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翠明
山東菏澤市立醫院康復科,山東菏澤 274003
腦中風也成為腦血管意外或者腦卒中,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腦部缺血以及伴有出血性損傷的疾病,在臨床治療中較為常見,且該病癥具有發病急促,致殘率以及病死率等相對較高等特點,也是世界公認的主要致死性疾病之一[1]。在臨床治療中,主要將其分為出血性腦中風以及缺血性腦中風,患者普遍伴有腦梗塞情況。同時,腦中風患者后遺癥發生的機率相對較高,主要包括中樞性癱瘓、失語、周圍性癱瘓以及偏癱等情況,其中偏癱又被稱為半身不遂,患者通常表現為面部肌肉、四肢出現活動功能障礙,在腦中風患者的后遺癥中較為常見[2]。該文主要探討分析腦中風患者后遺癥偏癱的早期康復治療效果,以期通過有效的治療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現報道如下。
將該院從2014年2月—2016年9月收治的35例腦中風偏癱患者選取為此次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法將其隨機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患者17例,觀察組患者18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經過CT等相關檢查確診,符合腦中風偏癱的診斷標準。其中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6例,年齡53~76歲,平均年齡(62.3±1.7)歲;觀察組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 8 例,年齡 54~79 歲,平均年齡(64.8±2.1)歲。所有患者的檢查結果顯示,右側肢體發生偏癱23例,左側肢體發生偏癱12例。納入標準:無精神障礙;臟器功能正常;簽署知情同意書;未并發惡性腫瘤疾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治療,患者入院后根據相關檢查結果以及患者身體狀況進行對癥治療,包括常規的藥物治療以及一般性護理,同時對患者的飲食進行一定的控制,做好相關并發癥的預防措施[3];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應用早期康復治療,主要從患者的心理溝通以及活動鍛煉兩個方面開展康復治療,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點:①首先對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告知患者進行康復訓練的重要性以及作用效果,調動患者的參與積極性,使之能夠有效的配合康復訓練工作。②患者取仰臥體位在病床上休息,保持患者的上肢交叉相握,輔助患者進行翻身,翻身時要一手扶住患者的肩膀,另一只手輔助患者的側髖關節。定時進行翻身,能夠減少患者的肢體受到的壓迫,促進患者的血液循環。同時對患者進行肩部按摩,指導患者在臥床時進行指關節以及肘關節等關節功能活動[4]。③指導患者緩慢進行又臥位轉為坐位的運動,患者應當翻身保持側臥位,利用健康的上肢輔助起身,然后保持靜坐狀態,持續反復的鍛煉后,可對患者進行動態平衡訓練,幫助患者逐步的過渡到能夠站立訓練。④患者可進行站立訓練時,指導患者進行站立康復行走訓練,現讓患者對下肢進行康復訓練,保持踝關節彎曲且腳后跟離地反復聯系,或者患者伸展下肢,讓膝關節進行屈伸訓練,鍛煉患者的小腿肌肉能力。之后讓患者獨立在雙杠輔助的情況下進行行走訓練,雙手握住雙杠,保持身體平衡以及重心分布,對患者進行停止間的轉法訓練,在訓練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患者的各個關節的情況,避免運動量過大。⑤根據患者的獨立行走情況,可逐步對患者進行負重訓練,負重訓練過程中要注意患者的安全,避免患者摔倒造成更大的傷害,同時患者可以自行進行轉體、平舉以及下蹲等運動。鍛煉患者的獨立生活能力,例如吃飯、洗漱、上廁所等行為能力[5]。
根據患者治療后的病情恢復情況,對患者進行生活能力以及肢體活動功能的評分,并向患者發放調查問卷,了解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所有調查評分,滿分均為100分,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的恢復情況越好,分數越低表示患者的肢體功能限制,并且生活質量水平較低,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
使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用(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 t檢驗;用率(%)表示計數資料,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改善,通過對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肢體活動功能評分結果統計發現,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能力平均得分為(73.4±3.2)分,對照組患者的生活能力平均得分為(46.3±2.4)分,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8.211,P=0.000 P<0.05);觀察組患者的肢體活動功能評分為(68.1±3.3)分,對照組患者的肢體活動功能平均得分為(37.8±4.1)分,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4.152,P=0.000<0.05)。根據評分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經過早期康復治療后,其肢體活動功能以及生活能力均有很大的提高,促進了患者盡快康復,為患者的正常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過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問卷調查,回收調查結果后,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為(82.5±4.2)分,對照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為(58.8±1.7)分,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比較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1.638,P=0.000 P<0.05)。
