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會
聚焦重點 精準發力當好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
■王金會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爭當全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各項任務加快推進的一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繼續鎖定“三農”工作,把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新的歷史階段農業農村工作的主線。全省農業系統要按照這一工作部署,持續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針對黑龍江兩次重要講話精神,當排頭、抓改革、調結構、搞營銷、建體系、促融合、增收入、育典型、推模式、優服務,加快全省現代化大農業提檔升級,為爭當全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打牢基礎、積攢后勁、蹚出新路子,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勝利召開!
圍繞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推動“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爭當全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力爭實現六個“走在前列”:一是在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上走在前列;二是在提高農業質量效益上走在前列;三是在提升農業經營水平上走在前列;四是在加強農業生態建設上走在前列;五是在提高糧食主產區農民生活水平上走在前列;六是在強化現代農業支撐保障上走在前列。年初確定要打造一批全國同行業領先的現代農業改革發展典型,確保在中農辦、農業部及所屬司(局)業務中爭先占位,在全國同類會議上交流經驗。重點是爭取承辦農業部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大會和農村創業創新大會。
一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鞏固和提高全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全省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2億畝。積極發展優質高效糧食生產,大力推廣“魚稻”“鴨稻”和“蟹稻”等有機食品生產方式,推廣面積達到30萬畝以上,全省綠色食品認證面積力爭達到 7600萬畝,更好發揮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的重要作用。
二要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培育農民增收新的增長點,放大農業經營增收優勢,加快補齊工資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的短板,實現農民多增收、快增收。加快美麗鄉村建設,讓廣闊農村和廣大農民共享現代農業改革發展成果。
一是推進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出臺《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實施意見》,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促進農村土地有序流轉,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土地適度規模經營。
二是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
組織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攻堅年”活動,加快推進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步伐。力爭今年年底全省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發放工作。
三是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出臺《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擴大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范圍。到今年年底,每個縣(市、區)至少完成一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組建工作,推動資源變資產、產權變股權、農民變股民的改革。
以結構調整為抓手,抓好農業產業化。繼續優化農作物種植結構、品種品質結構和農業生產區域布局,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突出抓好主食加工,組織開展“龍江主食”專題活動,培育壯大主食加工企業群體,加快“農頭工尾”“糧頭食尾”一體轉化升級,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推動農村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全產業鏈經濟。全省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力爭達到2000家。
以綠色食品為抓手,抓好農產品品牌建設。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深入推進農業“三減”,防控農業面源污染,打造我省綠色生態農業品牌。全省有機肥施用達到1300萬噸,農業“三減”高標準示范面積達到2500萬畝。推動產權股權重組、企業間合約、特許經營、品牌整合,培育區域性公共品牌和綠色食品大品牌。注重點對點營銷、定制營銷、互聯網營銷、股權眾籌營銷等新商業模式推廣應用。今年聯合主產市在主銷區辦好3個城市展會。
以提質增效為抓手,抓好農業生產經營。大力發展各級各類高標準綠色生態農業示范園區,推行農業生產高標準的全面經營和全程管理,讓智能農業、精準農業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加快農民和新型農業主體由生產型向經營型的角色轉換,推動農業種得好、賣得更好。
以農民創業為抓手,抓好農民增收。深入實施農民創業工程,建立農民創業項目庫和創業平臺,開展農民創業項目推廣對接活動,確保農民增收勢頭不逆轉。推進精準扶貧,實施優質糧食生產、畜牧水產養殖、特色經濟作物、農產品加工轉型升級、勞務產業和新興產業帶動脫貧行動,加快產業增收脫貧。全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以上。
一是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選擇水土資源條件較好、基礎設施較完善,且相對集中連片的區域,劃定稻谷、玉米等糧食生產功能區,加快建設各具優勢的糧食生產帶,提高糧食生產集中度和規模化水平。
二是建設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突出抓好大豆生產保護區建設,不斷改善生產條件,支持農民發展非轉基因食用大豆生產,提高我省食用型高蛋白大豆市場競爭力。
三是建設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編制蔬菜產業發展規劃,建設“北菜南銷”生產基地,因地制宜建設園藝產品、水產品、林特產品等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四是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三園”建設,把16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打造成為全省現代農業生產與新型農業產業培育的樣板區、農業科技成果和現代農業裝備應用的展示區、農業功能拓展的先行區和農民接受新知識新技術的培訓基地。
五是建設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研究建立重要農業資源臺賬制度,積極探索農業生產與資源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有效途徑。
建設“一帶”。以哈黑、哈綏、哈大、哈同、哈牡等主要干線公路為依托,建設1000公里高標準科技示范帶,推動農業種出標準、種出質量、種出效益。全省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6.5%。
調減“一米”。繼續調減非優勢產區玉米面積,力爭全省調減玉米1000萬畝以上。
快上“一蔬”。大力發展鮮食玉米、蔬菜、馬鈴薯等高值高效作物,建設“北菜南銷”生產基地,重點打造一批蔬菜外銷基地縣,全省蔬菜、瓜果、鮮食玉米、馬鈴薯等特色作物播種面積達到1000萬畝。
推進“一網”。繼續抓好1300個“互聯網+”現代農業高標準示范基地建設,建設農業物聯網智慧管理系統,實現生產過程可視、產品質量可追溯,用智慧農業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
開展“一訓”。深入開展以經濟合作組織帶頭人、村級農民技術員、優秀農村實用人才、現代青年農場主、生產經營型合作社理事長等為重點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
建好“一社”。整村推進農民合作社建設,加快農民合作社規范發展和產業化經營,逐步探索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聯合社等新型經營主體規范發展模式。全省新建100個現代農業綜合經營型合作社。
為實現既定工作任務目標,省農委系統要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嚴格落實“兩個責任”,營造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政治生態。加強自身建設,轉變工作作風,提升服務“三農”能力。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繼續實施處站聯動,推動直屬事業單位年輕干部到委機關掛職鍛煉,為爭當全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作者系中共黑龍江省委農村工作辦公室主任,黑龍江省農業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
責任編輯/甄真zhenzhen@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