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不同返還情景下碳稅對中國經濟影響及減排效果

2017-04-15 11:00:38許士春張文文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6年12期

許士春 張文文

摘要:本文構建了多部門遞歸動態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考慮中國經濟發展和碳減排的現實情況,以征收40元/噸碳稅且無稅收返還為基準情景,分析了碳稅對中國經濟和碳強度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本文探討六種稅收返還情景(返還清潔能源部門部分碳稅、返還服務業部分碳稅、返還農村和城鎮居民全部碳稅、減免企業所得稅、減免居民所得稅、減免生產稅) 對碳稅負效應的緩解作用,同時探討稅收返還政策下碳稅對中國經濟增長、社會福利、農村和城鎮居民收入消費、各部門產出的影響差異,并從實現2020年和2030年減排目標的角度,比較不同返還情景下碳稅對碳排放量、碳強度,以及對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結構變化的長期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基準情景下,碳稅對經濟確實存在負效應;六種返還政策均不同程度地降低碳稅負效應,同時也能夠保證實現2020年的減排目標且有利于實現2030年的目標;對單一部門(清潔能源部門或服務業)部分返還碳稅能夠促進相應部門的產出,但力度較小,與其他政策相比影響微弱,但都能夠有效地促進這兩大部門的發展,因此在制定補貼政策時應當考慮行業差異性,重點扶持符合綠色發展要求的行業;對農村和城鎮居民的直接返還均能增加農村和城鎮居民收入,刺激了消費進而帶動社會經濟發展,相比部門返還政策,這一政策更為有效的提高了社會福利,但也會進一步拉大農村與城鎮居民之間的收入消費差距;減免企業所得稅促進企業投資和產業結構調整;減免居民所得稅極大的刺激居民消費;減免生產稅促進進口、拉動就業率,降低化石能源部門產出,綜合來看,相對于其他返還政策,減免生產稅更有效可行。

關鍵詞 :碳稅;動態CGE模型;稅收返還;減排目標

中圖分類號:F20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2104(2016)12-0046-09

中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發展階段,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同時作為最大的碳排放國,國際談判和減排壓力越來越大。因此,如何實現能源、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已經成為政界和學界亟需解決的問題。碳稅作為重要且被公認的一種碳減排工具,已在一些國家有效實施。中國在《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中,明確提出在資源稅、環境稅、消費稅、進出口稅等稅制改革中,積極考慮應對氣候變化需要,研究符合我國國情的碳稅制度。然而,目前中國在實踐中還未涉及碳稅政策,因此有必要研究中國碳稅的經濟影響和減排效果,從而有助于正確認識碳稅在我國實施的可行性,為我國未來碳稅政策的推出提供科學依據和決策參考。

1 文獻綜述

CGE模型作為政策研究和經濟分析的一個重要分析工具,已經成為國內外學者研究碳稅的主要工具。國外對碳稅的研究起步較早,Whalley和Wigle[1][2]較早地將CGE模型運用到氣候變化問題上,通過構建全球貿易和碳排放的多國靜態模型,并將碳稅征收方案分為生產環節和消費環節,分析碳稅的經濟影響。ORyana et al[3],Wissema和Dellink[4],Grant et al[5]分別構建靜態可計算的一般均衡(CGE)模型,分析碳稅的減排效果以及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并提出實現各國減排目標的有效碳稅稅率。與靜態模型相比,構建動態模型可以更好的理解政策變動對經濟系統的長期影響效果,使得政策更加貼近現實。其中,

Burniaux et al[6]開發了多區域、多生產部門的遞推動態CGE模型,首次在生產函數CES嵌套中將資本和能源要素放在同一層;類似的動態CGE模型如Aasness et al[7]通

