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微,劉龑,嚴志文,孫德鵬
昆明醫科大學海源學院,云南昆明 650000
很多人在運動不當的情況下容易發生骨損傷情況,一般發生在小學生和中老年人身上,或者運動劇烈的運動員身上。成年人由于平時不注重身體運動,或者準備活動不充分也極容易發生骨損傷。因此誕生了運動醫學,運動的宗旨是保障運動者的健康,并提供有效指導增強人的體質,對于運動員而言還能幫助其適當提高成績。運動醫學方面主要針對運動引起的在軟骨、關節、韌帶和肌肉等方面的運動損傷。所以,運動醫學的老師醫生既要具備充足的運動嘗試,也要掌握臨床顧及醫學基礎知識,以及生物力學知識等。在臨床技術方面應具備鏡微創手術的醫學技術,理論知識上要掌握結構的構成、功能及運動方式等,才能夠幫助病患合理規劃運動康復療程。隨著醫學發展的與時俱進,近年來,運動對骨損傷的醫學研究也進行了不斷創新與嘗試,并取得了一定的發展。該文就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深入分析。
運動醫學是一門體育與醫學相結合的學科,運動醫學的研究核心主要針對運動與缺乏運動而造成的醫學問題。期望通過運動醫學來提高醫療、預防。康復、訓練和健康運動質量之間的協調關系,最終目的在于使體育運動更好地服務于健康,這對專業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和成績而言,有著重要作用。隨著運動醫學的快速發展,運動醫學的重心逐漸偏向了與臨床實用有關的醫學研究上。其中主要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①運動醫學研究從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轉變,初步建立了細胞形態計量學,并有所發展。定性到定量的轉變使運動醫學研究更加準確,為以后的研究提供更加有效的理論依據。②運動醫學研究從開始的死細胞研究轉變為對活細胞的研究,依靠激光共聚焦顯微鏡實現了對運動骨創傷的更深入探究,為以后的發展提供堅實的硬件支持。③隨著運動醫學研究的深入,對免疫組織細胞化學的研究單位運動性關節末端病發病機制和運動性骨骼肌損傷機制等運動引起的骨損傷問題研究奠定了基礎。④運動醫學逐步深入基因研究階段,在運動型骨骼肌疲勞恢復等方面取得進展。
膝關節損傷較為常見的是前交叉韌帶損傷。大部分發生在劇烈運動的足球或者籃球運動員身上。目前,這方面已取得了一定進展。許多有類似損傷病癥的運動員經康復治療后重返賽場。其中在手術時間方面,發生前交叉韌帶損傷后在兩周內較容易導致膝關節僵硬的問題,所以,應盡早選擇手術避免造成半月板撕裂傷和軟骨損傷的發生。其次,在手術材料的選擇方面,目前對其他異體移植物的選擇,多選用異體骨-腱-骨,這種異體骨的應用效果比較好,由于這種異體骨應用上還存在局限性,在醫學研究方面還需要嘗試對其他異體移植物的探索,以期望能夠通過異體移植物完全替代原有的骨骼部分或者關節部分,保持人的正常運動機能。同時,在手術方式的選擇方面,橫桿固定方式是較為常用的,同時,嘗試應用擠壓螺釘合并墊圈POST的方式對脛骨進行側固定,能夠避免脛骨側隧道擴大,因此有效減少手術的風險。最后,對于單束和雙束重建方面的研究進展,展示并沒有取得更為有效的成就。
針對膝關節運動骨損傷的醫學研究,需要注意的是,在切除半月板時容易導致關節松弛的現象,還有可能使重建韌帶出現再次撕裂。所以,半月板的縫合也成為研究的重點。比如;對于全內半月板的縫合,研究探索新的縫合裝置來減少軟骨損傷的發生幾率,新的縫合裝置能夠使手術時間減短,并且切口少,手術難度也相應降低。而在縫合方式選擇上,垂直縫合能夠較好的承受壓力負荷,水平縫合方式能夠抵抗傷口剪切力,水平縫合方式也是較易掌握的縫合手法。斜向縫合可以將水平和垂直兩種縫合方式的優點進行綜合,從而取得較好的效果。其次,對于半月板的移植時間,如果較早的話對于軟骨能夠起到一定保護作用,有效保證臨床療效。最后,對于人工半月板的臨床探究依然在實驗階段,人工半月板移植能夠起到保護軟骨的作用,但存在骨性關節炎的風險,所以對于這方面還需要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和實踐。
肩關節方面的研究中肩袖損傷在初期的修補療效是比較顯著的,一般12周以后得修復治療上,可能由于肌肉僵硬或容量減小等病理性變化使術后效果變差。另外在眾多的肩關節手術縫合技術中,雙縫線手術的效果最佳,且穩定性最好。雙縫線鉚釘和雙縫線褥式固定點多,操作簡便等諸多優點,幫助患者早日康復。肩關節不穩定涉及到的手術中,通過關節鏡重建的臨床療效有了突破性的改善。但是多向不穩肩關節手術依然是選擇開放性手術,尤其是過度使用導致的創傷性不穩定,若采用關節鏡療效會更差。肩關節疼痛切除遠端鎖骨、切除內緣骨贅和部分軟關節的手術中,通過關節鏡重建的方法遠遠優于開放性手術,且創傷更小。
髖關節的骨損傷醫學研究主要探究引起髖關節疼痛的原因。嘗試了對髖關節鏡下盂唇成形術的治療方法的實驗探究。,采用鏡下的盂唇修復能夠有效避免髖關節穩定性不足的問題。對于踝關節的骨損傷醫學研究并沒有突破性進展,需要進行平衡感訓練等方法來進行康復保健治療,在確認踝關節損傷為慢性踝關節不穩定時可以實施重建。肘關節損傷在運動導致的骨損傷中也是較為常見的,在臨床上一般借助肘關節鏡來避免手術關節僵硬的問題,并借助關節鏡清理病變組織,再用錨定重新固定,這樣的治療方式具有針對性和高效性,能夠起到較好治療效果。對于腕關節的骨損傷治療來講,也是借助關節鏡下清理和治療,對于腕關節背側疼痛和三角纖維軟骨損傷等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腱病的診療研究還停留在初始階段。腱病的發病原因尚未明確,在臨床上多采用保守療法緩解患者疼痛,在嚴重時采用手術治療。
綜上,隨著全民運動浪潮的持續,運動醫學也取得了相應進展。尤其是運動對骨損傷的醫學研究更是在不斷探索和實踐中前行,力求通過醫學探究幫助運動創傷患者恢復運動機能,重返賽場,提高生活質量。骨科運動醫學的發展也推動了相關理論、技術、醫療器械的發展。但就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運動對骨損傷的醫學研究還停留在并發癥預防、手術方式選擇、康復保健技術的制定等問題上,這些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探究。隨著醫學事業的飛速發展,加之,國內外醫學研究的互相交流,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一定能夠建設符合我國特色的運動醫學特色學科。
[1]楊漠源,王龍.運動醫學對骨科運動損傷的新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科學,2012,2(22):32-33.
[2]楊肖杰,夏長所.關節軟骨的損傷與修復:自體移植、基質誘導、內置支架及組織工程化培養[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14(7):1282-1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