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洪久
以“喜迎十九大”推進宣傳工作取得新成效
■ 劉洪久
黨的十九大將于今年10月在北京召開,這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頭等大事。大興安嶺地委宣傳部以此為契機,緊扣迎慶黨的十九大這一主線,組織開展“喜迎十九大”系列宣傳活動,堅持正面宣傳、鼓勁加油為主,運用選樹典型、突出重點、打造亮點等方式,統籌內宣外宣、網上網下,集中宣傳黨的十八大以來林區改革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進展、重大舉措、巨大成就和明顯變化,講好中國林業故事,唱響興林富民主旋律,為推動轉型發展,開創中國夢大興安嶺新篇章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輿論支持、精神動力、道德滋養和文化條件。
精心組織“以優異成績向黨的十九大獻禮”系列宣傳活動。一是深入開展“持續深入學講話,轉型發展看興安”主題宣傳活動。圍繞十九大召開,廣設基礎性、引導性議題,開展好大型新聞采訪活動,采用生動形式、多樣手段,建設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宣傳矩陣。二是深入開展“精準扶貧 同步小康”宣傳活動。將民生改善工程與林業扶貧30周年相結合,積極宣傳在精準扶貧中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積極組織開展“精準扶貧看興安”新聞采訪活動,并在《黑龍江日報》《中國綠色時報》、東北網等媒體持續刊發大興安嶺精準扶貧新聞稿件。三是深入開展“砥礪奮進的五年”主題宣傳活動。協調《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社、《經濟日報》《學習時報》等中央報刊網絡媒體,推出大興安嶺“砥礪奮進的五年”林業專版、專欄和特刊,積極傳播興安聲音,講好大興安嶺故事。四是深入開展“關注森林、關注林業、關注興安”新聞發布活動。圍繞林業工作,積極做好有關大興安嶺政治、經濟、民生、生態、旅游、產業等各方面的新聞發布工作,就森林防火、天然林保護檢測、野生動植物保護、國有林場改革、森林旅游等情況定期召開新聞發布會,向林區百姓和外界傳遞發展奮進中的興安風采。
精心組織“生態興安萬里行”主題新聞采訪活動。一是組織大興安嶺日報社、大興安嶺廣播電視臺聯合開展“生態興安萬里行”大型新聞采訪活動,深入全區12個縣區林業局和5個自然保護區,對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后各地保護資源、培育林木、生態旅游、全民創業、民生改善等方面進行深入采訪報道,宣傳報道我區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方面取得的新成果、新業績。二是深入開展“保護森林資源‘十三五’行動”主題宣傳活動。利用植樹節這一重要節日,積極開展以“大地植綠、心中播綠”“野生動植物保護與森林平安”為主題的生態宣傳活動。宣傳大興安嶺實施“一帶一路”戰略規劃中生態建設、自然保護、植樹造林和產業轉型方面取得的成效。宣傳大興安嶺天然林保護工程建設成就,邀請中央和省級媒體走進大興安嶺,感受千里綠色生態屏障散發的勃勃生機。三是深入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在興安”宣傳活動。發揮全國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地區資源館、甘河生態植物園等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的示范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的生態文明宣傳活動。
精心組織“大美興安,走進神州”大型對外宣傳系列活動。一是加強與北京、深圳、義烏、福建等一線城市及沿海地區聯系,利用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互動,網上網下同頻共振,多元立體開展“大美興安,走進神州”大型對外宣傳活動,把地區重點發展的生態旅游、森林生態食品、生物醫藥、森林碳匯、水經濟和綠色礦業、文化產業等“六大產業”,宣傳到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引領經濟發展。二是以組織拍攝制作《黑水興安(暫定名)》《探尋先人印記——大興安嶺遠古彩繪巖畫》《北極石林》《記憶》《大美興安》等五部專題片為契機,在全國主流媒體和網絡媒體做好主題外宣,同時加大呼瑪口岸、漠河洛古河口岸、興安鎮口岸的宣傳力度,講好林區故事、樹立林區形象。三是積極與新華網、中新網、人民網、央視網、國家林業局政務網和國家林業局官方微博等合作,提升大興安嶺形象,擴大影響力,提高美譽度。