過增加污染排放模塊來研究碳稅對不同家庭的福利影響。

此外,也有學者將研究重點放在稅收返還及補貼政策上。Bureau[8]利用2003年至2006年面板數據,模擬的不同稅率水平下碳稅對汽車消耗化石燃料的分配效應,并且通過將稅收返還居民發現貧困家庭的經濟條件得到改善;Orlovd et al[9]基于多部門靜態的CGE模型,研究俄羅斯實施碳稅的經濟影響并模擬將碳稅替代勞動稅不僅可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而且能夠增加社會福利;Wendner[10]通過構建動態CGE模型,并設定全部碳稅收入轉移給家庭部門、補貼工資成本、為養老金系統提供融資三種碳稅分配情景,研究了奧地利征收碳稅的經濟影響,結果表明征收碳稅的確能夠起到減排作用,同時證明第三種碳稅分配方案優于其他兩種。

近年來,國內對碳稅的研究正在逐步發展。賀菊煌、沈可挺等[11]、魏濤遠等[12]、郭正權等[13]基于靜態CGE模型,研究碳稅的減排效果及宏觀經濟影響;類似地,高鵬飛等[14]基于MARKAL—MACRO模型測度了征收碳稅對中國碳排放和宏觀經濟的影響;張景華[15]基于靜態CGE模型分析碳稅對就業的影響,驗證中國是否存在產生就業“雙重紅利”的條件;相比以上較為簡單的碳稅研究,朱永彬、劉曉等[16]引入高、中、低3種稅率并且對比不同征收方案(生產性碳稅和消費性碳稅),發現生產性碳稅的減排優勢,以及碳稅對行業的影響差異。此外,石敏俊等[17]基于動態CGE 模型,通過設計單一碳稅、單一碳排放交易以及碳稅與碳交易相結合的復合政策的不同情景,模擬分析了不同政策的減排效果、經濟影響與減排成本;王燦等[18]構建一個涵蓋中國經濟、能源、環境系統的遞推動態CGE模型,模擬碳稅對GDP、能源價格、資本價格等宏觀變量的影響;劉多多[19]和梁偉[20]基于區域角度,構建動態CGE模型,研究碳稅政策對宏觀經濟以及不同行業部門的影響,并驗證環境稅能否實現“雙重紅利”。以上研究均將碳稅歸為政府收入,沒有考慮到稅收返還情形。相反,周晟呂等[21]基于動態能源-環境-經濟的CGE模型,模擬不同碳稅稅率以及不同碳稅使用方式的減排效果及經濟影響。結果顯示,將碳稅收入返還給居民和企業,相比碳稅收入歸為政府,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碳稅的負面影響;對此研究更為詳盡的有:胡宗義等[22]通過構建動態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MCHUGE模型),比較分析了碳稅不返還、所征碳稅用于降低要素所得稅、補貼個人消費、補貼企業這四種情景下,不同碳稅的減排效果以及對經濟和產業的影響,結果表明,采用稅收返還政策能夠降低碳稅對宏觀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但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減排效果;劉宇等[23]在無稅收返還、減免消費稅、減免生產稅這三種情景下,運用動態CAS-GE模型分析碳稅的經濟影響,研究發現,稅收返還能夠顯著緩解碳稅對宏觀經濟和各行業的不利影響,減免消費稅這一返還政策使得減排效果更加明顯。

現有文獻主要從碳稅的經濟和社會影響、碳稅稅率、碳稅與福利的關系、以及碳稅返還的經濟影響等方面進行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對于不同稅收返還情景的研究不全面;缺乏對農村城鎮居民的影響差異分析;缺乏對不同稅收返還情景下減排目標實現的分析。針對這些不足,本文構建多部門遞歸動態CGE模型,分析六種稅收返還情景(返還清潔能源部門部分碳稅、返還服務業部分碳稅、返還農村和城鎮居民全部碳稅、減免企業所得稅、減免居民所得稅、減免生產稅)下碳稅對經濟的影響及其減排效果;分析不同稅收返還情景對農村城鎮居民收入消費的影響,并從實現2020年和2030年減排目標的角度,比較不同返還情景下實施碳稅后的碳排放變化趨勢,以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結構變化。

