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金瑩
無稻不歡
—— 一場深耕資源鑄品牌闖市場的慶安實踐
■ 杜金瑩

2017年,國家自2004年以來首次全面下調了水稻、小麥的最低收購價。與以往優先保障農產品供給、兼顧農民收入的思路不同,本次調整雖然幅度不大,卻釋放出“價補分離”的改革信號,即讓價格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用補貼保障農民收入,從而不斷完善農業支持保護政策體系,助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順利推進。在這種改革框架之下,讓農業從“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是黑龍江作為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進行角色轉換的重要突破口。
8月的慶安,稻浪飄香。為期3天的2017黑龍江綏化慶安綠色有機水稻文化節暨大型稻米訂貨會落下帷幕,線上線下銷售總額達4.8億多元,成果超過預期。
在銷售佳績的背后,是慶安縣深耕資源優勢、做強品牌建設、大膽勇闖市場的生動實踐。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經過近30年的打磨,“慶安大米”“含金量”與日俱增,目前品牌價值已突破69億元,是黑龍江農業從“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的一個精彩注腳。
“慶安縣地處北大荒深處,寒地黑土核心區,天藍氣潔、水碧山青,合適的氣溫,肥沃的土質,豐足溫適的山水資源,獨特的光、熱條件,成就了慶安大米晶瑩如玉、醇香綿長、油潤可口、營養豐富的優良品質。”不僅慶安縣委書記李立新對“慶安大米”飽含深情,就連我國著名的水稻育種專家袁隆平也發出了“慶安大米亮晶晶”的贊嘆。優良的品質,讓慶安大米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更是獲得了“中國十大大米區域公用品牌”“中國十大好吃米飯”等殊榮。
依托資源優勢,慶安縣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牽引,依托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化整合優質長粒水稻品種,發展有機食品水稻種植,開發功能性大米,打造高標準的大米生產加工基地。慶安縣認準了水稻,一次次發力產業發展,而慶安也成了“稻”的熱土,8月17日,在2017慶安綠色有機水稻文化節暨大型稻米訂貨會開幕前夕,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水稻育種專家袁隆平帶隊的寒地水稻品質改良院士工作站落戶慶安縣。目前,慶安縣已建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各1處,農業創新創業平臺9個;航天食品研發基地、袁隆平稻作研究中心先后落戶慶安;自主研發的龍慶稻系列品種,年推廣500萬畝。全面推廣鴨稻共育、節水控灌、秸稈還田等技術,實現化肥、農藥零投入,助力可持續發展。
據李立新介紹,2016年年初,慶安縣隨機抽取20個大米米樣,經農墾檢測中心和瑞士通用公證行(SGS)權威檢測,481項指標均達到歐盟有機標準。
歷經百年種植技術的積累、創新與近30年對大米品牌的培育,“慶安大米”已成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品牌價值達69億元,躍居全國前列。
作為國內優質稻米領頭羊,龍江米如何賣得更好?
在慶安參加水稻文化節主題論壇時,被稱為“中國品牌農業的拓荒者”、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曉云表示,全球稻米競爭異常激烈,黑龍江雖有不少優質農產品,但大多“養在深閨人未識”。反觀世界農業強國,每個都是品牌強國。只有叫響一批極具競爭力的農業品牌,弱勢格局才能破題。“現在老撾、越南的大米都進來了,現在大米市場已經是供大于求,全球競爭非常激烈。像慶安大米這個品牌就是起到整合資源、統一形象的作用,形成區域聚集的力量,來一個拳頭打出去。”
鑄品牌、闖市場,“慶安大米”近30年來都是從無數個第一步做起。
上世紀90年代,時任慶安縣委書記廉繼頗背著電飯鍋到北京、上海等城市推銷慶安大米,邁出了品牌建設的第一步。
1994年,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給慶安“慶泉”牌大米頒發了綠色食品證書,在品牌定位上明確了“綠色”主基調,慶安縣也成為全國最早發展綠色食品的縣份之一,國家綠色食品水稻基地標準即源自于慶安。
2004年初,慶安縣對大米進行了域名注冊,用“慶安大米”這個域名商標來規范慶安大米品牌,組建米業協會,當時38家大米生產會員企業獲準使用域名商標,統一使用防偽包裝,慶安大米品牌初步成型。
2001年起,慶安連續舉辦了五屆中國·慶安綠色食品節,慶安綠色食品產業駛入快車道,基地認證面積達到201萬畝,產品發展到5大類31個品牌。2014年,慶安大米成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識保護產品。
2016年,永不停歇的慶安人再次發力,聘請浙江大學品牌研究院進行品牌戰略規劃,“慶安大米”有了全新的價值、符號、產品與渠道體系,進一步規劃和規范品牌,建設了慶安大米品牌發展戰略體系,實現了品牌的升級。
目前,慶安縣由國家認證的綠色、有機、無公害產品達到111個,“三品”生產企業21家,品牌建設的“組合拳”效應逐漸顯現,“慶安大米”的市場競爭力穩步提升。
在慶安縣幸福鄉,一眼望不到邊的稻田里,微風陣陣,稻穗上染著一層淡黃。再過一個多月就可以開鐮收割,但稻農王海豐喜憂參半,知道國家下調了水稻收購價,他一算進賬,和往年得差了不少。
“我種3坰多地,聽說收購價是降了,一斤掉5分,一坰地二萬多斤,這得掉多少錢呢!”
擔憂水稻掉價的王海豐,在水稻節上看到一家企業的大米每公斤能賣到300多元,讓王海豐一下子看到了希望。黑龍江鴻基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營銷總監韋茜告訴王海豐,農民可以帶地加入基地,企業帶著農民一起走高端市場。
據韋茜介紹,在國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黑龍江鴻基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推出了胭脂稻這一主打產品。胭脂稻的主要受眾群為孕婦,市場零售價為316元/公斤,在上海、北京等地很多月子會所很受歡迎。
為了這一抹“香”,這些年來慶安縣花費了不少心思,通過提升“慶安大米”的品牌價值,用“賣得好”反哺“種得更好”。多家綠色有機食品加工企業進入農業“第一生產車間”,“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帶地入股、訂單農業實施保底分紅、品質分紅、效益分紅、入股分紅,農民直接分享到了一二三產業每一段的收益,而且數目可觀。這次慶安綠色有機水稻文化節期間的“稻農分紅”就是鮮明的例證。東禾農業集團組建的水稻種植聯合社為18個合作社4700戶農戶發放了季節分紅,分紅總額達1016萬元。
東禾農業集團董事長楊曉萍帶領家鄉人齊奔小康的決心非常堅定:“我期望為老百姓做點有意義的事情,成為農民的領頭羊,帶領農民走出黑龍江、走向全國,建立起一個真正的責任企業、良心企業。”
企業有信心是因為政府做后盾,慶安縣支持東禾農業集團投資5000萬元,新增設兩條功能米生產線。經過多次研發與調試,新產品GABA胚芽米終于在8月18日正式上市,慶安縣農民的腰包又鼓了。
盛夏的稻田滿目青翠,慶安的米香惹人回味。慶安縣看準了自身資源優勢,心里牢記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增綠這個根本,鑄品牌、闖市場,深耕“產業、生產、經營”三大體系,走出了一條弘揚寒地黑土稻作文化,讓慶安米更香、慶安城更美、慶安人更富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路。
責任編輯/劉淑濱liushubin@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