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雪
深刻認識黨的十九大的重大意義和歷史貢獻
■吳小雪
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舉國期待,世界矚目。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斷、理論概括和實踐總結,確立的重要指導思想,作出的重大決策和重大戰略部署、勾勒的光明政治前景將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動畫卷中徐徐展開。當前,深入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大的重大意義和歷史貢獻,對于全黨、全國人民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黨中央周圍,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邁進新時代,踏上新征程具有重要意義。
新時代標示新方位。科學認識和系統把握時代發展變革規律性,是馬克思主義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重要立場、觀點和方法。正是因為有了對不同時代構成基礎、時代中心問題、時代發展道路的科學分析和把握,馬克思主義才能在17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實現與時俱進和創新發展,始終保持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也正是因為有了對馬克思主義時代觀的正確繼承和科學運用,中國共產黨在96年的發展歷程中,才能正確認識和把握不斷變化發展著的時代特征,準確確定我國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進而做出正確的政策選擇。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對時代問題的正確把握和準確回應,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偉大飛躍的根本前提,也是中國共產黨保持長期執政地位的成功密碼。黨的十九大在系統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取得全方位、開創性歷史成就和深層次、根本性歷史變革的基礎上,深入觀察、科學判斷世情國情黨情的新變化,鮮明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指出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做出更大貢獻的時代。這個重大政治判斷清晰標注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上、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所處的歷史方位和現實坐標。明確提出了新的歷史方位上的歷史任務和奮斗目標,具有舉旗定向的重大政治意義。
新矛盾提出新任務。矛盾分析法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主要內容,也是貫穿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重要思想方法。馬克思認為矛盾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屬性和本質的特征,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等一切事物變化發展的過程,是推動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中國共產黨把這一基本原理同中國社會發展實際相結合,與時俱進地調整、深化對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從黨的八大對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社會主要矛盾的正確判斷,到八屆三中全會對這一判斷的錯誤偏離,再到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將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確定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并長期堅持這一提法。我們黨在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中,更加充分地認識到正確判斷和把握社會主要矛盾的重大意義。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不斷變化,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也在悄然積累著量的變化,據有關資料顯示,在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報告起草過程中,就有人提議修改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表述,但因時機還不成熟,未有定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靈活運用矛盾分析法,準確把握黨和國家各方面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堅持問題意識、問題導向,盯準突出矛盾和突出問題發力,推動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推動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質的變化。黨的十九大準確判斷我國社會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的新特點和新變化,準確回應人民群眾的新要求和新期待,準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階段性特征,做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大政治判斷。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凸顯了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點要求和重點任務。準確認識和理解這一重大政治判斷要把握三方面要求:一是必須牢牢把握三個沒有變的大前提,即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的根本要求沒有變;二是必須明確新時代推動發展的重點任務,即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三是必須明確發展的根本方向,即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新時代孕育新思想。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任何偉大的思想都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都是特定時代和歷史的產物。關于這一點,恩格斯做過經典的論述,他說:“每一個時代的理論思維,從而我們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各項事業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提出了新的時代課題。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有著高度的清醒和敏銳的感知,他說:“當前,全黨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如何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我國發展起來后不斷出現的新問題。”這些問題表現在方方面面,比如在經濟發展方面,我國進入了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階段,經濟增長速度下滑,經濟下行壓力急劇增大;在政治發展方面,隨著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和民眾政治意識的普遍增強,對發展民主法治的呼聲愈加強烈。然而現實中,我們的民主法治建設步伐遠遠落后于經濟發展速度,一些領域法治不彰,公平正義缺失,嚴重沖擊人民對民主法治的信仰;在文化建設方面,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改善,人們對精神文化的追求與日俱增,但是在這方面,我們一直以來缺乏強有力的回應和引導。加之理想信念教育、精神信仰培育的缺位、乏力和社會思潮日益多元多樣,文化和價值觀建設成為了一個不爭的短板。信仰缺失、精神迷失成為我們擺脫物質貧困后,面臨的新的“精神貧困”;在社會建設方面,巨大的貧富差距,在新媒體時代的傳播和渲染下,不斷挑動著國人的敏感神經,銷蝕著改革開放帶來的普遍性物質紅利。不斷增加的群體性事件,不斷曝光的不同階層群體間矛盾糾紛,嚴重撕裂著社會情緒,威脅著社會的和諧穩定,叩問著社會主義的本質;在生態建設方面,我們對自然界的過往勝利,不斷遭到大自然的報復,甚至已經嚴重威脅到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在黨的建設方面,信仰信念缺失、黨內風氣不正、腐敗現象蔓延、黨員脫離群眾等一系列嚴重問題直接威脅到黨的執政地位。應對這些重大挑戰、重大風險、重大阻力和重大矛盾,迫切需要新的理論指導。五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個孕育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偉大指導思想,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必將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書寫新的輝煌篇章。
新思想指導新實踐。偉大的時代催生偉大的理論,偉大的理論指導偉大的實踐。黨的十九大用“八個明確”和 “十四個堅持”高度概括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這些理論創新成果,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一系列基本問題,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了新的科學內涵,豐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時代課題。具有極強的系統性、全局性、戰略性、引領性、前瞻性,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但是偉大的思想從來不局限于解釋世界,還致力于改造世界。在習近平新時代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黨的十九大報告堅持問題導向、強化問題意識。從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等八個方面具體闡述了未來黨和國家主要工作的實踐方向和實踐路徑,展現了鮮明的實踐品格。為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提供了行動指南。