2 模型與數據

本文拓展Hosoe等[24]的動態CGE模型①,構建包含七大模塊的多部門遞歸動態CGE模型,具體為:生產模塊、貿易模塊、機構模塊、環境模塊、均衡模塊、宏觀模塊、動態模塊,結構如圖1所示。生產模塊描述了生產者的生產活動。每個部門的生產由一個五層嵌套的CES生產函數來描述,且規模報酬不變;其中投入包括:勞動、資本、能源以及其他中間投入;生產者以成本最小化為生產原則。貿易模塊主要描述了商品國內銷售、出口及進口之間的關系;國內銷售和出口部分的替代關系采用CET函數,國內銷售和進口之間采用阿明頓(Amington)條件來描述。機構模塊描述了居民、企業和政府等經濟主體的收入來源和支出分配行為。居民收入主要來源于勞動、資本的要素收入,以及政府、企業和國外的轉移支付;居民在繳納個人所得稅后,將可支配收入用于儲蓄和消費。企業主要收入來源于資本收益,以及政府和國外的轉移支付,企業的投資主要體現為固定資本的形成。政府的收入主要來源于各種稅收以及國外的轉移支付,政府的支出包括消費,對居

民和企業的轉移支付以及對國外的援助。

環境模塊主要是通過煤炭、石油和天然氣使用時產生的二氧化碳為計稅依據,在生產環節征收碳稅,公式如下:

模型的基礎數據主要建立在《中國投入產出延長表》(2012),同時采用自下而上法編制社會核算矩陣,并將139個部門合并調整為11部門,分別是:農業、重工業、輕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及倉儲業、服務業、煤炭行業、石油行業、天然氣行業、火電行業、清潔能源行業。其中,對于投入產出表中能源部門的劃分方法如下:將煤炭采選業和煉焦業組合為煤炭行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根據其能源消耗量占比拆分為石油開采業和天然氣開采業,然后將他們分別與精煉石油核燃料加工業、燃氣生產和供應業組合為石油行業、天然氣行業;根據火電和清潔能源的各自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比例,將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拆分為火電行業和清潔能源行業。其他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2013、2014),《中國能源統計年鑒》(2013)、《中國財政年鑒》(2013)等統計資料。關于生產函數、貿易函數中的替代彈性,參考婁峰[25]的做法。單位化石能源消費量的二氧化碳系數,根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Statistics)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與化石能源消耗量的比值計算而得。

3 情景設定

據國際的經驗,碳稅一般是在生產環節征收,結合中國經濟現狀及專家預測,中國若征收碳稅,稅率可能在40元/噸二氧化碳左右,在當前研究中,婁峰[26]、許士春等[27]也是在此稅率水平下進行分析,并認為在此稅率下,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能實現“十二五”規劃的減排目標。因此,在基準情景下,本文將碳稅稅率設定為40元每噸二氧化碳并對此進行模擬分析。首先,模擬碳稅對經濟是否帶來負效應,然后分析不同碳稅返還情景下碳稅的經濟影響和減排效果。本文設定六種碳稅返還情景(見表1),具體分為兩大類,即直接返還政策和間接補貼政策,其中,直接返還政策是指政府逐次將碳稅返還給清潔能源部門、服務業部門以及農村城鎮居民。間接補貼政策是指政府以抵消其他稅賦的方式補貼企業和居民,具體分為:降低企業所得稅、降低居民所得稅、降低生產稅。考慮實現2020年和2030年減排目標,本文通過比較不同碳稅返還政策下的碳強度(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變化量(與2005年相比),對比以上六種情景的減排效果,以及非化石能源在能源結構中占比的增長幅度。

