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繼發
“德才兼備、以德為先”論
戰繼發
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重點是學習理解和嚴格遵循《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以此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工作開展。《準則》和《條例》內容廣泛,在這里筆者僅就《準則》第八條“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中的選人用人標準,特別是“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談點學習體會與思考,進一步加深對習近平總書記人才工作論述的領會。
德才兼備、德居才先的標準在古代已有。《論語·為政》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就是向當政者說明:以道德的力量治理國家、感召人民,就會取得像北極星那樣的地位,老百姓像眾星一樣拱衛其周圍,予以擁戴。在中國關于德才的關系古來多有論者,筆者認為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論述得最為精到,認為有大德全才是圣人,無才無德是愚人,德超過了才是君子,才高德薄是小人。用人之道自然是用圣人和君子,小人與愚人相比,寧肯用愚人也不用小人,因為愚人危害較小,而小人恃才作惡,危害極大。但實際上在選人的時候,往往過于注重才而忽視德。國家選拔官員,如果能夠認清德才各自的分量與主次,就不會因為用人不當而造成禍患了。西方的但丁也說:“道德常常能夠填補人們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遠不能填補道德的缺陷。”
我們黨的歷史也一再證明,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原則是黨始終成為領導中國人民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的重要保障。特別是在處于世界形勢復雜多變、各種社會矛盾突出的新時期,就更要堅守這個原則不放松。十七屆四中全會確立并重申這一官德標準,恰是對以前人才標準的進一步調整。“德才兼備”本來就是“德”居“才”前,再加 “以德為先”之詞,無疑是一種有針對性的提醒和強調。特別是我黨目前仍面臨著“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四大考驗,面臨著“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四大危險。在這種情況下,官員的德行就更加重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是選拔任用領導干部必須堅持的原則,是須臾不可忽視的。否則,我黨就難以經得起考驗,擺脫不了危險,不僅實現不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且會使黨和人民的事業蒙受巨大損失。
我們黨一向重視官員的德行,早在1938年毛澤東同志就提出了德才兼備的干部培養選拔標準。鄧小平提出干部“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四化”方針,充分體現了德才兼備的用人思想。江澤民同志指出,選人用人必須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第一位,要求領導干部要德才兼備,強調“以德治國”。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更加重視官德的體現。胡錦濤同志指出:“要堅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選拔任用那些政治堅定、有真才實學、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眾、以德領才、以德潤才、德才兼備的用人導向。”2014年印發的《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已把“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列為選拔任用黨政領導干部必須堅持的原則;把德、能、勤、績、廉作為全面考察干部的重要內容,“德”居首位。2016年10月27日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予以重申,足見我們黨對領導干部德的重視。
可見,我們黨作為執政黨的各代領導人無不堅持德才兼備的用人原則。也正是在這一原則指導下,我們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各個歷史階段,始終堅持了選用干部德的高標準、嚴要求,人才輩出,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社會主義建設輝煌成就,現正帶領中國人民實現民族崛起的偉大夢想。
“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主要包括兩層含義,即選拔任用領導干部的原則和對領導干部的道德要求。因為對前者論述已多,所以在此僅就后者談些體會。筆者認為“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不僅是選拔任用領導干部的原則,而且是黨政領導干部的道德規范、行為準則,更是政治要求。它對領導干部主要提出了以下政治要求:
一是要求領導干部修身立德。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的儒家學說主張作為君子特別是當政者要努力做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就是說為政者要想治理好國家,必須做到“修身”,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修身是做人的根本,是為政的前提。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干部必須加強黨性修養,做到修身立德。要嚴格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要“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像焦裕祿、孔繁森一樣成為道德的模范,成為百姓心中的榜樣。這既可樹立黨的光輝形象,又可增強黨和政府的公信力。
二是要求領導干部忠誠愛國。黨章中的入黨誓詞已對黨員提出了對黨忠誠的明確要求:“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忠誠于黨,這是黨員干部德的靈魂,是以德為先的政治體現,決定著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場,在領導干部之德中居有統領與定向性地位。即要堅定黨的理想信念,遵守政治紀律,堅持黨性原則。我們的黨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具有先進性,黨的利益與國家利益是一致的,忠誠于黨與熱愛祖國是相統一的。因此,真心愛國,把國家利益置于個人利益之上,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是“以德為先”題中應有之義。
三是要求領導干部敬業樂群。一個有德行的領導干部,必須有著對事業的強烈追求,有很強的使命意識、飽滿的工作熱情與精神狀態,有極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面對急難險重任務勇于擔當,在解決工作矛盾問題面前,敢于主動出擊,開拓創新。同時,能和群眾打成一片,團結群眾,調動群眾工作積極性,抓班子、帶隊伍,引領群眾共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添磚加瓦。
四是要求領導干部為民謀福。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我黨建立與發展的根基。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密切聯系群眾,是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能否堅持群眾路線,發揚這一傳統,是衡量領導干部德的一個重要標準。“以德為先”標準要求黨員干部要提高公仆意識、宗旨意識、服務意識,把維護、發展人民群眾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做群眾的代言人、貼心人。
五是要求領導干部廉潔自律。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三清”要求。“干部清正”體現了領導干部德的特質,體現了黨性原則和是非界限,在干部的德中具有約束和規范作用。這就要求領導干部要嚴格遵守廉潔從政規定,要公正用權、廉潔用權,“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不以權謀私,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造福人民、造福社會。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干部栽跟頭,不是栽在才能上,而是栽在德行上;不是栽在做事上,而是栽在做人上。這句話可謂鞭辟入里。從十八大召開到今年年初的4年多的時間里,落馬的240名省部級官員皆是如此,概莫能外。更看出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標準的重要性。
總而言之,“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是我們黨選人用人的一貫政治主張。堅持和踐行這一主張,是我黨獲得革命與建設成功的一個重要保障和成功經驗。這是我黨現在和未來需要堅定不移堅持的原則。它不僅是選拔任用領導干部的原則,而且是黨政領導干部的道德規范、行為準則,更是政治要求。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今天,培養和選拔一批適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干部至關重要,也是我們加強黨的建設、組織建設、思想建設和作風建設成敗的關鍵所在,必須予以足夠的重視。
(作者系中共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黨委副書記)
責任編輯/徐朝 xuzhao@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