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民政廳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
擁抱新時代 擔當新使命 展現新作為
■黑龍江省民政廳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黑龍江省民政廳黨組集中組織收聽收看了十九大開幕式、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見面會,并召開三次黨組理論中心組學習會,原原本本學習十九大報告精髓,暢談學習體會,謀劃工作思路,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通過學習,大家一致認為,黨的十九大報告主題鮮明、思想深邃,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氣勢恢弘、催人奮進,通篇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光芒,通篇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成果、實踐成果、創新成果,通篇激勵著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堅定信心。全省民政系統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就是全面深入持續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用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為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龍江篇章不懈奮斗。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無論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還是一名民政干部,都應當為國家富強感到自豪,為躬逢盛世感到驕傲。
我們理解,新時代之“新”主要體現在四方面:一是新起點。過去五年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取得了歷史性變革,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二是新理論。我們黨與時俱進進行重大理論創新,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三是新判斷。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深刻變化,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四是新征程。我們站在了“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進入新時代,我們黨的歷史使命,就是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
新時代撲面而來,我們應當滿懷激情地擁抱這個偉大的時代,做時代弄潮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信不移地勇敢擔當起我們新的使命,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基本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只有這樣才能不負崗位、不負人生、不負這個偉大的時代。
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是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這個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民政人必須認識到,對美好生活需要最迫切,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感受最深切的群體,絕大多數是民政服務對象。因此,新時代民政承擔著比以往任何歷史時期更加重要和光榮的使命。可以從三個維度理解:
——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維度理解,民政發揮著最基礎的作用。十九大報告在強調“堅持人民當家作主”時,將“堅持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作為四項基本制度之一進行了重申;針對基層政權建設提出了“鞏固基層政權,完善基層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的要求;針對社區建設作出“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的部署。在講到“鄉村振興戰略”時,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并要求“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每一項部署都與民政工作息息相關,村委會、居委會作為基層自治的最基本單元,在完善基層民主中的基礎性作用將更加凸顯;社區、社會組織和社工“三社聯動”模式日趨成熟,也將在改善基層治理、服務群眾生活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從解決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維度理解,民政承擔著更艱巨的任務。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就是民政人的奮斗目標,哪里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哪里就需要民政來兜底、來補位、來保障。長期以來,民政擔負著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社會救助、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優撫安置、救災救濟、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區劃地名管理、婚姻登記、收養登記、殯葬管理、老齡工作、困境兒童關愛保護、社會工作及福利彩票發行等多項職能。隨著社會發展民政職能還在不斷拓展,鄉鎮服務能力建設、社會智庫、宗教場所登記管理等新任務還在探索之中,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殯葬服務等改革事項還在持續深入推進,涉及系統、行業的安全管理任務日趨繁重。這些既是對民政工作的挑戰,也為民政事業發展帶來新的歷史機遇,積極回應人民新期盼,民政才有新作為。
——從堅守民生底線、增進人民福祉的維度理解,民政肩負著更光榮的使命。民政的核心理念就是“民政為民、民政愛民”,主要工作就是為民解困、為社會弱勢群體代言,服務對象大多是弱勢群體,是最困難、最需要幫助的人。因此,民政就是民生保障網中最堅韌的“繩索”。從民政自身看,工作點多、線長、面廣、事繁,尤其是基層一線,工作力量不足問題十分突出,滿負荷、超負荷工作已成常態。但是,無論多苦多累多難,民政人都要做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不做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以一種舍我其誰的精神,勇敢、積極、主動擔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新使命,埋頭苦干,不斷創造民政事業的新輝煌。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使命必然呼喚新作為。全省民政系統將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密結合省第十二次黨代會部署,緊密結合省委深化改革重大舉措,緊密結合省委、省政府轉變作風系列要求,緊密結合民政工作實際,努力展現民政新作為。
(一)在兜底固網上有新作為。按照十九大報告“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要求,繼續完善社會救助、防災減災救災、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殘疾人保障等各項救助保障制度,推進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銜接,在托底線、補短板、強弱項上下功夫,編密織牢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安全網,讓每一項惠民安民政策都能夠落地生根,讓每一名困難群眾都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無人掉隊。
(二)在社會治理上有新作為。認真貫徹落實十九大關于“鞏固基層政權,完善基層民主制度”“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等部署,不斷加強基層政權建設,持續深化基層群眾自治,大力創新社區治理,深入推進社會組織管理制度改革,積極有序發展社會工作、志愿服務,動員人民群眾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三)在優撫安置上有新作為。按照十九大報告“完善優撫安置制度”“組建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等要求,不斷完善優待、撫恤、褒揚、安置和服務制度,積極解決優撫安置政策落實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以實現就業為導向,強化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提高服務質量,幫助生活困難轉業志愿兵就業、再就業和創業,并通過社會救助等手段緩解他們家庭的困難,確保退役士兵群體穩定。
(四)在社會服務上有新作為。按照十九大報告“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等要求,積極順應人民群眾對過上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發展社會養老服務,不斷拓展社區服務,持續優化行政區劃設置,大力推進地名普查成果轉化應用,加強婚姻服務,規范殯葬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尤其是廣大民政服務對象多樣化多層次需求。
在一個新的偉大時代開啟的歷史性時刻,民政人自當勇立潮頭,激情擁抱新時代,勇擔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在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歷史進程中展現新作為,作出新貢獻。
責任編輯/徐朝 xuzhao@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