4 模擬結果與分析

首先,模擬各年征收稅率為40元/t CO2的情景,從圖2可以看出,相對于未征收碳稅,征收碳稅帶來的減排效果十分明顯,但是減排的速度逐漸放緩。從表2可以看出2016年、2018年、2020年這三年碳稅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其中,征收碳稅抑制GDP、社會福利、居民消費、投資、資本存量、就業率的增長,但對進出口起到促進作用。總體來看,無論是促進作用還是抑制作用,隨著時間的遞延,都有逐步減弱的趨勢。

根據以上分析可知征收碳稅存在負效應,故此參照基準情景,本文以2016年、2018年、2020年為時間截點,分別分析以上六種情景對宏觀經濟和微觀部門的影響及改善程度。

4.1 直接返還政策分析

如表3所示,相對無稅收返還,整體上直接返還政策從對碳稅負效應起到緩解作用。Sim1和Sim2的返還力度相近,因此清潔能源部門和服務業的產出均提高但幅度較小;有效改善了實際GDP、社會福利、進口、出口、資本存量等,對于居民消費及就業的影響較小,這主要是因為返還方式的只涉及單個部門,與基準情景相差不大。Sim3將全部碳稅返還農村城鎮居民,從表中可以發現,居民消費變化程度大于Sim1和Sim2,居民對產品的需求程度提高,部門的產出也隨之增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碳排放增加,但由于返還政策的前提是征收碳稅,勢必給生產部門造成壓力,迫使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一定程度上致使碳排放強度有所下降。此外,Sim3對農村城鎮居民的不同返還力度是基于上期農村城鎮居民的商品消費比例為基礎,所以對農村與城鎮居民的收入和消費影響存在差異。如圖3所示,居民的收入和消費都比實施返還政策前有較大提高,但是城鎮居民的收入和消費增長的幅度高于農村居民,可見這種直接返方式不利于縮小城鄉的收入和消費差距。

4.2 間接補貼政策分析

從表4可知,Sim 4、Sim 5、Sim 6三種情景對于碳稅的負效應的緩解力度相近,能夠降低碳稅的扭曲作用。Sim4中的實際GDP、社會福利、居民消費相對于未返還稅收時,均有提高。其中居民消費改善程度明顯,主要由于部門生產成本降低,刺激了居民需求量;由于國內需求量增加,所以進口、出口均有所降低,但降低的幅度逐漸減緩;企業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加大投資力度,擴大生產規模,而資本存量基本沒有變化,就業率明顯隨之增長;就減排的效果來看,企業生產成本降低,使得大部分部門的產出提高,一定程度上造成能源強度有所下降;但面對碳稅的壓力,企業勢必會選擇降低重工業以及化石能源行業的產出,改善生產結構,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使得碳排放強度降低。Sim5中的實際GDP、社會福利有所增長的幅度均低于Sim4的情形,但居民消費增長幅度較大;居民購買力提高,促進部門生產,增加投資和進口,但減少出口,資本存量緩慢增長,就業增長率有所提高;就減排效果而言,Sim5的效果沒有Sim4的明顯,主要原因在于Sim5中能源強度是增加的,而Sim4中能源強度卻是下降的,因此Sim5對碳排放的抑制作用要弱于Sim4, 而碳排放強度降低,主要是碳排放的增加速度低于經濟增長的速度所致。之所以出現Sim5中能源強度增加而Sim4中能源強度下降,主要原因在于Sim4中減免企業所得稅能降低企業的成本,有利于企業在節能減排上的投入,進而促進能源效率的提升,而Sim5中減免居民所得稅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商品需求,帶動企業擴大生產,在邊際成本遞增的作用下,單位產出的能源消耗可能出現遞增趨勢,進而出現能源強度增加的現象。就部門產出而言,重工業、建筑業、火電等部門的產出仍受損。Sim6是直接對企業生產經營的稅賦減免,相當于對企業的生產進行間接補貼,與Sim4和Sim5相比,實際GDP、居民福利、投資等均有大幅度提高;其原因如下,Sim6是對企業生產經營進行稅賦減免,會直接促進生產部門擴大生產并增加投資,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出口,并增加進口來滿足國內的生產和消費需求,整體上由于生產的擴大帶動了GDP的增長;要素市場中,就業率提高幅度最為明顯,主要是因為部門擴大生產規模,增加對勞動力的需求,資本存量隨著生產部門自身發展而有所變動;Sim6中居民消費增長幅度高于Sim4,主要是由于Sim6大幅度降低部門的生產成本,商品價格下降,大大刺激居民消費,提升了居民福利。就減排的效果而言,相比Sim4和Sim5,碳強度明顯下降,這主要是GDP的增速遠遠高于碳排放的增速所致;Sim6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并沒有逐步提高,表明減免企業生產稅可能會刺激企業粗放式發展,不利于長期的經濟可持續發展。Sim6中非能源部門和清潔能源部門的產出大都顯著提高,化石能源部門的產出都有所下降,這主要是因為面對碳稅的稅賦壓力,雖 有生產補貼,但市場發展的趨勢逐步會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和生產。

