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宜興市陽羨高級中學 楊 皎
借力復述課文 培養高中學生語言能力
江蘇省宜興市陽羨高級中學 楊 皎
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教師要創造性開展教學,以復述課文的形式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語言能力,幫助高中學生在語言的感知、理解、運用和創造中習得語言知識,形成學科素養。
復述課文;英語語感;語言能力;素養
孫勉志(2006)提出,語感是個人對某一特定語言文化的體驗、領會以及對其用法的敏感度。Van Lier對語感的界定是:“語感是語言學習者對語言真實運用的逐漸內化的一種領悟。”而語言能力就是語感在語用中的表現能力,語言能力具體來說是指聽說讀看寫等技能的綜合運用,教師要將這五種技能整合在一起,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知能力,讓學生在語言運用中內化語言知識,形成語言技能。眾所周知,“語感來自于語言實踐,又指導語言實踐。”這正如球類運動員要打好球必須熟悉球性,游泳運動員要有良好的水性,搞音樂的人要有良好的樂感一樣。而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筆者發現,經常使用復述課文能促使學生在口頭表達交際中輸出別人能夠識別、理解的語言,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理由有三:一是牛津高中英語教材題材新鮮,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其內容和詞匯較為豐富,接學生學習的“地氣”;二是教材的語言地道,富有“洋味”,難易恰當;話題意識較強,學生可仿可效可運用;三是學生在復述中能全身心地聚焦于聽、讀和寫等各項思維活動,在即時記憶中培養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長期開展復述課文策略,學生語感就會得到增強,語言運用能力也會水漲船高。那么,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語言復述時,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呢?
牛津高中英語教材的主閱讀部分篇幅大都較長,如果要求學生完整地背誦下來,既不現實,也無必要。新課程理論認為,“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死記硬背只會讓學生適得其反。復述課文的方式,既可選擇文中的好詞好句、高級句型,也可適當讓學生自由發揮,并創造性運用自己的所學詞匯和句型,做到溫故和知新相統一,學和用相統一,因此,教師不妨設計必要的腳手架和支點,給學生創造復述的助推器,讓學生借力支點和腳手架,完成復述課文這一創造性語言運用過程。復述要做到立足于文本,同時又高于文本。比如,教師在文本理解主線的基礎上,將關鍵詞或短語寫在黑板上,或制成圖表,或標出信號詞等,給學生提供顯性或隱性的提示,降低學生復述課文的焦慮,讓學生樂于復述、勇于復述、敢于復述。例如:牛津高中英語模塊9 Unit 1 Canada—land of the maple tree,教師可在讓學生快速閱讀和詳細閱讀后,將每段的主題詞和線索列成表格,讓學生基于表格主題詞,創造性開展復述課文,這既是語言運用的過程,也是將語言知識轉化成語言能力的過程,學生在不斷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才能慢慢培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形成語言素養。
一般來說,牛津高中英語教材的主閱讀大都分為三部分——篇首段、主體部分和篇尾段。而每一段皆有一個段旨句,旨在統攝段落的中心,并服務和支持文章的主體思想。精彩的段落往往主題鮮明,條理清晰,結構工整,意義連貫。因此,教師可以分層、分段、分步來開展復述活動,教師要幫助學生先厘清文本脈絡,然后借助插圖、信號詞或主旨句分層、分段進行復述,讓學生化整為零,各個擊破,教師要允許學生在復述中有一定的發揮和自由度,讓學生個性化完成自己的復述任務。分層復述的優點在于:一是段落內容少,這無疑降低了學生復述難度和焦慮,學生易于開口,并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完成復述這一挑戰性任務,增強英語學習自信心;二是段落內的詞匯、句型相對集中,學生在復述中將聽讀消極詞匯變成說寫積極詞匯,這有利于學生復述的準確性和流利性,并逐漸形成敢說、樂說和會說的良好習慣,從而發展語言運用能力,增強學生英語學習的自我效能感,為后續的復述任務提供持續動能;三是有了主題句或信號詞的引導,學生的復述有了線索和方向,因此,學生在復述中易形成用英語思維和表達的能力。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語模塊9 Unit 2 The Acropolis now中,全文共分為6段,筆者將每段主題句寫在黑板上,然后讓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小組復述其中一段或二段,最終,小組成員經過精心準備,每個小組推薦了最佳選手完成了復述任務。
變式復述就是在領會原文主題、厘清文本脈絡、掌握故事發生的相關因素后,由學生創造性改變文本的人物角色、時態、表達結構,甚至情節等,由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個性化開展復述。這表面上是復述課文,實際上是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要不斷遣詞造句,更要滲透自己的個性化表達,是用英語思維和表達的語言實踐活動。牛津高中英語教材在編寫的過程中突出了其功能和話題的特征,而且其所選材料皆與學生實際生活息息相關,這也為學生開展變式復述提供了條件和可操作性。
“英語是學會的,練會的,不是教會的。”只有讓學生發揮豐富的想象力,在復述課文中嘗試進行自我表達,學生才能習得語言能力。新課程標準認為,教師要讓學生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的學習方式,實現學習方式的多元化,從而提升學習效能,發展語言學習能力。變式復述正是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創造性運用語言的過程。例如,牛津高中英語模塊1 Unit 3 Dying to be thin中,Amy來自于加拿大,有個減肥夢想,希望身材變得苗條,服用了大量的減肥藥……于是筆者就引導學生以自己身邊的人或事來進行變更復述,比如可以把人稱換為My old sister、My aunt等,通過這種方式進行復述,形式新穎,學生學思結合,提升了語言能力,總體而言,其優勢在于:(1)學生談自己身邊的人或事,有身臨其境之感,真正做到了所學即所用,且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2)變更復述顯得更加口語化,這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的表達興趣和欲望,體現了我口表我心,學生在復述過程中能及時調適表達的形式和內容,在尊重文本原意的基礎上,實現了對文本的二次創造。(3)由于變更復述時學生有了一定的自由度,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表達選擇權和自主權,學生可以自由自主地說,這可以最大限度地激活學生大腦中的知識網絡,將語言知識轉化成語言能力,這對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素養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DeKeyser(1998)指出,注重語言輸出的學習任務有助于學習者掌握接觸過的語言形式,適當的語言輸出為學習者提供了表達語言和獲得反饋的機會。語言學習既需要輸入訓練,如聽和讀,更需要輸出性訓練,如說和寫。相對輸入來說,輸出需要付出更多的腦力(Swain 2000)。因此,訓練語感,發展語言運用能力,既離不開說話,也離不開書寫能力的培養,教師要學會設計各種任務,將復述材料巧妙地轉換成文字材料,讓學生邊說邊寫,促進說和寫的內在統一,讓說和寫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從而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俗話說:“聽說領先,讀寫跟上。”說是寫的基礎,而寫又反過來促進說的準確性、流利性和連貫性。一般來說,由語言的輸入轉化成語言的輸出需要一個過程,需要大量的操作訓練。教師要充分利用牛津高中英語教材語言地道且鮮活、體裁和題材多樣的優點,為學生復述提供多樣化藍本,同時也為學生的寫作提供樣本。學生在復述的過程中,已經內化了詞匯、句型和結構,教師要乘勢而上,促進學生將復述材料寫出來,促進復述成果顯性化、可視化、成果化,從而讓學生在復述和寫作的過程中內化語言知識,形成語言技能,提升語言能力。
王芳. 2009. 復述課文——提高英語口語水平的有效途徑[J]. 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11).
王篤勤. 2016. 教材二次開發:從理論到實踐[M].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吳永紅. 1994. 在英語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口頭復述課文[J].內蒙古民族師院學報(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