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翠屏山小學 張元元
譯林版小學英語5B Unit 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Story time)教學設計
江蘇省南京市翠屏山小學 張元元
Step 1. Pre-reading
(1)Duty report 師生相互問候之后,教師請值日生Andrew匯報并提出三個與本課時相關的問題。
Q1:Where do I live?
Q2:How do I come to school?
Q3:What do I like doing?
學生回答,教師追問:What about you?
(2)Enjoy a song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T:We know Andrew likes listening to music. Do you like music?
Ss:Yes!
教師播放動畫,學生邊聽歌曲邊模仿教師做動作。
T:What’s the song about? 以此問題揭示課題Unit 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3)Learning aims PPT呈現教學目標,師生共同明確。
【設計意圖】
通過值日生匯報,內容貼近學生生活,提出的問題和本課息息相關,不僅能很快把學生的注意力轉到英語學習中來,而且還為新知做好了鋪墊;通過追問,進入到歌曲欣賞環節,學生TPR活動,邊唱邊跳,滲透本課要學習的部分單詞和句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揭示了課題;學生明確本課學習目標,讓學生帶著任務去學習,效果更好。
Step 2. While-reading
(1)Look and guess
Look at the picture, who is coming? How do they come to school? If you don’t know, you can try to guess.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說出的交通工具單詞進行板書。
【設計意圖】
教師出示課文插圖并提出問題,學生觀察圖片并猜測Mike, Su Hai, Yang Ling和Liu Tao乘什么交通工具去上學。借助插圖,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2)Watch and link
Are you right? Let’s watch the cartoon and check the answer. 教師帶學生邊看動畫邊做連線題。初步感知課文大意,明確文本的主旨信息。
【設計意圖】
在第一個環節,學生各自猜測了Mike, Su Hai,Yang Ling和Liu Tao上學時的交通工具,教師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采用學生最喜歡的看動畫的方式,帶著問題去聽和看,并核對自己的猜測。學生學習了句型...comes to school by/on...和詞組on foot,by bus, by car, by metro,教師進行板書。學生提前有所預習,但記憶可能比較模糊,課堂上根據印象猜測,成功率就比較大,這樣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
(3)Read, answer and act
T:Why does Su Hai come to school by bus? Read page16, fi nd the answer and then underline it.
學生自讀第16頁關于蘇海的描述,思考為什么她乘公共汽車來學校。教師出示地圖,找到蘇海的家和學校,推測兩者離得較遠,學習詞組far from,找到City Library,比較距離,學習near。There is a street on the map. What’s its name? 學習on Moon Street,最后學生總結出Su Hai家的住址,自然也就得出結論:因為家離學校較遠,所以要乘公共汽車。
T:If you were Su Hai, how do you introduce yourself? 教師出示提示語,讓學生用第一人稱的方式來介紹自己。
【設計意圖】
先細讀文本信息,再引導學生閱讀圖片信息,培養學生利用各種信息輔助語言學習的習慣,而且能逐步培養學生關注、查找、處理、分析各類信息并用之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積極思考、自主探索,既訓練了思維,又獲得了成就感,對所學語言知識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長久的記憶。
(4)Work in group
Read page17, circle their homes,discuss and mark them on the map.教師出示小組合作自學要求,在小組內討論文本中其他三個人的家在哪里,從而得知他們為什么乘不同的交通工具來上學。文本中沒有直接給出Mike乘地鐵來上學的原因,這里留了一個空白,同時也給學生以充分發揮想象力和討論交流的空間。
T: Why does Mike come to school by metro? It was mentioned in the text. What’s your opinion?
S1: Mike comes to school by metro maybe because his father is a metro driver.
S2: Mike comes to school by metro maybe because his home is far from the school.
S3: Mike comes to school by metro maybe because he thinks it’s faster than other transportation.
S4: Mike comes to school by metro maybe because it’s convenient to take the metro.
S5: Mike comes to school by metro maybe because he likes taking a metro.
...
教師適時給學生補充并追問,深入挖掘了教材的內涵,這一問題的提出,使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在快樂的知識海洋中。
【設計意圖】
隨著教師的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完成了對文本第16頁的學習要求;然后小組合作探究并了解其他幾位同學的情況,充分調動了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些小組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出了教師預設的問題Why does Mike come to school by metro?并充分討論。在小組匯報環節,小組員也給出了自己的見解。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在班級內交流,使學生深入理解并運用語言,培養其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小組或班級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團隊合作的意識,使學生在交流中逐步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
(5)Listen and repeat
聽錄音跟讀課文,模仿語音語調。
【設計意圖】
學生充分理解對話之后,教師播放錄音,學生模仿逐句跟讀,并對學生跟讀的準確性、流利程度、情感和語氣等方面進行合理評價。增強學生模仿的意識與能力,為后面的拓展延伸做好鋪墊。
(6)Read and retell in groups
從齊讀、分角色讀、帶讀等方式中,快速確定一種,在小組內朗讀。復述故事。
【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朗讀能力,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記憶。讓學生根據板書或PPT中表格復述課文,進一步梳理并鞏固課文內容,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增強語言表達能力,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
Step 3. Post-reading
(1)Make a new story
周末Yang Ling,Mike和Liu Tao到Su Hai的新家去參觀,Su Yang熱情接待。他們會說些什么呢?結合課文內容,想象一下。4人小組,設計對話。
【設計意圖】
學習語言,內化語言,輸出語言,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本部分的設計是拓展延伸,由Su Yang來接待客人,她并不了解其他三位朋友,所以這也給學生想象和發揮的空間。學生的匯報也展示出他們的能力。根據他們自己設計的情境,穿插了不同的對話內容。有的問上學的方式,有的相約去某個地方并對交通方式展開討論,有的詢問來時的交通方式,不脫離文本主旨并進行合理的拓展延伸,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2)Homework
Read the story fl uently, try to retell the whole story.
熟練朗讀課文,復述整個故事。
Write down the dialogue you made in class.
把課上編的對話寫下來。
Collect the names of public transport.
收集更多的公共交通方式的名稱。(選做)
【設計意圖】
家庭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從聽說讀寫等不同方面布置,學生可以有選擇性地完成自己能力范圍內的內容,面向全體學生并考慮到個體之間的差異,使學生的英語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