4.3 減排目標分析

如圖4所示,與2005年碳排放強度相比,Sim1-Sim6的碳排放強度在各期均呈現下降趨勢,從2012至2015年下降速度較快,隨后幾年下降幅度較為緩和,說明不同的稅收返還政策下碳稅的減排效果仍然比較明顯;總體來看,從實施碳稅返還政策的第五年起,碳強度均下降大于或等于40%,至2020年均能實現減排目標,其中,Sim6在第五年下降的更為突出,Sim1和Sim6在2020年均完成45%的減排目標。從圖5可以看出,六種情景下,碳排放量的逐年上升,但是到后期增長速度緩慢,有望在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這仍然需要政府的政策導向以及市場的自我調節,其中,從實施稅收返還開始的第四年起,Sim1的碳排放量均低于其他五種情景。這主要由于,在此期間,

相對其他情景Sim1的能源強度下降幅度最大;此外,在我們的模擬結果中,發現從實施稅收返還開始的第四年,Sim1抑制了輕工業的部門產出,同時,交通、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相對高耗能部門的產出增加幅度相對其他情景也不高。因此,這體現了單一返還給清潔能源部門的優勢,極大的降低了碳排放。圖6顯示,總體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例相對于2012年是逐步提高的,但Sim1、Sim2、Sim6增長的幅度均低于Sim3、Sim4、Sim5,主要是由于Sim1、Sim2返還的力度較小,雖然Sim6始終最低,但增長的趨勢非常明顯,這就要求政府進一步加大對清潔能源部門的扶持力度,增加對清潔能源的投入和研發,鼓勵企業使用清潔能源。

