要標志的話,那么,大學時代正是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并穩定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這一時期對學生進行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引導和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用共產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來引導和教育學生,幫助他們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共產主義世界觀也稱“無產階級世界觀”、“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是無產階級對世界的根本看法,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論武器,也是唯一徹底的科學的世界觀。[2]共產主義的人生觀,也是無產階級的科學人生觀,把人的生命活動歷程看作是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 ,把消滅資本主義,實現共產主義,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看作是人生的崇高目的和最大幸福。共產主義人生觀認為,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在于對社會所盡的責任和所作的貢獻,人生的最大價值和意義,在于努力為人民服務,無私地把自己的一切精力貢獻給共產主義事業。而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則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即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24個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3]
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決定了學生認識世界、看待世界、處理問題的方法和態度。當代大學生只有樹立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真正掌握和運用其立場、觀點和方法,才能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在將來才能堅持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為人民的事業奉獻終生的理想信念。
《管理學》課程作為我國大學管理類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其受眾人數之多無需贅言,因此,該課程在講授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其育人的作用和功能也是不言而喻的。課堂是老師傳授知識的陣地,更是教書育人的主戰場。只要我們樹立既教書又育人的理念,在教書過程中,注重《管理學》課程育人作用的發揮,就一定能實現既教書又育人的雙重目的,真正做到“教書育人”兩不誤,切實把學生培養成既有專業知識,又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的現代復合型應用人才,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為國家建設服務。
《管理學》是管理類本科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一般開設在大學一年級的第一學期或第二學期。大學生在入學第一學年,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這一時期進行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引導和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在對大學一年級的新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及培養上,《管理學》以其開設在大學生入學的第一學年而具有順序優勢,因其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聯系密切而具有實踐優勢,因其課時數量較多而具有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優勢,又因其上課時間長而具有對世界觀、人生關和價值觀的形成及鞏固優勢。
“管理原理”是《管理學》講授的一個主要內容,管理原理不僅用于指導管理活動,我們還要利用管理原理在生活中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在講解管理原理中的系統原理時,在講清楚概念、涵義及指導意義以后,重點通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運用來體現其育人職能。例如針對某些學生因其學習刻苦、積極參加社團活動、各方面在班級表現優秀甚至突出,有時會出現驕傲自滿情緒的現象,要對其進行及時的引導和糾正,要告誡同學不要單純把自己放在班級這個小系統去比較,而應該把自己放在院系、學校、全省甚至全國的大系統去和全省、全國的大學生做比較,去衡量自己的素質和能力,從而發現自己還不是那么的優秀,從而消除其驕傲情緒,并在此基礎上幫助其進行更好自我評價和認知,使其成分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之處,為自己下一步的學習和生活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和實現路徑,使其少走彎路,助推其順利成功成才。通過此類育人活動,使學生逐漸養成從系統的觀點去看問題及處理問題的能力,避免其看問題、處理問題的孤立性和片面性,從而有助于其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管理學》課程中講到管理的五大職能,分別是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創新。這五大職能是日常管理活動的基本職能,尤其是計劃職能,是后續四項職能得以落實和開展的基礎。在學習計劃職能時,大多數學生僅僅滿足于對計劃職能概念、作用及計劃制定步驟等專業知識內容的學習,而不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層次的學習和思考。這時,老師就要有目的引導、告知學生,學習計劃職能,不能僅僅為了學會這個內容而學習,而是還要用它來指導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實際,可以通過“你有沒有本學習的學習計劃?”、“你有沒有大學四年的學習計劃?”、“你有沒有自己的人生規劃”等問題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思考,同時從“凡事預則立”的角度向學生講明,計劃對于其大學生涯的重要性,從而引導學生對自己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進行思考和規劃,進而制定和規劃自己的人生的目標,最終達到引導學生制定自己一學期學習計劃、一學年的學習計劃、大學四年的學習計劃,甚至自己將來的職業生涯規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大學生四年大學生活的盲目性和隨潑逐流。許多大學生也正是因為得益于大學一年級時老師的正確引導和鼓勵,從而走上了一條目標明確、積極向上的青春之路,大學生涯也過得忙碌充實而豐富多彩。
恰當靈活實用高效的教學手段,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很好的實現育人功能。在《管理學》授課過程中,講到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時,其中“自我實現需求”的內容表述為“盡力發揮自己的才能,做出力所能及的最大成就”、“人希望越變越完美的欲望,人要實現他所能實現的一切欲望”等,此類表述相對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如果照本宣科,課堂沉悶無趣,學生昏昏欲睡,如果老師講解完這些“自我實現需求”的涵義以后,通過提問的方法引導他們對自己大學階段自我實現需求的內容進行思考,會發現他們很茫然,沒有思路。但是如果老師先以自己自我實現的內容為例進行說明,然后再讓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學習分組進行討論,這時學生往往精神大振,一改茫然無助的模樣,各抒己見積極討論踴躍發言,在經過反復討論辯論的基礎上,最后使學生充分的認識到,作為當代大學生其自我實現的需求就是“努力學習,把自己培養成滿足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人一生的價值和意義在于其對社會所做的貢獻,人生的最大價值和意義,在于努力為人民服務”,這樣不僅使學生掌握了自我實現需求的內容,而且使他們對自己現階段自我實現的需求也有了深刻而清醒的認識,對人生自我實現的內容也有了更高層次和更高境界的理解,這樣就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前無聲息的融于專業理論知識的課堂教學過程之中,有助于糾正他們偏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目標,幫他們調整努力方向,從而更好的實現為人類服務的偉大目標和理想。
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隨著其生活經驗的增加,認知能力的不斷提高,大學期間會逐漸對客觀世界、人生價值等問題形成相對穩定的看法和意見,在此期間的引導和教育是絕對不可輕視的,作為高校老師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大學時光對于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性,充分發揮學校和老師的引導和教育作用,從而使學生形成并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其后續發展打下堅實的思想素質和基礎。
1004-7026(2017)23-0158-03
G424
A
《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及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編號:〔2016〕-Y BJG-012);《應用型高校經濟管理專業“雙主體 統分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編號:2014SJG LX 075)。
岳秀紅,女,副教授,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