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義
筑生態文化之基 促林區轉型發展
■劉少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時提出的“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黑龍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為黑龍江的生態保護和轉型發展指明了方向。大興安嶺呼中區作為曾為國家建設貢獻過2027萬立方米木材的“老牌”林區,在全面停止商業性采伐后,堅持綠色發展,堅守生態紅線,以生態建設為引領,提出“保生態、優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工作目標,奮力走出老林區振興發展的新路。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黨的十八大以來,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呼中區是大興安嶺林區生態資源保存較為完好的地區之一。作為林區振興發展的重要基石,良好的生態資源是林區人民的生存之基、發展之源,優良的生態文化更是爭取國家政策、吸引戰略投資和發展優勢產業的最大資本。呼中區通過開展定向撫育、補植改造、林冠下造林等方式培育落葉松、樟子松等優勢樹種,活立木蓄積、森林覆蓋率實現了雙增長,森林覆蓋率達到了96.2%以上。加強中幼林撫育管理,先后完成森林撫育40.2萬畝、補植補造6.5萬畝、人工更新5000畝,體現了營林工作在產業調整和經濟轉型中的主體作用。進一步加強企業管理,堅持向管理要效益,用改革推進結構調整,幾年來共節約資金2000多萬元,進一步激發出發展的生機活力。不斷強化紅線意識,森林資源管護責任制得到了全面落實。重新調整管護區劃分,新組建了雄關、西溝、提陽山三個管護區,使森林管理與保護工作更加細化。大力開展保護區建設,呼瑪河源國家濕地公園、大西溝原鷹保護區、鉆天柳保護區建設不斷引向深入,目前,呼瑪河源國家濕地公園項目已得到國家林業局批復。2016年呼中林業局被全國綠化委員會授予“全國綠化模范單位”榮譽稱號。
呼中區因地處大興安嶺伊勒呼里山脈北麓最高峰大白山下,全年平均氣溫零下4.3℃,平均海拔810米,城鎮歷史最低氣溫零下53.2℃,是我國氣象紀錄的最低值,因而得名“中國最冷小鎮”。結合地緣優勢,呼中區采取多方位立體式的宣傳推介,叫響“最冷小鎮”旅游品牌;創意打造“最冷小鎮”“冷”字文化,“興安之巔”“嶺”字文化;舉辦“最冷小鎮”杯十大生態美文評選活動、征集“最冷小鎮”吉祥物、創作形象歌曲,制作了5部MTV;在哈爾濱舉辦“中國最冷小鎮”呼中四季風光攝影大賽優秀作品展,取得了極好的宣傳效果。呼中區歷史文化和林區文化悠久,黑龍山龍首洞經過兩年的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的石器、玉珠,在洞內巖壁上發現清理出的人工繪制殘存的紅褐色彩繪遺痕,在世界巖畫研究中極為罕見,測定屬于15000年前的舊石器晚期。這一發現充分證明了在大興安嶺這片原生態土地上有著悠久的遠古文明。為更好發展生態旅游產業,呼中區將原有基礎好的少兒版畫、群眾文化資源進行整合,開發出新的旅游產品,拓寬了職工的就業渠道。“中國最冷小鎮”這一旅游品牌已在全國旅游市場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兩年來,呼中區的旅店賓館由原來的不足百張床位,發展到10多家300多張床位,山特產品店也由原來的4家發展到現在的30多家。截至2016年12月底,呼中區旅游接待人數達19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8億元。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發揮生態效益、促進林區經濟社會發展、實現生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必然保證。隨著國家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理念的持續推進,呼中這個“最冷、最美、宜居、宜業”的“中國最冷小鎮”,正充滿盎然生機地闖出振興新路。
(作者系中共大興安嶺地區呼中區委書記)
責任編輯/杜金瑩dujinying@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