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張偉
1.濰坊學院校醫院內科,山東濰坊 261061;2.濰坊醫學院附屬醫院產科,山東濰坊 261061
高齡住院老年患者靜脈血栓栓塞癥的臨床研究
李勝1,張偉2
1.濰坊學院校醫院內科,山東濰坊 261061;2.濰坊醫學院附屬醫院產科,山東濰坊 261061
目的研究高齡住院老年患者靜脈血栓栓塞癥的臨床效果。方法分析該院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間接收的78例高齡住院老年患者靜脈血栓栓塞癥患者資料,針對該組臨床表現、伴隨基礎疾病、診療及預后影響因素予以詳盡分析。結果該組78例高齡住院老年患者VTE中,共20例并發PTE;該組78例肺部感染DVT共40例;慢性支氣管炎18例;腫瘤10例;腦血管病后遺癥14例;下肢靜脈功能不全14例;急性左心衰4例;股骨頸骨折術后4例;舒張性心功能不全6例;尿路感染4例。該組下肢肌間血栓40例,下肢深靜脈血栓共38例;肌間靜脈血栓并PTE10例;24例右下肢,24例雙側,30例左下肢,2例右上肢血栓。該組32例靜脈置管,共例VTE;該組64例行抗凝醫治,14例由于禁忌證無醫治;其中34例行低分子肝素醫治,其中2例過敏停藥,30例有效,2例無效;20例PTE中12例行華法林醫治;10例置入靜脈濾器。結論高齡住院老年患者的危險因素較多,臨床需對VTE予以積極篩查,待明確診斷后行抗凝醫治,避免發生大面積PTE。
高齡;住院;靜脈血栓栓塞癥
靜脈血栓栓塞癥(VTE)于臨床中較為常見,其病死率、致殘率均較高,主要包括PTE(肺栓塞)與DVT(深靜脈血栓形成)[1]。患者自入院即存在VTE相關危險因素,由于合并、制動疾病等情況均易引發VTE,且可能因PTE而造成死亡。目前臨床針對高齡住院老年VTE患者相關報道較少,為此,該研究就選定的78例此類患者資料作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分析該院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間接收的78例高齡住院老年患者靜脈血栓栓塞癥資料,其中男女比52:26,年齡75~98歲,平均(86.57±4.21)歲;其中10例表現心悸、呼吸困難及胸悶癥狀;10例肢體發涼、疼痛;72例表現單側下肢或雙下肢不同程度水腫。
1.2 方法
該組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2次/d,療程1~2周;待PTE診斷明確后予3 d低分子肝素后口服華法林,3 mg/d,持續半年;當超聲顯示血栓及下肢腫脹均消失即醫治有效。
1.3 診斷依據
1.3.1 PTE根據中華醫學呼吸學會所制定的PTE診療指南標準臨床診斷,具PTE危險因素與臨床表現,胸片和心電圖排除心肺疾病,且結合肺CT、超聲、血氣檢查結果支持PTE診斷者[2-3]。
1.3.2 DVT診斷依據 彩超檢查顯示靜脈內存在強弱不同實性回聲,阻塞管腔,病變部位或者近遠端不可探血流信息或少量診斷靜脈血栓。
2.1 該組PTE發病情況分析
該組78例高齡住院老年患者VTE中,共20(25.64%)例并發PTE。
2.2 該組VTE與基礎疾病情況分析
該組78例肺部感染DVT共40例 (51.28%),其中老年帕金森綜合癥、癡呆4例(5.13%),股骨頸骨折無法耐受、墜積性肺炎14例(17.95%);慢性支氣管炎18例(23.08%);腫瘤10例(12.82%);腦血管病后遺癥14例(17.95%);下肢靜脈功能不全14例(17.95%);急性左心衰 4例 (5.13%);股骨頸骨折術后 4例(5.13%);舒張性心功能不全6例(7.69%);尿路感染4例(5.13%)。
2.3 該組靜脈血栓發病位置分析
該組78例中下肢肌間血栓40例(51.28%),且10例(12.82%)同時存在肌間靜脈與深靜脈血栓,下肢深靜脈血栓共38例(48.72%);肌間靜脈血栓并PTE10例(12.82%);24例(30.77%)右下肢,24例(30.77%)雙側,30例(38.46%)左下肢,2例(2.56%)右上肢血栓。
2.4 該組VTE與靜脈置管情況分析
該組32例(41.02%)靜脈置管,共4例(5.13%)VTE,其中2例(2.56%)應激性潰瘍、肺部感染,予右側PICC,置管后第3天表現上肢水腫,且經超聲證實為DVT;2例(2.56%)為硬膜下水腫,行手術,癱瘓2年,于雙側股置管后1周,表現下肢深靜脈血栓,且行抗凝醫治后無PTE發生。
