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鳳偉
黑龍江省農墾總局總醫院骨科,黑龍江哈爾濱 150001
老年股骨頸骨折為骨科臨床治療中一種極為常見的病癥,目前我國整步入老齡化社會,老年股骨頸骨折發生率逐年呈現遞增的趨勢,在醫學技術不斷發展與進步的時代中,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在憑借自體操作程序簡潔、臨床效果優良等特征,在老年股骨頸骨折治療領域中將傳統保守治療、內固定治療等多樣方法取代,得到了醫患的一致肯定[1]。通常情況下,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又被細化為全髖關節置換術與半髖關節置換術兩種類型。不同的治療手段在臨床中的應用,所取得的成效存在一定差異性,該文2013年11月—2016年12月期間該院骨科收診的90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全髖關節置換術與半髖關節置換術在臨床上的應用效果進行對照分析,希望能夠為老年股骨頸骨折治療方案的編制發揮一定的導向作用,現報道如下。
利用回顧性分析法將該院收治的9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5例。觀察組患者實施全髖關節置換術療法,其中男31例,女14例;年齡63~89歲,平均年齡(77.2±6.3)歲;對照組患者行半髖關節置換術方法,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齡64~91歲,平均年齡(80.3±7.1)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臨床癥狀等一般資料比較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對比性。
1.2.1 手術方法 在對90例股骨頸骨折患者行手術治療之前對其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進行評估,對骨折感染、水腫等并發癥進行相應治療。密切觀測與嚴格控制患者血糖、血壓、心率水平,維持其穩定性。術前與術都應對患者行抗生素治療,以防感染。在手術期間,90例患者均取仰臥位,應用連續性硬膜外麻醉手段。應用采用Hardinge直接外側入路行大轉子前方位置切骨,確保切割的層次性,以及髖關節外露的全面性,關節囊呈T形,外露股骨頸,斷開骸臼韌帶,將骨折的股骨頭提取出來[2]。借用電鋸設備對股骨頸截斷處理,通常情況下截骨在與股骨頸相距1.5 cm位置上。
對照組:拓展股骨髓腔是首要步驟,繼而將事先準備好的股骨柄假體安置其中,同時選用半徑適宜的股骨頭假體;觀察組:研磨髖臼達到剔除臼軟骨的目的,繼而穩固臼杯假體位置(外展 45°,前傾 15°),隨后拓展股骨髓腔,將事先準備好的股骨柄假體安置其中,對髖關節活動度進行檢測,確認沒有障礙以后,沖洗關節腔,負壓引流,行切口縫合術。
1.2.2 術后處理 90例患者行關節置換術治療以后均靜脈滴注3~5 d抗生素以防感染,盡量使髖關節處于功能位,術后3 d后將引流管拔出。遵醫囑服用阿司匹林以防靜脈血栓,術后4 d介入髖關節功能鍛煉,術后4周當其肌力大于Ⅲ以后方可進行負重鍛煉。
采用Harris評分標準對兩組術后恢復效果進行判定,百分制,患者得分越高證明術后恢復效果越優良,同時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髖關節功能恢復時間以及并發癥等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對該研究中所涉及的所有數據信息進行處理分析。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組件對照結果,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3]。
觀察組手術用時為(93.14±4.7)min,術中出血量為 (216±3.2)mL, 與對照組 (89.48±6.3)min、(203.6±12.9)mL 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患者疼痛率為19.8%,與對照組21.7%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年后對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效果進行對比,觀察組優37例(82.2%),良5例 (11.1%),治療優良率為93.3%;對照組優29例(64.4%),良 12例(26.7%),優良率為 91.1%,數據無統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髖關節功能恢復時間(94.5±7.8)d、并發癥出現 3 例(6.7%),1 例患者出現股骨端假體松動,2例患者出現異位骨化;與對照組(82.1±10.3)d、9 例(20.0%),其中股骨端假體松動出現3例,髓臼塌陷、異位骨化、雙極人工股骨頭脫離各2例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個體步入老年時期以后,各類細胞功能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衰弱,免疫力顯著降低,稍不慎就會造成股骨頸骨折,因為骨折位置的特殊性,所以骨折后血液供應能力有所降低,加大了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并發癥發生的概率,治療難度相應增加也是必然的事實[4]。盡快的恢復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發癥發生概率,已經演變成現代醫學領域重要課題。
盡管全髖關節置換術和半髖關節置換術在老年股骨頸骨折治療均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關于兩種治療手段的實用價值一直存在一定爭議[5]。在該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優良率為93.3%,與對照組91.1%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觀察組髖關節功能恢復時間(94.5±7.8)d、并發癥發生率為 6.7%,與對照組(82.1±10.3)d、20.0%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各項數據間接的證實了全髖關節置換術的實效性,值得推廣。
[1]袁海勝.三種髖關節置換術式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療效對比[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14):3958-3959.
[2]林祥波,王建然,李從達,等.骨水泥與非骨水泥微創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5,30(6):569-572.
[3]李尊吉,李旭,張紅.骨折內固定術和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股骨頸骨折的臨床療效對比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2016(22):12-15.
[4]阿布力孜·伊力尼牙孜.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3):33-34.
[5]傅蘭清.前外側微創入路行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武警后勤學院學報:醫學版,2017,26(5):439-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