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權勝
平息實體企業之怒重在知識產權保護
文/許權勝
隨著全國人大代表、馬可波羅瓷磚董事長黃建平在兩會期間的發言,實體與虛擬之爭再度抬頭。黃建平稱,虛擬經濟發展太快,相關法律法規跟不上,淘寶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銷售偽劣產品的網店對實體經濟傷害很大,實體經濟搞不好有馬云的“功勞”。
而馬云也以特別的方式進行了回應——發微博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像治理酒駕一樣治理假貨。其實,這句話引申開來就是要保護知識產權。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盛行拿來主義,這也是發展中國家創新不足的通病。當年日本工業化剛開始時也是走模仿的近路,后來逐漸在模仿的基礎上創新,使日本快速走向工業化。
其實,對知識產權的漠視源于改革開放初期的物資短缺。當時民眾購買力不強,山寨也好自己摸索也罷,只要能盡快做出來,滿足市場需求就功德無量,但由此造成誰也不拿知識產權當回事。隨著短缺時代的結束,產品能否暢銷依賴于市場認可度。于是品牌意識漸起,但在沒有產權保護的情況下,導致廠家對好賣的東西跟風仿制。
由此一來,誰創新誰似乎就成了冤大頭。然而,創新來自于知識,如果知識產權得不到保護,創新就會戛然而止。所以打假與知識產權保護之間有著必然聯系。我國現在正處于經濟轉型階段,低端制造業已經逐漸被諸如東南亞等勞動力價格低廉的國家所替代,但內部創新不足,無法用提升科技來引領市場。所以,大家還是在原有產品上重復制作,導致了產能過剩。
雖然我國很早也提出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但在執行力上很弱。比如,部分地區地方保護主義嚴重,給打擊造假增加了困難。另外,企業成本較高也是原因之一。近年來物價持續上漲,企業掙的錢交付了土地租金和銀行利息已是利潤微薄,部分企業便妄圖以次充好獲取自身利潤最大化。
如今,我國提倡大眾創業,但若沒有萬眾創新來支撐,創業就不可能提升質量。如果大眾創業都在低端產品相互模仿,這樣的產業也必然給市場帶來混亂。
至于網店究竟是不是實體經濟的問題,事實上,網店屬于第三產業,應該歸為服務業??刹徽撎摂M還是實體,第三產業是為第一、第二產業服務的。第一、第二產業制作的產品要通過網店來實現利潤,而且利潤現在基本都跑到流通環節,讓人由此產生了服務業不勞而獲的錯覺。因此,實體企業辛苦勞作,卻沒有賺到該賺的利潤,這才是當前實體企業真正惱火的原因。
所以,我國要想實現產業轉移,必須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對流通端進行規范,使產業利潤能朝第一、第二產業轉移,如此一來,產業之爭才會消弭于無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