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饒河縣委組織部
打好“黨建+脫貧”組合拳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
■ 中共饒河縣委組織部
中共饒河縣委始終將脫貧攻堅作為“一號工程”,全力抓好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堅持把最強力量匯聚在一線、把戰斗堡壘筑牢在一線、把脫貧責任壓實在一線,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摘帽目標。
一、匯聚最強力量,選育核心扶貧力量。一是注重在脫貧一線“選”好干部。以鄉鎮換屆為契機,統籌全縣干部資源,注重將工作能力強、敢擔當、善于脫貧攻堅的優秀干部和熟悉現代農業、市場營銷等專業化干部補充到鄉鎮和縣直相關扶貧部門領導班子,優先提拔使用在扶貧一線特別是有駐村任職和基層工作經歷的優秀干部,樹立了在脫貧攻堅主戰場選人用人的導向。二是圍繞服務脫貧攻堅“育”好干部。啟動脫貧攻堅優先培訓計劃,采取促進人才交流與合作、外埠培訓、交流掛職等方式,對鄉鎮黨政班子成員、相關職能部門和村黨組織書記、“第一書記”進行全員培訓,做好扶貧一線干部人才培養。公開招聘電商、農林科技、教育醫療等方面優秀人才68名,選派40名年青干部在脫貧攻堅一線崗位交流輪崗,促進鍛煉成長。三是強化脫貧一線監督“管”好干部。加大對脫貧領域干部的日常監督和管理,做到管愛結合。建立了縣級黨政領導班子聯系制度,每年與鄉鎮黨政正職談心談話不少于兩次,增加了鄉鎮干部年度考核優秀比例,激勵干部在基層一線建功立業。嚴格運用《領導干部談話、函詢和誡勉辦法》,拓展“12380”干部監督舉報受理范圍,對脫貧工作不力、弄虛作假、任務完成不實的干部,及時進行組織提醒、函詢或誡勉談話,對情節嚴重的嚴肅追責問責、及時調整。
二、筑牢最硬堡壘,示范引領脫貧。一是發揮“第一書記”“尖兵”作用。建立了“第一書記”駐村管理考核、跟蹤服務和激勵保障等制度。每名“第一書記”至少幫扶1戶貧困戶,大力實施產業扶貧,引導貧困群眾發展特色產業項目25個,開發“蓮花”牌鴨蛋等10多種特色產品,四排赫哲族村被確定為全國“景區帶村”旅游扶貧示范村,小南河村被確定為全國“能人帶戶”旅游扶貧示范村。二是發揮村級帶頭人“頭雁”作用。精準培養選拔村級過硬帶頭人,貧困村黨支部書記全部由致富帶頭人擔任,8名懂經營、會管理的“能人”充實到村“兩委”班子。在配齊配強帶頭人的基礎上,采取常委包保、部門幫扶、政策支持等措施,幫助12個軟弱渙散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發展富民項目,引領群眾脫貧致富。三是發揮基層黨員“輻射”作用。以“培育黨員能人,帶動群眾增收”為目標,優先從致富帶頭人、合作社負責人中發展黨員,并積極引導黨員發揮帶頭作用,采取帶地入社、參股經營、戶貸企用、創業就業等方式,帶動貧困群眾脫貧??h委在此基礎上將財政資金投入貧困村建成對俄果蔬基地、森瀚名特優魚苗種繁育基地等產業項目資產,委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營,實現了產業扶貧全覆蓋。
三、壓實最重責任,避免失責返貧。一是建立上下聯動責任體系。由縣委書記和縣長掛帥,建立縣處級干部帶頭包扶制度,每個鄉鎮、每個貧困村分別由縣級領導包聯,每人至少包保1名貧困戶;各鄉鎮黨政負責人全面抓,1名專職副鄉鎮長和2名扶貧專干具體抓;逐村派出駐村工作隊,每個貧困戶至少有2名干部幫扶,構建起縣、鄉、村三級扶貧指揮作戰體系。幫扶責任人、脫貧措施等以幫扶聯系卡和精準脫貧明白卡的形式上墻。二是健全“全覆蓋”政策扶持體系。制定了《饒河縣脫貧攻堅工作方案》,包括產業、教育、醫療、交通、社會兜底保障等12個脫貧攻堅子方案,形成了全縣“1+12”脫貧攻堅政策體系,明確了任務,壓實了責任,各項兜底保障措施精準發力、效果顯著。三是完善“最嚴格”考核獎懲體系。將脫貧攻堅工作納入全縣大目標、大督辦體系,提高脫貧攻堅和基層黨建工作的考核權重。建立了對鄉鎮、駐村工作隊、包扶干部、“第一書記”和村“兩委”班子脫貧攻堅考核指標體系,明確責任清單,實行“一票否決”。對脫貧攻堅工作各環節進行全程跟蹤督查考核,考核結果作為兌現獎懲和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責任編輯/徐朝 xuzhao@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