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明
始終使黨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
■張志明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黨的建設和黨的領導的重大創新,對于推進新時代執政黨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意義重大而深遠。
黨的建設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系統回答和解決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究竟需要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才能建成這樣一個黨這一關鍵性的課題,提出了新時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目標、主線、科學布局和八項具體的黨建工作部署,實現了執政黨建設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
首先提出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的目標。黨的建設目標問題,歷來都是黨的建設首先需要厘清理順的重大課題。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中,明確新時代黨的建設目標是“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其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是黨的先進性要求和與時俱進的品質體現;“人民衷心擁護”是黨長期執政的根本法理道義支撐;“勇于自我革命”是一黨長期執政必須具備的刀刃向內的憂患意識和革命精神;“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是針對新時代必然遇到的越來越復雜艱巨的執政風險考驗,黨必須要具備的拒腐防變能力和執政能力;“朝氣蓬勃”是黨應該始終具備的帶領人民干事業的精神面貌;“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是黨的根本屬性,是說無論黨面臨的執政環境、形勢和任務有多大變化,黨永遠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中國共產黨,永遠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中國共產黨,永遠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先鋒隊的中國共產黨,永遠是與中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中國共產黨,永遠是與中國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中國共產黨。
黨的建設的主線和科學布局所解決的是怎樣把黨建設成為黨的建設目標所規定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問題。要想順利達到黨的建設目標,必須有一條正確的清晰的黨的建設主線。新時代黨的建設的主線是,“以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為主線”。與原來黨的建設主線比較,把“執政能力建設”直接改為“長期執政能力建設”,更聚焦黨的一切建設都必須著眼于黨的長期執政和國家長治久安,都必須標本兼治,都必須著眼子孫后代。這再次體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登高望遠的歷史擔當。
新時代黨的建設主線確立以后,如何圍繞這條主線進行黨的建設科學布局,就成為新時代黨的建設要繼續回答和解決的課題。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中做了如下表述,即“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以調動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著力點,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這一布局突出強調了政治建設在新時代黨的建設中的首要地位。第一次把紀律建設寫進了黨的建設新的五大建設,第一次把制度建設深刻融入貫穿到了黨的新五大建設中,而不再與原來四個建設并列,而且把反腐倡廉建設從并列的原五大建設中抽出來,專門以反腐敗斗爭加以表述。這些創新和變化充分體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新理念新戰略和新實踐新要求,在五大建設內在的邏輯連接上更加順暢,理論上也更加自洽圓滿,使以后黨的建設實踐有了更加明確的重點指向。
新時代黨的建設思想還提出了今后八個方面的黨建工作部署,把黨的建設新時代布局落地生根,變成了具體的黨建工作和能力建設要求。一是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二是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三是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四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五是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六是奪取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七是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八是全面增強執政本領。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實現黨的建設重大創新的同時,也實現了黨的領導的理論與實踐創新。
一是對黨的領導與黨的建設的關系做出了更清晰的闡述。從來都是緊緊圍繞黨的政治路線進行黨的建設,從來都是把黨的建設與我們黨所領導的事業緊密聯系在一起。這是我們黨寶貴的歷史經驗。因此,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必須全面加強黨的建設,不斷增強黨的凝聚力、戰斗力。而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最終要落腳到增強黨的領導力、號召力,確保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我們黨要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始終成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自身必須始終過硬。
二是把黨的領導的地位作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時代黨的領導理論把黨的領導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黨對自身建設的領導,一個是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這兩個部分黨的領導的重要性都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方面,突出強調黨的領導對黨的建設特別是對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性,指出全面從嚴治黨的核心是加強黨的領導。過去黨的自身建設中出現的管黨治黨寬松軟問題,根本上是黨對自身建設領導弱化的問題,是沒有履行好各級黨組織的政治領導責任問題。所以,全面從嚴治黨的首要工作就是首先從全面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主體責任開始,切實解決長期以來存在的“一手軟一手硬”問題,把黨的建設作為各級黨的書記的首要責任和第一政績,做到了責任到位、問責到位、激勵到位。另一方面,突出強調黨的領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特殊重要性。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中,開宗明義第一句話就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強調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強調要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在國家治理體系的大棋局中,黨中央是坐鎮中軍帳的“帥”。這是對黨的領導的重新定位,這是對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領導核心地位的重新定位,把黨的領導的重大意義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三是發展豐富了黨的政治領導理論。形成了新時代黨的政治領導理論體系,黨的政治領導、政治能力、政治建設、政治意識、政治生活、政治文化、政治生態和講政治,相互構成了一個系統的政治領導生態鏈條。首先是黨的政治領導的定位。黨的領導首先是黨的政治領導。這是對黨的政治領導功能的科學定位。政黨組織的領導必須首先是政治領導,但政治領導不是說黨只能領導政治建設和政治工作,而是指黨作為政治組織,必須首先對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實行政治領導,這就是“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的意義所在。這一定位也使新時代執政黨與國家政權的關系立刻清爽起來,黨政需要分開的是功能和職能,而不是黨政分家。其次是對新時代黨的政治能力建設做出了結構性安排。打鐵還需自身硬,首先是自身政治能力過硬。要增強政治領導本領,必須堅持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科學制定和堅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落到實處。也就是說,全黨必須著力于提升黨的思維能力、政策能力和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駕馭能力,這樣才能把新時代黨的政治領導功能落到實處。第三,提升政治能力的保證是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必須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黨的建設的首位,必須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如果一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不講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如果不能以高度自覺的政治意識和卓越的政治能力去講好政治,想要長期執政是難以想象的。因此,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對過往有撥亂反正的價值,對當下和今后提升黨的政治能力也會提供強大動力支持。第四,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前提是增強黨的政治意識,必須提高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政治意識的高度自覺,必須把講政治與開展嚴肅的黨內政治生活結合起來,形成我們黨講政治、煉黨性、礪品格的大熔爐,進而通過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的結合和同向發力,以制度化、程序化和具體化的方式確保黨的政治生活的嚴肅性,確保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第五,要把全黨的政治意識升華為黨內政治文化,內化為全黨的內心信念,外化為全黨的行為自覺,實現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講政治的知行合一。久久為功,逐步凝聚為全黨的政治生態,沉淀為全黨的政治自信和政治定力。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黨的建設教研部主任、教授)
責任編輯/劉淑濱liushubin@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