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兵
全力做好“潛力在水”這篇文章
■陸 兵
水利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生態之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為加強全省水利建設提供了重要遵循。我們必須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持續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兩次針對我省重要講話精神,充分做好“潛力在水”這篇文章,發揮水利建設的補短板作用,加快建立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水安全保障體系,為全面振興發展提供堅強的水利支撐和保障。
我省是農業大省、生態大省,江河縱橫、湖泊眾多,具有發展農業現代化、現代水利的自然條件和資源優勢。
一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水利補齊短板。多年來,省委、省政府把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作為補短板的重要內容,作為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重點推進,我省水利建設發展較快。近三年,全省完成水利投資達678億元,其中中央投資計劃508億元。全省中央水利投資在全國排名逐漸提升,2015年、2016年分別完成水利投資348億元和201.5億元,中央投資連續兩年位居全國第一,列入國家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項目14項,開工建設10項,基本完成三江治理工程主體工程。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迫切需要水利部門緊緊抓住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機遇,針對薄弱環節,補齊水利短板,加快完善水利基礎設施網絡。
二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需要水利發揮作用。水利是農業的命脈,不僅是實現糧食穩產的必要和先決條件,也是支撐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基礎。在糧食生產的諸多要素中,水利對糧食生產的貢獻率在40%以上。從我省看,糧食持續增產在水利,在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不足600毫米的情況下,水稻種植面積實現歷史性突破,達6011萬畝,位居全國第一,水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是打造“兩座金山銀山”主戰場需要水利提供支撐。我省森林面積、森林蓄積總量、濕地面積均居全國首位,有湖泊640個,生態建設一刻也離不開水,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三江平原濕地面積不斷萎縮,濕地功能和生態環境日益惡化。針對我省水生態和水環境存在的問題,迫切需要落實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加強水資源的節約保護,嚴守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紅線,切實修復水生態,推動全省水生態文明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
“十三五”期間,全省水利系統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抓住實施“五大規劃”戰略、“龍江絲路帶”等重大發展機遇,集中力量加快建設一批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和戰略性的節水供水重點水利工程,不斷完善全省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全面提升水利基礎保障能力,充分發揮水利補短板的重要作用。
抓緊補齊防災減災短板,基本建成防洪抗旱減災體系。加強水利突出薄弱環節建設,在加快推進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和流域骨干控制性工程建設的同時,重點抓好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重點區域排澇能力建設、農村基層防汛預報預警體系建設以及城市易澇點整治,著力完善防汛抗旱綜合防災減災體系。到2020年,重點城市和防洪保護區防洪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大江大河干流堤防達到20~100年一遇防洪標準,40條主要支流及268條重要中小河流達到10~30年一遇防洪標準;哈爾濱市主城區防洪標準達到200年一遇,齊齊哈爾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大慶市、伊春市等重點防洪城市的主城區防洪標準達到100年一遇;山洪災害重點防治區基本形成非工程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的綜合防御體系。
抓緊補齊農業節水和供水保障短板,基本建成水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體系。按照確有需要、生態安全、可以持續的原則,科學規劃、有序建設一批重點水源工程、水資源配置工程,積極推進江河湖庫水系連通,加快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大規模實施農業節水工程、農村水電工程,大力提高區域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切實解決好資源性、工程性、水質性缺水問題,加快實現粗放用水向集約用水的根本轉變。到2020年,新增供水能力20億立方米,城鎮供水保證率和應急供水能力進一步提高。農村飲水安全保障程度持續提升,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0%以上,農村飲水安全集中供水率達到95%以上。地表水控制能力進一步加強,工程性缺水的局面得到改善,水資源配置趨于合理。加大地表水置換地下水力度,優化全省灌溉布局,調整用水結構,在新建灌區的同時,對原有大中型灌區進行節水挖潛、提檔升級,提高地表水利用效率,逐步實現全省灌溉布局和用水結構的優化調整目標。
抓緊補齊水生態保護短板,基本建成水資源保護和河湖健康保障體系。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嚴守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紅線,集中力量建設一批河湖連通、水資源保護、水土流失治理、節水農業等工程。到2020年,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70%,城鎮供水水源地水質保持穩定,地下水超采基本得到遏制,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明顯改善。重點治理由于水資源開發利用過度造成的沙化、次生鹽漬化、河流斷流問題,有效控制地下水超采范圍及由于人為因素導致的生態環境破壞趨勢的擴展,生態環境惡化態勢得到基本遏制。基本實現預防保護,重點防治地區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生態進一步趨向好轉。全省水土流失面積和侵蝕強度有所下降,人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林草植被得到有效保護與恢復,輸入江河湖庫的泥沙有效減少。
我省水利改革發展任務重、標準高、難度大。必須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新時期水利工作方針,細化措施,全力加快水利管理和改革步伐。
要落實節水優先方針,大力加強水資源管理和保護。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全面實施節水增產、節水增效、節水降耗、節水減排,加強中水回用和非常規水源開發利用,做好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強化水資源承載能力剛性約束,推進以合同節水為重點的公共機構節水型單位建設,開展以縣級行政區為單位的水資源承載能力評價,加強地下水超采區治理,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大力實施水資源消耗總量雙控行動和水效領跑者行動,以促進經濟發展方式和用水方式轉變,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加快試點縣水權確權,強化水權制度體系建設。加快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行水陸統籌、聯防聯控和流域共治,強化水功能區監管,優化入河湖排污口布局,嚴格控制入河湖排污總量,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全面提升水環境質量。
要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大力加強水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健全完善水法治體系,依法加強河湖監督管理和水資源水環境管控,有效協調涉水利益,規范水事行為。全面加強水源涵養、水土保持、水域岸線管制,積極推進重點流域和區域水生態保護和修復。嚴格地下水開發利用總量和水位雙控制,逐步實現采補平衡。大力推進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和農村水系綜合整治,建設人水和諧的海綿城市和美麗鄉村,打造山青、水凈、河暢、湖美、岸綠的美好家園。加快江河湖庫水系連通項目建設和有關前期工作,構建布局合理、生態良好,引排得當、循環通暢的現代化水網格局。加快國家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以坡耕地和侵蝕溝水土流失治理為重點,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實施大江大河水文監測建設、水資源監測能力建設和跨界河水文站網建設、小水電代燃料、河流生態改造和電站增效擴容改造項目建設。
要落實深化改革要求,大力加快以“河長制”為重點的水利改革步伐。堅持政府與市場兩手發力,推進水利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引導全社會積極支持和參與水利建設與管理。全面實行“河長制”,建立組織機構,落實各級河長,完善制度措施,加大檢查督辦和考核力度,加快建立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以節水治污控源和生態保護修復為重點、覆蓋省市縣鄉四級的河長體系,著力構建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河湖管理保護機制。創新水利投融資體制。充分發揮公共財政資金的引導撬動和聚集放大作用,加大開發性金融支持力度,更多地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水利建設運營。深化水價水權水市場改革。加快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建立精準補貼和節水激勵機制,推行城鎮居民階梯水價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扎實做好水權確權工作,積極培育水權水市場。
(作者系黑龍江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
責任編輯/甄真zhenzhen@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