5 結論與政策啟示

本文通過構建動態CGE模型,以征收40元/t碳稅為基準情景,分別模擬六種碳稅返還和補貼政策,得到如下結論與相關政策啟示:①碳稅對經濟產生負效應,但這種不利影響會隨著時間的變化會逐漸減弱,然而為了在碳稅征收的初期減少沖擊給社會經濟帶來的壓力,因此,在征收碳稅的開端實施補貼返還政策是十分必要的。②整體來看,無論是直接返還政策還是間接補貼政策均能降低碳稅的負效應,同時能夠降低碳排放強度,緩解居民、企業的社會壓力。因此,征收碳稅與碳稅的返還補貼政策應當雙管齊下。③僅將部分碳稅收入返還給清潔能源部門和服務業部門,對于緩解碳稅帶來的負效應力度較小,但都能夠有效促進這兩大部門發展。因此相關部門在制定補貼政策時應當考慮行業差異性,重點扶持符合綠色發展要求的行業。④將碳稅按照消費比例全部返還給農村城鎮居民,增加了居民收入,刺激居民消費帶動了社會經濟發展。相比部門返還政策,這一政策更為有效的提高了社會福利,但是農村城鎮居民的收入和消費差距逐步拉大。居民作為商品的最終消費者,實質上也是碳稅最終承擔者,因此制定補貼返還政策時應該考慮到消費者的利益,應區別對待農村城鎮居民,縮小兩者之間的差距。⑤間接補貼政策對于降低碳稅的負效應較為明顯,其中,減免企業所得稅和減免生產稅對提高服務業和清潔能源部門的產出起到促進作用;而減免居民所得稅對促進居民消費和社會福利的貢獻較為突出;綜合來看,減免生產稅相對于其他補貼返還政策更為行之有效。⑥在稅收返還條件下碳稅也能夠保證實現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目標,減排效果比較明顯;根據2012年至2030年碳排放的變化趨勢以及非化石能源在能源結構中占比的增長幅度,可以發現,多種稅收返還政策下碳稅能夠實現2030年的減排目標。然而,完全實現能源結構目標還需要政府的宏觀政策導向和充分發揮市場的自我調節作用。一方面,企業要時刻以綠色生產為目標,要求企業不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在政策制定上,政府可以考慮實施多種稅收返還措施來規避單一稅收返還的缺點,并且進一步加大對清潔能源部門的扶持力度,增加對清潔能源的投入和研發,鼓勵企業使用清潔能源。

(編輯:田 紅)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WHALLEY J, WIGLE R. Results for the OECD comparative modeling project from the WhalleyWigle Model[R]. OECD Economics Department Working Papers. OECD Publishing, 1992.

[2]WHALLEY J, WIGLE R. Cutting CO2 emissions: the effect of alternative policy approaches[J]. The energy journal, 1991, 12(1): 109-124.

[3]ORYAN R, MIGUEL C J D, MILLER S, et al.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analysis of economy wide cross effects of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policies in Chile[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5, 54(4): 447-472.

[4]WISSEMA W, DELLINK R. AGE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a carbon energy tax on the Irish economy[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7, 61(4): 671-683.

[5]ALLAN G, LECCA P, MCGREGOR P, et al. Th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a carbon tax for Scotland: a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14, 100(100): 40-50.

[6]BURNIAUX J M, NICOLETTI G, OLIIVIRA J. GREEN: a global model for quantifying the costs of policies to curb CO2 emissions[J]. OECD economic studies, 1992 (19): 39-72.

[7]AASNESS J, BYE T, MYSEN H T. Welfare effects of emissions taxes in Norway[J]. Energy economics, 1996, 18(4): 335-346.

[8]BUREAU B. Distributional effects of a carbon tax on car fuels in France[J]. Energy economics, 2011, 33(1):121-130.

[9]ORLOV A, GRETHE H, MCDONALD S. Carbon taxation in Russia: prospects for a double dividend and improved energy efficiency[J]. Energy economics, 2013, 37(1):128-140.

[10]WENDNER R. An applied dynam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of environmental tax reforms and pension policy[J]. Joural of policy modeling, 2001, 23(1): 25-50.

[11]賀菊煌, 沈可挺, 徐嵩齡. 碳稅與二氧化碳減排的CGE模型[J]. 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2002(10): 39-47. [HE Juhuang, SHEN Keting, XU Songling. CGE model of carbon tax and carbon emissions reduction[J]. The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 technical economics, 2002(10): 39-47.]

[12]魏濤遠, 格羅姆斯洛德. 征收碳稅對中國經濟與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J]. 世界經濟與政治, 2002(8): 47-49. [WEI Taoyuan, GLOMSROD S. The impacts of carbon taxes on Chinas economy and carbon emissions[J]. World economics and politics, 2002(8): 47-49.]

[13]郭正權, 劉海濱, 牛東曉. 基于CGE模型的我國碳稅政策對二氧化碳排放影響的模擬分析[J]. 煤炭工程. 2012(1): 138-140. [GUO Zhengquan, LIU Haibin, NIU Dongxiao. Simulation analysis on China carbon tax policy affected to energy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base on CGE model[J]. Coal engineering, 2012(1): 138-140.]