深入開展弘揚大興安嶺精神系列主題宣傳活動。一是深入開展“踐行核心價值觀,弘揚大興安嶺精神”主題宣傳實踐活動。堅持頻道不換、教育不斷,深入開展優良家風家教、校風校訓、企業精神、鄉賢文化等宣傳教育,切實做好轉型時期林區思想政治工作,打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條街”。二是深入開展“大興安嶺精神”研討宣傳活動。舉辦大興安嶺精神研討會,把大興安嶺精神與時代發展相融合、與地委行署發展戰略相融合、與百姓生活相融合,高度提煉概括、簡練激越表達,賦予其推動林區轉型發展、改革創新、全民創業的新內涵,凝聚民心、匯聚民智、激發民力,使其成為林區發展之魂,為轉型發展、跨越發展提供強大動力。三是深入開展“5·6”火災反思宣傳活動。結合大興安嶺“5·6”火災30周年反思及相關警示教育活動,大興安嶺廣播電視臺制作了電視紀錄片《記憶——大興安嶺“5·6”特大火災30周年祭》,反映30年來黑龍江大興安嶺林區銘記“5·6”特大火災給人類造成的災難和慘痛教訓,不斷加大森林防火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筑起了東北、華北的天然生態屏障,推動幸福新林區建設的偉大實踐。四是深入開展“明德守禮,美在興安”宣傳活動。深入開展2017“感動興安”年度人物(群體)評選活動,適時舉辦全區2017“感動興安”年度人物(群體)頒獎晚會。繼續做好“十佳公仆”評選活動。開展“道德正能量”最美興安人道德事跡宣傳活動,形成好人好報、崇德向善的氛圍。
深入開展“美麗生態 精彩呈現”系列文藝宣傳活動。一是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藝宣傳活動,弘揚廣大藝術家熱愛人民的心靈美、植根基層的奉獻美、敞開胸襟的格局美等“三美”精神。以舉辦一到兩次區內外藝術家、作家深入一線采風創作為帶動,深化文藝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集中打造一批反映當代興安經濟社會發展、決勝全面小康的精品力作。二是深入開展“四個一”文藝精品創作宣傳活動。以打造一首能廣為傳唱的興安歌曲、拍攝一部優秀影視劇、出版一套優秀文學作品、推出一批文化大家的“四個一”為目標,舞好首屆大興安嶺文藝獎評選這個“指揮棒”,扶持、培養一批年輕文藝創作人才,推薦到魯迅文學院、省蕭紅文學院等高端藝術院校深造,努力推出一批立得住、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久的文藝精品。三是深入開展“筑夢興安、頌歌獻給黨”喜迎黨的十九大文藝調演宣傳活動。實施大興安嶺重點現實題材文藝精品創作工程、重大歷史題材美術精品創作工程,尤其是以迎慶黨的十九大為契機,以文藝團體和各縣區局為主體,設立多個專場,全面開展“筑夢興安、頌歌獻給黨”大型文藝調演。同時,電影《寶貝老爸寶貝媽》力爭在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播出,以南甕河濕地生態保護為題材的電影《境地》力爭開機拍攝,《意象漠河》和女子軍樂隊力爭常態化、商業化演出,打造大興安嶺文藝標志,以優秀文藝成果向黨的十九大獻禮。
深入開展“探尋巖畫遠古記憶·見證興安滄桑變化”大型新聞主題采訪活動。一是以在北京召開巖畫新聞發布會和龍首洞考古專家論證會為契機,組織開展“探尋巖畫遠古記憶·見證興安滄桑變化”大型新聞主題采訪活動,賦予景區景點文化內涵,講好文化故事,讓興安文化價值、文化力量走進全國、走向世界。二是舉辦大興安嶺首屆旅游紀念品和綠色食品包裝創意設計大賽成果對接會。通過設計制作一批具有大興安嶺元素的“興安神鹿”吉祥物等旅游紀念品,北極村、龍江第一灣等景區景點名片名戳的衍生旅游紀念品,展示攝影基地、版畫基地、鄂倫春民俗的制品,與游客現場互動。在遲子建成長地漠河、塔河建設“文學的鄉愁”等景點,放大名人效應。填補大興安嶺缺乏體驗式、參與式、互動式大型文化旅游項目的空白,推動文化產業與旅游、創意、時尚、經貿等各個方面、各個渠道的深度融合、強強聯合。三是在漠河北極光節期間舉辦全區文化大集活動,充分展示近年來在版畫、樺樹皮畫、冰雪畫、文學創作、工藝美術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意象漠河》、女子軍樂隊等歌舞劇目取得的豐碩成果,展示大興安嶺文化產業的巨大成就。四是針對大興安嶺轉型發展實際以及人民群眾對文化的需求,在全區評選出“十大文化”“十大文化旅游景點”“十大攝影基地”“十大廣場”等,加強宣傳推介,叫響林區生態文化旅游看點,打造全國生態文化旅游最佳目的地。
(作者系中共大興安嶺地委委員、宣傳部部長)
責任編輯/趙嘉賓zhaojiabin@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