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苗苗
濰坊市人民醫院腦科醫院,山東濰坊 261041
腦出血急性期死亡率約為40%,存活者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如精神和智力障礙、語言功能障礙和四肢功能障礙。當患者出現腦出血后遺癥時,如不及時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將會對患者日后的肢體功能及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而常規護理雖然能滿足臨床治療的基本需要,但是對于改善預后效果欠佳。因此,該課題以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該院進行治療的腦出血偏癱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探討臨床康復護理干預在腦出血偏癱患者中的護理效果,報道如下。
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該院進行治療的腦出血偏癱患者60例,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0例患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 49~73 歲,平均(60.85±3.62)歲。 觀察組 30 例患者,其中男 17例,女 13例;年齡 48~75歲,平均(61.37±3.83)歲。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腦溢血臨床診斷標準;②經腦部CT和臨床手術證實;③均有偏癱癥狀。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重大疾病者;②認知功能障礙者;③不同意參與該次研究者;④出院后無法進行隨訪者。
對照組采用神經內科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臨床康復護理干預:①急性期護理:將床頭抬高,每2 h幫患者翻身一次;對患肢進行按摩揉捏,以改善血液循環,防止并發癥發生,力道由輕到重、由慢到快;對患者進行肢體被動活動訓練,包括肩、肘、腕、指、髖、膝、踝、足關節的被動運動。②穩定期護理:加強被動活動訓練,以誘發主動活動能力。在患者肌力逐漸恢復時,可進行翻身、舉手、抬腿、平移、坐起等肢體功能訓練,在患者能夠自主完成上述動作時,可進行抓握、平衡、站立等訓練。③康復期護理:對患者進行行走、穿衣、洗漱、吃飯等生活能力訓練,由別人協助過度到自主完成。④心理護理:腦出血患者多有消極悲觀、精神萎靡、激動易怒等精神障礙,因此護理人員應及時給予心理疏導,樹立其治療信心,提升其康復訓練積極性。
①比較2組護理效果。基本痊愈:患者的肌力恢復至Ⅴ級;顯效:患者的肌力恢復至Ⅲ~Ⅳ級;有效:患者的肌力恢復至Ⅰ~Ⅱ級;無效:患者肌力水平未改善。②以BI評分和FMA評分評價患者的康復情況,比較2組患者護理前后的BI評分及FMA評分。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行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行 t檢驗,采用(±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基本痊愈17例,顯效6例,有效6例,無效1例,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患者基本痊愈9例,顯效6例,有效7例,無效8例,有效率為73.33%(P<0.05)。
觀察組患者護理前的BI評分和FMA評分分別為(23.31±8.93)分和(20.66±7.82)分,對照組為(23.64±8.87)分和(21.53±7.75)分(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BI評分和FMA評分分別為(78.65±12.53)分和(76.68±11.74)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1.37±10.25)分和(59.43±9.79)分(P<0.05)。
腦出血又稱腦溢血,是中老年人常見的急性腦血管病。該病的常見病因有高血壓合并小動脈硬化、微動脈瘤、微血管瘤、血管炎,誘發因素有情緒激動、便秘、酗酒、血壓波動、氣溫驟變等。由于該病致殘率較高,對患者及其家屬日后的生活均會造成較大影響,因此加強護理干預,減輕后遺癥對患者的影響尤為重要。研究發現,臨床康復護理干預可循序漸進的促進患者肌力恢復,提高其肢體活動能力。急性期的運動功能訓練可改善血液循環、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攣縮;穩定期的運動功能訓練可提升患者的肌力,提升神經系統的靈活性;康復期的運動功能訓練可鍛煉患者的肢體活動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從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該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經臨床康復護理干預總體有效率為96.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3.33%;2組患者護理后的BI評分和FMA評分均顯著高于護理前,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BI評分和FMA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由此可見,臨床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出血偏癱患者的護理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其生活自理能力,提升其生活治療,值得推廣應用。
[1]代鮮鴿,別小寧,徐翠玲,等.60例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護理及早期肢體康復訓練體會[J].臨床護理雜志,2011,10(3):17-19.
[2]史艷萍,蔣羽薇,丹凌.評價分析早期康復護理在改善腦出血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中的作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6):249.
[3]李延萍,景蓉,李水清,等.早期肢體康復訓練對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3(6):844-846.
[4]梁月連,梁汝忠,黃蘭祝.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護理及早期肢體康復訓練的意義[J].遼寧醫學院學報,2013,34(3):89-90.
[5]劉剛,崔國勝,孫寶山,等.早期康復訓練及心理健康教育對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術后功能恢復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8):1109-1111.
[6]李錦泉,吳月峰,王建莉.腦出血偏癱患者康復協調功能評定與血管活性物質相關性研究分析[J].浙江創傷外科,2013,18(3):430-431.
[7]張韶琴,毛永強,沈海軍,等.偏癱功能訓練及良肢位的擺放在腦出血術后偏癱患者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2016,(3下旬刊):57-58.
[8]朱莉,張海英,徐召艷.早期康復護理對高血壓腦出血后偏癱患者生活能力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10):202,207.
[9]鄧燕婷,楊露寧,左杰.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早期肢體康復鍛煉效果觀察[J].白求恩醫學雜志,2015,13(5):572-573.
[10]于學濤,徐奕鵬.髖-膝關節空間位置組合綜合模式下踝關節背屈鍛煉對腦出血偏癱患者下肢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響[J].廣西醫學,2017,39(7):937-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