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月英
張家港澳洋醫院麻醉科,江蘇張家港 215600
通常,髖關節置換術主要是用來治療晚期股骨頭壞死、風濕性關節炎以及股骨骨折等疾病,這種方式因其效果良好,在臨床的治療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在術中實施切實有效的麻醉方式,則是髖關節置換術成功的重要保障[1]。不同的麻醉方式會對患者產生不同的效果,同時也會對術中治療以及術后患者的恢復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在實施髖關節置換術時,必須要選取安全可靠的麻醉方式。該次研究選取2016年8月—2017年7月該院收治的20例行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分析了老年患者髖關節置換術中不同麻醉方式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收集了該院收治的20例行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以此來作為研究對象。實驗組10例患者中,男患者7例,女患者3例,患者年齡60~79歲,平均(71.24±4.23)歲;對照組10例患者中,男患者6例,女患者4例,患者年齡 61~80 歲,平均(72.57±4.48)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在手術前連接心電監護儀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麻醉誘導藥物采用舒芬太尼,順阿曲庫胺,依托咪酯,通過面罩輔助吸入純氧;對于合并高血壓患者,均口服降壓藥物至術晨。對照組采用氣管插管麻醉方式:選用內徑為7.0~7.5 mm的氣管導管,使用喉鏡顯露聲門,插入氣管導管后,連接麻醉行機械通氣,通氣的參數為:潮氣量 6~8 mL/kg,I:E=1:1.5,RR為10~12次/min。在術中使患者持續吸入七氟醚,并為之靜脈泵注丙泊酚 2~6 mg/(kg·h)維持麻醉。 實驗組采用喉罩全麻麻醉:采用盲插法置入型號合適的喉罩,由正中位將喉罩置入患者的咽部,待遇到阻力時,進行充氣20~30 mL,行正壓通氣。同時觀察患者胸廓起伏情況,若起伏良好、通氣阻力小,且聽診雙肺呼吸音對稱、清晰,頸前區聽診沒有出現漏氣情況,則表明喉罩的位置合適,否則需要調整喉罩位置或重新置入。
對比兩組患者插管前后或置入喉罩前后的BP、HR、SpO2以及PETCO2的變化情況;同時對比患者在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應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做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配對設計的計量資料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通過百分率(%)描述,計量資料以(±s)描述,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在喉罩置入前與置入后,其血液流動學中的各項指標差別不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對照患者在插管前與插管后,其血液流動學各項指標差距加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麻醉效果對比(±s)
組別時間M A P(m m H g)H R(次/m i n)S p O 2(%) P E T C O 2實驗組(n=1 0)對照組(n=1 0)置入前置入后插管前插管后1 0 8.4 7±1 1.0 3 1 0 5.6 2±1 2.4 8 1 1 5.4 6±8.6 3 1 2 9.6 4±1 1.4 3 >images/BZ_164_1779_2587_1929_2776.png 9 7.1 3±1.2 4 9 8.5 2±0.7 9 9 6.7 1±2.5 5 9 9.0 6±0.8 7 3 2.8 5±3.6 9 3 3.2 6±2.4 2 3 3.9 6±3.7 5 3.1 5±2.7 6
10例對照組患者中,在術中共有3例患者出現了輕度躁動與嗆咳反應;在術后共有1例患者出現自覺咽喉不適或輕微疼痛,2例患者出現了疼痛情況,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60.00%(6/10);而10例實驗組患者均未出現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0.00%(0/10);由此可見,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遠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由于老年患者的身體機能正在逐步下降,導致老年患者很容易出現骨折方面的疾病。而隨著臨床醫學的不斷發展,髖關節置換術在老年骨科中的應用變得越來越廣泛[3]。由于目前的手術治療方式已經逐步成熟,現階段人們則更加關注行髖關節置換術老年患者的預后情況,而科學合理的麻醉方式,則在老年患者預后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在臨床的治療中,麻醉的方式有多種,不同麻醉方式對于患者的影響也有所不同,其中氣管插管全麻方式的鎮痛效果雖然明顯,但其誘發的不良反應癥狀也比較多,在進行氣管插管與拔管的過程中,由于老年患者的身體機能原因,很容易導致老年患者出現應激反應,在術后很容易出現并發癥的現象[4]。而喉罩全麻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一缺陷。喉罩麻醉的方式不需要進入氣管內,因此不會引起一系列的咽喉并發癥,且不會損傷患者的氣管的纖毛運動,不但手術的過程簡單、快捷,同時在術后氣道恢復中也相對更加的快捷、完善[5]。在該次研究中:實驗組患者在喉罩置入前與置入后,其血液流動學各項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表明,喉罩全麻麻醉對于患者的影響較小;而對照組患者在插管前與插管后,其血液流動學各項指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表明,插管全麻麻醉對于患者血液流動學的影響較大;且在不良發應中,對照組共出現了6例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60.00%;而實驗組均為出現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0.0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實驗結果也表明,喉罩全麻麻醉方式能夠對于患者的血液流動學的影響較小,且患者不良反應較少,不僅提高了患者的治療效果,同時也提升了手術的實施效率。其中,喉罩全麻麻醉方式作為臨床上使用最廣的麻醉方式之一,其在維持患者呼吸系統中具有較大的優勢,且在該次研究中,采用了舒芬太尼,順阿曲庫胺,依托咪酯作為麻醉誘導藥物,這些藥物能夠有效增加患者的順行遺忘性,同時能夠減少患者在術中的知曉情況,這樣能夠有效保障患者在手術中能夠保持平穩狀態[6]。
綜上所述,相比于插管全麻麻醉,喉罩全麻麻醉方式在老年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中臨床效果更好,對于患者的血液流動學影響較小,且并發癥的發生率較低,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1]吳春生.100例髖關節置換術的臨床麻醉處理分析 [J].中國醫藥指南,2016,12(14):221-222.
[2]高霞.髖關節置換術90例患者的臨床麻醉處理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5,2(11):2072-2073.
[3]湯殿豐.老年患者髖關節置換術的麻醉處理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19(4):22.
[4]王永亮.老年患者全髖關節置換術的麻醉處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6,9(34):133.
[5]張麗娜.老年患者全髖關節置換術的麻醉處理[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6,22(6):116-117.
[6]李富強,何寶通,等,吳哲.硬外膜麻醉用于老年患者髖關節置換術60例臨床分析 [J].中國醫藥指南,2015,10(29):446-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