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綜合
省國資委劃定境外投資紅線
□ 本刊綜合
7月5日,省國資委印發《山東省省管企業境外投資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在加強省管企業境外投資監管體系建設、事前事中事后管理、風險管理及責任追究等方面作出了規定。
值得關注的是,《辦法》提出,將按照以管資本為主和“管少、管準、管好”要求,突出分類監管,加強方向引導,優化國資布局結構。通過建立發布省管企業境外投資分類監管清單,區別設定鼓勵、限制、禁止類境外投資項目。對于鼓勵類項目,由企業履行內部決策程序后組織實施,省國資委積極給予引導支持;對于限制類項目,從嚴控制,確有必要投資的,要求企業內部決策后報省國資委審核;禁止類項目,企業一律不得投資。
“關于3個階段的劃分,可謂抓住了重點,提出了思路,操作性強?!?月11日,中國企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錦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辦法》實際上是提出了省管企業境外投資監管的終身追究制,是一個突破?!?/p>
《辦法》還對境外投資全過程管理進行了規范,強調企業事前對境外投資做好充分的可行性研究、盡職調查、專家論證等工作,規范決策程序;事中嚴格規范投資實施程序,加強過程管控;事后強化項目評價、審計及問責,實現對境外投資的全過程監管。企業境外投資,預期投資收益原則上不低于國內外同行業平均水平。企業境外投資項目應積極引入民間投資機構、當地投資者、國際投資機構入股,發揮各類投資者熟悉項目情況、具有較強投資風險管控能力和公關協調能力等優勢,降低境外投資風險。
“隨著省管企業境外投資規模、涉及領域的不斷擴大,也存在境外投資布局不盡合理、可行性研究不充分、決策程序不規范等,導致投資效益不理想甚至造成損失的情形?!?月10日,省國資委對《辦法》進行解讀時稱,“面對新情況、新問題,需要完善相關制度規定,為企業更好地‘走出去’提供制度保障?!?/p>
《辦法》指出,省國資委按照以管資本為主的原則,依法對企業境外投資進行監督管理,對境外違規投資造成國有資產損失或嚴重不良后果的按職責進行責任追究。企業應健全投資管理責任制,建立與境外投資流程匹配、可追溯的投資管理責任鏈,明確各環節責任主體及相應責任。企業違反本《辦法》規定,未履行或未正確履行投資管理職責,造成國有資產損失或其他嚴重不良后果的,依照有關規定對相關人員進行責任追究;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山東在全國比較早地關注這一問題,在對省管企業境外投資的管理制度化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在制度體系建設方面,為全國其他地區探索出了一條路子?!崩铄\評價說。
□ 責任編輯 樊正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