2.5 預后轉歸
該組78例中,64例(82.05%)行抗凝醫治,14例(17.95%)由于禁忌癥無醫治;其中34例行低分子肝素醫治,其中2例(2.56%)過敏停藥,30(38.46%)例有效,2例 (2.56%)無效;20例 (25.64%)PTE中12例(15.38%)行華法林醫治,其中2例由于消化道出血而死亡;10例(12.82%)置入靜脈濾器。
VTE可表現為PTE或DVT,或者二者兼具,其為臨床常見的一種疾病,病死率、致殘率均較高[3]。VTE為繼中風及心肌梗死后第3大心血管疾病,目前國內對VTE尚未開展大規模的流行病學調查,為此,該研究就選定的78例高齡住院老年VTE患者資料作研究對象,旨在為日后臨床診療VTE提供參考依據。
該研究結果顯示:該組78例肺部感染DVT共40例,其中老年帕金森綜合征、癡呆4例,股骨頸骨折無法耐受、墜積性肺炎14例(17.95%);慢性支氣管炎18例(23.08%);腫瘤10例;腦血管病后遺癥14例;下肢靜脈功能不全14例(17.95%);急性左心衰4例;股骨頸骨折術后4例;舒張性心功能不全6例;尿路感染4例。由此可知,慢性支氣管炎、肺部感染VTE的風險最高,這是因患慢性疾病,導致患者再次由于急性入院,各種危險因素相疊加,使得患者活動受限制,因此呈現高發病、高風險情況[4]。相關研究表明[5],高齡為VTE重要的一項危險因素,由于高齡患者的體力活動有所減少,故其血管壁大多存在損傷,而體內容易出現高凝狀態,從而引發VTE的發生。同時,該研究結果發現:該組78例VTE患者中共24例(30.77%)右下肢,24例(30.77%)雙側,30例(38.46%)左下肢,2例(2.56%)右上肢血栓;與右下肢發生率30.77%相比,左下肢38.46%更高,分析原因可能為:粘連結構所處后方大部分為硬且小的骨性隆起;其中將近27.56%患者中局部形成粘連結構[6]。
此外,該研究患者均存在心腦血管性疾病,且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藥物醫治,有效改善其血液高凝狀態,因此,針對來自肌間靜脈血栓需予以高度重視,同時增強對PTE的篩查及有效治療。此外,該研究結果顯示:該組78例中,34例行低分子肝素醫治,其中30例(38.46%)有效,2例(2.56%)無效;20例(25.64%)PTE中12例(15.38%)行華法林醫治,其中2例由于消化道出血而死亡;10例(12.82%)置入靜脈濾器。由此可知,針對高齡住院VTE患者,臨床需關注其全身情況,并針對性采取安全劑量與藥物外有效舉措,針對消化道出血患者可考慮置入靜脈濾器,同時行低分子肝素醫治,禁止服用華法林。
綜上所述,增強對高齡住院VTE患者管理,并提高醫務人員對PTE及DVT正確診治,以有效降低臨床漏診、誤診率,并提高治愈率。臨床可盡早對住院VTE患者行抗凝藥物治療,以起到預防作用。
[1]陳泉芳,王威,鄒小英,等.肺癌化療患者合并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危險因素及治療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4,30 (6):891-894.
[2]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中國骨科大手術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指南[J].中華骨科雜志,2016,36(2):65-71.
[3]許小毛,楊鶴,喬立松,等.肺癌合并靜脈血栓栓塞癥患者的臨床特點及預后分析[J].中華醫學雜志,2014,94(26): 2045-2049.
[4]李秋月,李奕辰,張玉泉.2003—2013年1136例靜脈血栓栓塞癥住院患者臨床資料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5,31 (06):1006-1008.
[5]張煒浩,郭志,王長利,等.惡性腫瘤合并靜脈血栓栓塞癥1例診治分析[J].中國腫瘤臨床,2014,41(4):262-265.
[6]張晶晶,江智霞,昊華煉,等.ICU靜脈血栓栓塞癥風險因素的Meta分析[J].重慶醫學,2017,46(9):1230-1234.
R246.1
A
1004-6569(2017)05(b)-0099-02
2017-04-25)
李勝(1980-),男,山東濰坊人,本科,研究方向:心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