新目標描繪新藍圖。“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根據黨和國家事業所處不同發展階段,與時俱進地調整發展目標,制定發展戰略,繪就發展藍圖,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中一以貫之的重要經驗。上世紀60年代,毛澤東提出了分兩步走,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在總結和反思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分三步走的總體構想,黨的十五大以來,著眼新的歷史階段,江澤民提出了“新三步走”的發展戰略,一路走來,中國共產黨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歷史接力中不斷調整自己的奮斗目標,并以此引領全國人民創造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業績,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歷史飛躍。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順應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出了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目標,引領中華民族走向了從大國邁向強國的新征程。黨的十九大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既要為實現近在咫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進行謀劃部署,又要為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進行長遠設計。在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的基礎上,黨的十九大鮮明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兩步走”的戰略安排,即第一階段,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個新的戰略安排不僅把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時間表提前了15年,更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更加全面、更高質量的現代化建設目標,為我們描繪了更加清晰、更加美好的現代化建設宏偉藍圖。
新藍圖引領新征程。“功崇惟志,業廣惟勤。”任何美好的藍圖,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離不開篳路藍縷、手胼足胝的艱苦奮斗。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我們既面臨著重要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偉業將進入最重要的攻堅期,對這個時期我們將面臨的困難,習近平總書記有著形象的比喻,他說“就像登山,越接近頂峰,空氣越稀薄,山勢越陡峭,條件越險惡,體力消耗越大。”黨的十九大在回顧成績的同時,也清醒地指出,我們的工作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主要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實體經濟水平有待提高,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社會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會矛盾和問題交織疊加,全面依法治國任務依然繁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強;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依然復雜,國家安全面臨新情況;一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需要進一步落實;黨的建設方面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在新長征路上不得不跨越的“雪山”“草地”,不得不征服的“婁山關”“臘子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實現黨的十九大確定的發展目標和宏偉藍圖,需要全黨全國人民鍥而不舍、馳而不息的艱苦奮斗。
新時代提出新使命。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民族的前途命運扛在了自己肩上,就把人民的共同夢想書寫在了高揚的旗幟上。96年來,無論是弱小還是強大,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黨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團結帶領人民歷經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說,中國共產黨不僅是一個執政黨,更是一個使命黨。正是因為承載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和偉大夢想,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才能前仆后繼、一往無前,才能永葆朝氣、砥礪前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接過歷史接力棒,不負人民重托,無愧歷史選擇,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不忘初心,繼續前行。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黨的十九大在繼往開來、承前啟后的歷史貫通中又一次莊嚴宣誓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就是不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這一偉大歷史使命具體到行動上,就是要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發揚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不斷奪取偉大斗爭新勝利;就是要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確保我們黨始終成為自身過硬的時代先鋒、民族脊梁,始終成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就是要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要更加自覺地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
新使命貫穿新要求。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作用,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黨的十九大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個歷史背景和時代方位,著眼于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的歷史使命,對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進行了全面全新的戰略部署。一是提出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以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為主線,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堅定理想信念為宗旨,以調動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著力點,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這個總要求從主線到統領,從根基到著力點,從總布局到總目標,鮮明體現著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所取得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實踐創新,是馬克思主義黨的建設理論在中國共產黨治黨治國實踐中的又一次重大飛躍,必將引領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煥發全新活力。二是對一些重要問題做出了鮮明回答。大會把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全面推進從嚴治黨實踐中取得的成功經驗和重大成果,比如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一思想、統一行動,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等內容寫入黨章,明確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大優勢,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作為一個重大政治原則寫入黨章。明確提出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等根本要求。這些觀點和論斷義正辭嚴、擲地有聲、振聾發聵,有力地回應了國內外一些別有用心的質疑,彰顯了擁有8900多萬名黨員的全球第一大黨,在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問題上愈加成熟、愈發強大的政治定力和政治自信。
夢在前方,路在腳下。自勝者強,自強者勝。黨的十九大自信而又堅定地向黨內外、國內外宣示了新時代我們黨將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擔負什么樣的歷史使命、朝著什么樣的目標繼續前進的根本問題。唱響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和歷史擔當,是鼓舞人心的政治宣言,是催人奮進的壯麗詩篇,也是開拓前進的實踐誓師。全黨必須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科學判斷和戰略部署上來,牢固樹立“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黨中央周圍,同心同德、共襄偉業!
中共中央黨校研究室)
責任編輯/劉淑濱liushubin@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