腦出中風在臨床治療中較為常見,也是中老年人群發病率較高的病癥,臨床相關數據顯示,腦中風患者的致死率以及致殘率較高。腦中風患者的臨床表現為嘔吐、頭暈、意識障礙、口角歪斜等情況,根據相關研究調查顯示,高血壓患者以及動脈粥樣硬化患者是腦中風病癥發生的常見以及主要原因,除此之外還有心臟病、血液疾病以及糖尿病等都是影響腦中發發生的相關病癥,患者的腦部血液循環出現障礙,從而導致患者的神經功能發生缺損,影響其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肢體活動功能,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同時也為患者的家庭增添了負擔[6]。臨床治療中,目前尚未掌握有效的治療方法能夠幫助患者恢復神經功能缺損,主要通過藥物控制以及有效的護理和康復訓練,幫助患者的肢體活動功能以及神經功能缺損進行一定程度的恢復。根據此次研究結果表明,常規治療對與患者的功能恢復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增強的效果并不明顯,而應用早期康復治療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肢體功能,讓患者能夠獨立的完成日常生活起居,以此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了家庭壓力,促進了患者盡快康復,為患者的正常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各項數據的評分對比發現,組間數據比較結果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于腦中風后遺癥的發生情況,普遍表現為神經功能受到損傷,從而造成患者的部分功能有一定的喪失,而通過有效的護理以及治療,能夠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幫助患者恢復部分肢體功能。
腦中風以預防為主,因為治療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將腦中風的相關預防知識掌握就顯得極為重要,高血壓以及動脈粥樣硬化是引發腦中風的主要原因,根據相關研究結果表明,腦中風患者中約有90%的患者有高血壓病史,而高血壓引起的中風主要是因為患者的心腦血管的結果發生改變,長時間維持高血壓狀態會導致動脈長時間的痙攣,血管壁發生變形后,管壁厚度增加,從而形成了動脈粥樣硬化[7]。高血脂、高血糖等情況也會加速血栓形成,從而對患者的神經造成一定的壓迫。高血壓患者發生腦中風主要是由于未能夠有效的降壓,這與患者服用藥物、心理狀態、個人生活習慣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關系。腦中風患者發生偏癱情況后,若為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以及康復訓練,患者的神經功能缺乏無法改善,可能導致患者永久性癱瘓,對患者及其家庭都是極大的傷害。因此,有效的預防腦中風情況以及在發生腦中風后遺癥時,要提高對疾病的認識以及相關危害性,及時的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法,最大程度的恢復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
綜上所述,早期康復治療能夠有效改善腦中風偏癱患者肢體活動功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其治療效果顯著,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生活壓力以及家庭壓力,幫助患者能夠在后續生活中持續提高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應用。
[1]姜福卿,毛穎出,董春霞,等.腦中風患者后遺癥偏癱的早期康復療效觀察 [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12):2244-2245.
[2]徐業,和智娟,黎紅琴.探討腦中風后遺癥偏癱患者的早期康復治療效果[J].內蒙古中醫藥,2016,35(13):50.
[3]張博,張國鋒,沈洋,等.早期康復治療中風后遺癥療效觀察[J].山西中醫,2015,31(1):30.
[4]徐玉春.針灸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中風后遺癥患者的臨床表現探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35):166-167.
[5]唐莉,閩奇,張春朝,等.中風后遺癥早期針灸及康復治療研究近況[J].中醫臨床研究,2016,8(2):141-142.
[6]徐玉琴,劉梅英.針灸結合康復療法治療中風后遺癥期42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13(16):84-85.
[7]姚貴軒.針灸聯合康復訓練治療中風后遺癥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12):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