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彥澤
以管資本為主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國企改革
■史彥澤
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經濟將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個發展階段意味著我們需要把提高供給體系作為主攻方向,推動我國經濟邁向中高端的發展進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在這樣的一個關鍵歷史時期,國有企業肩負著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大歷史使命和責任。在談到國有企業改革時,十九大報告擲地有聲地指出,“要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促進國有企業保值增值,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這是黨中央為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對國有企業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們黨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踐方面做出的新實踐,用“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代替原來的“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不僅體現出我們黨對國有企業改革的信心和決心,也展現出我們黨在探索國有企業改革方面,正在逐步形成一套更加系統和科學的、以管資本為主的新時代國企改革新理念、新思路和新焦點。
十九大報告指出,“促進國有企業保值增值,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這一重要論斷指明了新時代國企改革新理念——以管資本為主。這一國企改革新理念的形成既是長期國企改革實踐的結果,也是我們黨長期對國有企業在資源配置中作用的最新認識。
回顧國有企業改革近四十年的歷程,我們不難發現,國企改革為提振中國經濟增速、促進社會分配公平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毫無疑問,中國的國有企業是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通過不斷深度推進國企改革,我國成功地在微觀層面改進了我國要素的邊際產出水平、促進了產權制度的逐步完善;通過不斷深度推進國企改革,成功地在宏觀方面實現了要素動態配置效率優化、加快了中國經濟發展動力的轉化。從某種角度來看,中國國有企業改革史就是一部中國經濟改革發展史,國企改革不僅對國有企業本身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通過國企改革的后續外溢效應進一步對中國經濟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從這個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們黨對國有企業在新時代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具有十分清晰的認識,我們未來的改革方向十分清晰,就是要“做強做優做大”。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黨對國有企業改革理念做出了進一步的調整:從原來的以管企業為主轉向以管資本為主。這是我們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對國有企業改革理念上的一次全新調整,也是在我們黨多年實踐的基礎上對國有企業改革做出的一次具有深遠意義的思路調整,它不僅體現出我們黨推動國有企業改革的信心沒有變,優化國有企業結構的決心沒有變,也體現出我們黨將創新理念應用于新時代國企改革,利用以管資本為主的方式進一步推動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進程。
十九大報告強調“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這體現了以管資本為主的新時代國企改革新思路。以管資本為主的新時代國企改革不僅體現了國有資產的資本化管理思路,也體現出部門之間架構關系重構的新思路。
從國有資本上面尋找國企改革的新突破口,通過“推進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來繼續推進新一輪的國有企業改革,是用國有資產資本化的管理思路來解決國資部門管得過多、企業缺乏自主經營權和決策權等問題。從職能上明確了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系的各部分具體職能,國資委為法定出資人,不干預企業的自主經營權和決策權;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負責提高資本配置效率和資本運營收益,對經營性國有企業進行國有資本配置,實現產業優化;經營性國有企業主要是對微觀資本和資產進行配置。這樣三者的權責更加清晰,相互形成制約又彼此在各自領域進行更加合理的資源配置。
另外,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實際上是形成了以管資本為主的監督、投資和運營三級架構,通過以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為核心的方式,實現政企分開、政資分開,這一管理架構變革思路可以讓國有資本具有更廣泛的使用范圍和空間,可以在投資融資、產業培育、資本整合、推動產業集聚和轉型等方面發揮更加積極和正向的作用。除此之外,國有資本可以通過這一新的架構有效地進行股權運作和價值管理,更好實現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目的。
這樣的國企改革新思路既解決了長期困擾國企改革中的微觀不活問題,又提升了國有企業在宏觀方面的既有優勢。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推動國有資產做強做優做大,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這些論斷都體現出以管資本為主的新時代國有企業改革的聚焦要點。
首先,以管資本為主的國企改革聚焦科學解決委托代理問題。長期以來困擾國有企業的問題在于難以有效解決委托代理問題,而以管資本為主的國企改革新理念是通過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特別是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對國有企業的監管、投資和運營三者進行有效區分,從各自不同的職能上解決相互的關系,三者又在整體上形成對國有企業的全面管理,這一切的突破口來自于由管企業為主變為管資本為主,有效降低了委托代理問題給我國資產帶來的風險。這體現了我們黨對國企改革認識的又一次深化。
其次,以管資本為主的國企改革聚焦宏觀和微觀層面的動態資源配置效率。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們黨對于國有企業的要素市場化配置功能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長期以來,人們對于國有企業在微觀資源配置方面的作用一直存在質疑,企業出資人不明確的問題困擾著國有企業在微觀層面的資源配置功能。此次十九大報告確定了以管資本為主的國企改革新理念,這就意味著我們進一步明確了出資人代表,未來的國有資本可以進行更加合理的流動優化配置,可以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微觀主體的經營和決策也更加具有自主性。這不僅使國有企業可以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落實國家產業政策和調整重點產業,也讓國有企業可以更好地利用資本方式在微觀層面具有更多的靈活性。所以,以管資本為主的新時代國企改革在聚焦國企宏觀經濟發展中作用的同時,也更加聚焦微觀方面資本流動,以及宏觀與微觀層面的動態配置效率。
最后,以管資本為主的國企改革聚焦提高對國有企業的監管效率。以管資本為主的新時代國企改革有效推進了國有資產監管機構的職能轉變,科學界定了出資人的職責定位和其監管邊界,這對于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推進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的管理思路解決了國有資產監管機構的“身份”問題,職責也更加清晰,這將有利于其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真實價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的主要矛盾也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們要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國企改革的深化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國有企業是我省經濟主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一定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的相關重要精神,結合我省國有企業的實際情況,上下同心,共同努力,在以管資本為主上下足功夫,不斷推進我省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進程。
(作者系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責任編輯/杜金瑩dujinying@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