[14]高鵬飛, 陳文穎. 碳稅與碳排放[J].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2, 42(10): 1335-1338. [GAO Pengfei, CHEN Wenying. Carbon tax and carbon emission[J]. Journ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2, 42(10): 1335-1338.]

[15]張景華. 碳稅的就業“雙重紅利”效應研究[J]. 生態經濟, 2013(7):47-50. [ZHANG Jinghua. Research on employment double dividend effects of carbon tax[J]. Ecological economy, 2013(7):47-50.]

[16]朱永彬, 劉曉, 王錚. 碳稅政策的減排效果及其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分析[J]. 中國軟科學. 2010(4): 1-9. [ZHU Yongbin, LIU Xiao, WANG Zheng. Abatement effect of carbon tax and its impacts on economy in China[J]. China soft science, 2010(4): 1-9.]

[17]石敏俊, 袁永娜, 周晟呂, 等. 碳減排政策:碳稅、碳交易還是兩者兼之?[J]. 管理科學學報, 2013, 16(9): 9-19. [SHI Minjun, YUAN Yongna, ZHOU Shenglv, et al. Carbon tax, capandtrade or mixed policy: which is better for carbon mitigation?[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s in China, 2013, 16(9): 9-19.]

[18]王燦, 陳吉寧, 鄒驥. 基于CGE模型的CO2減排對中國經濟的影響[J].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45(12): 1621-1624. [WANG Can, CHEN Jining, ZOU Ji. Impact assessment of CO2 mitigation on China economy based on a CGE model[J]. Journ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45(12):1621-1624.]

[19]劉多多. 碳稅政策對內蒙古經濟與環境的影響分析[D]. 呼和浩特:內蒙古工業大學, 2013. [LIU Duoduo.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carbon tax policy on the Inner Mongolia economy and the environment[D]. Hohhot: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3.]

[20]梁偉. 基于CGE模型的環境稅“雙重紅利”研究——山東省為例[D]. 天津: 天津大學, 2013. [LIANG Wei. Study of double dividend of environmental tax based on CGE model: a case study of Shandong Province[D]. Tianjin: Tianjin University, 2013.]

[21]周晟呂, 石敏俊, 李娜, 等. 碳稅政策的減排效果與經濟影響[J]. 氣候變化研究進展, 2011,7(3): 210-216. [ZHOU Shenglv, SHI Minjun, LI Na, et al. Impacts of carbon tax policy on CO2 mitig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2011,7(3): 210-216.]

[22]胡宗義, 劉靜, 劉亦文. 不同稅收返還機制下碳稅征收的一般均衡分析[J]. 中國軟科學, 2011(9): 55-64. [HU Zongyi, LIU Jing, LIU Yiwen.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of carbon tax under different tax return mechanisms[J]. China soft science, 2011(9): 55-64.]

[23]劉宇, 肖宏偉, 呂郢康. 多種稅收返還模式下碳稅對中國的經濟影響——基于動態CGE模型[J]. 財經研究, 2015, 41 (1): 35-48. [LIU Yu, XIAO Hongwei, LV Yingkang. On economic effect of carbon taxes in China under several tax relief modes: based on dynamic CGE model[J].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15, 41 (1): 35-48.]

[24]HOSOE N, GASAWA K, HASHIMOTO H. Textbook of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ing: programming and simulations [M]. 2nd Edition. Tokyo: 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 2011.

[25]婁峰. 中國經濟—能源—環境—稅收動態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理論及應用[M].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5. [LOU Feng.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Chinese economyenergyenvironmenttax dynamic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M]. Beijing: 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 2015.]

[26]婁峰. 碳稅征收對我國宏觀經濟及碳減排影響的模擬研究[J]. 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2014(10): 84-109. [LOU Feng. Simulation study on the carbon tax impact on Chinas macro economy and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J]. The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 technical economics, 2014(10): 84-109.]

