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國資委副巡視員、企干處處長 張志波
山東省國資委海外“引智”激發新動能
□ 山東省國資委副巡視員、企干處處長 張志波
近年來,山東省國資委黨委積極引導省管企業深入實施“人才強企”戰略,明確國際化方向,探索與國際接軌的專業化引才機制,以山東重工集團、浪潮集團等為代表的省管企業初步建立起一支國際化的高端人才隊伍,為企業轉型升級和加快“走出去”步伐提供了有力支持。
凝聚引進外國人才的思想共識是走出去的第一步。近年來,山東省管企業全面明確國際化發展戰略,加快企業內部體制機制與國際接軌,為引進海外人才拓展視野,創造環境。
一是明確國際化的戰略定位。國際化的發展戰略是引進國際化人才的前提和基礎。山東重工集團自2009年成立,隨即明確了“國際重工”的戰略定位,堅定不移的實施“人才第一工程”戰略,開始規模化引進海內外中高端人才。目前,山東重工集團海外業務已占半壁江山,海外人才引進也不斷向縱深發展,逐步推進海外產業的“本土化引才”。浪潮集團提出盡快建成國內一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半導體照明產業研發和生產基地的新產業發展戰略,不斷加大該領域國際化人才的引進力度。2013年,斯諾登事件爆發以后,浪潮集團緊緊抓住了國產化替代工程的重大機遇,啟動了“I2I”(即IBM to Inspur)和“惠遷”(即HP to Inspur)等人才計劃,引進400余位來自IBM、HP、DELL等MNC(跨國公司)的高層次科技人才,為近幾年企業的高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二是建立國際化的體制機制。把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體制機制作為引進國際化人才的基礎工程,使引進的海外人才能夠盡快融入企業。打好引才用才組合拳,破除體制機制瓶頸,加快把人才優勢轉換為核心競爭優勢,激發創新創業新活力,已經初步探索建立了符合企業實際的海外引才用才之路。近年來,山東重工集團面向全球頂尖的跨國公司和科研機構引進80多名海外高層次人才,有8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12人入選泰山學者和泰山產業領軍人才。
三是拓展多元化的引才渠道。各企業既注重發揮自身優勢,充分依托新產業、新項目,實行團隊化人才引進,又注意學習研究目標國家人才招聘規則和做法,充分利用各種海外資源,多方位、多渠道獲取人才。浪潮集團繼2009年以3000萬元人民幣“逆市”收購國際存儲器巨頭德國奇夢達公司研發中心,實現高端人才的團隊引進以后,2011年12月以1億元購買了奇夢達價值5億元的高端集成電路存儲器封裝測試生產線,同時把對方20人核心技術團隊搬到中國。山東重工集團從2010年3月建起海外招聘管理系統和海外背景調查體系,形成了海外人才需求信息庫。同時,與美國、日本獵頭公司建立合作關系,充分利用Monster、Linkedin、Catsone等專業招聘網及社交網站,進行信息搜集,使人才招聘工作渠道更寬闊、效果更突出。
堅持人才以用為本,用匹配的事業平臺留人,對引進的海外人才充分信任、放手使用,真正做到不僅引得來,而且留得住,更要用得好。
一是打造事業發展平臺用好人才。高端人才最看重的往往不是最好的待遇,而是最能體現其價值的事業平臺,具有被信賴的尊重感、成就事業的自豪感。一些企業為海外高端人才量身打造事業平臺,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兗礦集團加強科技資源整合和產學研合作,重點推進以高層次研發、企業內部專業技術研發和產學研聯合為主的三大平臺建設, 2015年引進煤清潔利用領域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加拿大籍白丁榮博士,緊緊圍繞“藍天工程”建設,著力打造煤炭高效清潔利用高層次研發平臺,“煤清潔利用及燃燒污染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被省科技廳認定為山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二是依托項目平臺用活人才。堅持剛性引進與柔性引進相結合,充分用活國際化人才資源。山鋼集團立足鋼鐵行業發展需求,樹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理念,以多種方式吸引國外鋼鐵領域優秀人才為企業轉型發展服務,2010年以來,陸續引進德國、美國、韓國、日本、奧地利等十幾個國家800余人次來魯。山東黃金集團創建了全國黃金行業首家“智庫”——山東黃金智庫,引進國內外智庫專家13名,其中院士4名。華魯集團引進拜耳中國公司董事長李迪明博士,并聘為首席科學家,對新華制藥多個項目進行技術和管理指導。甾體激素新技術項目成功填補國內空白,實現中國甾體生產技術的升級換代。阿司匹林腸溶片項目使中國的阿司匹林原料和制劑生產技術取得重大突破,2017年度該品種作為獨家品種進入全國醫保基藥目錄。
三是借力海外科研平臺用足人才。把研發中心建到省外、國外去,讓人才不用承受長途奔波、舉家搬遷之苦,這是省管企業越來越形成的共識。山東重工集團在美國、意大利、法國等“五國十地”建立研發中心和研究機構,借助國內外最先進的技術研發平臺,本土化引進高端研發人才,引領技術革新。并制定“關鍵人才保留計劃”,在海外并購企業之初,就將核心、高端人才保留作為企業并購的前置條件。浪潮集團積極探索在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建立技術研發基地或孵化器,2015年9月22日,其在美國硅谷的研發中心正式建立,原山東省長郭樹清在訪美期間專門視察浪潮美國總部并為浪潮美國研發中心揭牌。此外,魯信集團正籌劃在美國硅谷注冊公司,建立技術創新交流平臺。
近年來,山東省一直大力倡導“以效益體現價值,以財富回報才智”的用人理念,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提升企業對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
一是示范帶動,以才引才。善于發掘已成功引進人才的個人資源,充分利用其海外人脈關系,多方聯絡人才;發揮其既了解國外又了解國內的優勢,讓其直接參與海外人才招聘,現身說法,答疑釋惑,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山東重工集團引進的國家“千人計劃”專家、美籍華人胡浩然博士,被公司聘請為首席技術官后,又親自參與引進了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現任濰柴發動機研究院副院長的宋旭濱博士。
二是用好政策,讓人才有名有利。各企業用人才扶持政策,積極做好國家、省有關人才工程申報工作,目前省管企業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千人計劃”8人,泰山學者23人,泰山產業領軍人才13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41人。同時,更加重視潛力型人才培養,先后組織開展兩屆創新人才創新團隊評選,評選優秀人才14人,優秀團隊11個,發放支持資金1900萬元。去年,會同省財政廳、省人社廳出臺了《山東省省管企業人才發展支持項目管理暫行辦法》,評選產生31個人才發展項目,共計給予1000萬元資金支持。
三是人文關懷,聚才留才。秉承“尊重人才,關愛人才,充分實現人才價值”的人文理念,下大力氣營造適應國際化人才創業發展的人文環境。尊重市場規則,對海外高端人才實行目標薪酬、協議薪酬;生活上關心,對長期為企業服務的海外高端人才,給住房,給安家費,解決子女受教育問題;結合黨委聯系專家工作,積極建立黨委聯系專家溝通協調機制,去年省管企業黨委領導班子成員聯系專家302次,解決困難問題71個;關愛人才身心健康,全面推行人才健康計劃等,讓其有融入大家庭的歸屬感,促進了海外人才隊伍的不斷壯大,為企業國際化戰略的順利推進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 責任編輯 樊正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