[27]許士春, 張文文, 戴利俊. 基于CGE模型的碳稅政策對碳排放及居民福利的影響分析[J]. 工業技術經濟, 2016, 35(5): 52-59. [XU Shichun, ZHANG Wenwen, DAI Lijun. Impact assessment of CGE: based carbon tax on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and resident welfare[J].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2016, 35(5): 52-59.]

Abstract This paper applies a multisectoral dynamic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CGE) model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the reality of carbon emissions to analyze the impacts of a carbon tax on Chinas economy and carbon intensity under the rate 40 yuan/ton without tax relief as a baseline scenario. On this basis, six schemes of tax refunds are designed, which include refunding part of tax to the renewable energy sector, refunding part of tax to the service sector, returning all carbon tax to residents, cutting company income tax, cutting residents income tax and cutting production tax, and the different impacts of a carbon tax on Chinas economy and emissions reduction under these different schemes are compared. To be specific, it studies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relieving negative effects of a carbon tax under these six schemes of tax refunds and simulates the different impacts of a carbon tax o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social welfare, rural and urban residents income and consumption, and the output of each sect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hieving the emissions reduction targets of 2020 and 2030, it compares the change trends of carbon intensity and the proportion of nonfossil energy in the primary energy consump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rbon tax has negative effects on Chinas economy under the baseline scenario. The negative effect of carbon tax can be reduced at different levels, and the reduction target in 2020 and 2030 can be achieved, under the six tax refunds policies. Returning part of carbon tax to a certain sector (renewable energy or service sector) can promote its output, but the strength is slight, so the impacts of these two tax refunds policies are weak compared with other polici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sectoral differences when making subsidy policies an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supporting those sectors tha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green development. Returning all carbon tax to residents will not only improve residents income, but also stimulate consumption, which will foster social economy development. Compared with returning part of carbon tax to a certain sector, this policy is more effective to improve social welfare, but it further widens the income and consumption gap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residents over time. Cutting companys income tax can promote company investment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Cutting residents income tax can stimulate consumption greatly. Cutting production tax can promote imports, boost employment, and reduce the output of fossil energy sector, so on the whole this policy is more effective and feasible compared with other policies.

Key words carbon tax; dynamic CGE model; tax refund; emissions reduction targets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在线视频福利资源站|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 欧美精品另类|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观看| 五月天综合婷婷|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嫩草研究院| 超碰色了色| 亚洲区第一页| 国产特一级毛片| 国产极品粉嫩小泬免费看| 在线国产欧美| 热久久综合这里只有精品电影| 欧美一级大片在线观看| 99热国产在线精品99| 97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爱| 久久精品视频一|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激情小说另类| 99热精品久久|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欧美啪啪精品| 国产欧美日韩18|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91视频区| 久久性视频| 欧美另类一区| 无码AV日韩一二三区| 日韩 欧美 国产 精品 综合| 日本久久免费| www.91在线播放|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曰韩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 欧美啪啪一区| 天堂在线视频精品| 1024国产在线|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亚洲成人精品在线| 91小视频在线| av在线无码浏览| 欧美在线天堂| 伊人色在线视频| 国产91av在线| 极品国产在线|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欧美不卡二区| 九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国产美女人喷水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 国产人成午夜免费看| 色欲国产一区二区日韩欧美| 香港一级毛片免费看|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提莫|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亚洲国产成人自拍|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永久免费AⅤ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人妻| 亚洲欧美一级一级a| 91色爱欧美精品www| 亚洲日本www| 亚洲最大综合网|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色综合五月| 91在线播放国产| 欧美另类一区|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国产在线视频福利资源站| 日韩免费毛片视频| 国产女人在线| 不卡网亚洲无码|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亚洲永久精品ww47国产| 国产三区二区| 国产91高跟丝袜| 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码|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 在线视频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