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姍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北京 102218
隨著醫學界對冠心病的日益重視,很多醫學專家均投身于該疾病的研究中,并認為冠心病的出現一方面可能是因為老年人身體機能衰退,調控能力減弱,另一面則是因為人群生活習慣不規律,營養搭配欠均衡、運動量不足等所致[1]。當前,冠心病的治療方案主要有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2種,但是無論采取何種治療方案,均需要同時配合護理干預,以提高治療效果,具體護理干預綜述如下。
韓俊林[1]指出所謂健康教育即根據冠心病患者臨床路徑程序開展,密切配合治療順序而安排的各項健康教育內容的,選擇患者更易接受的教育方式,充分滿足患者對冠心病相關信息的需求。阮芳等[2]指出:對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方式和內容如下:①制定宣傳手冊,手冊的內容主要包含血糖、血脂、體重、運動控制、吸煙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檢測等,向患者介紹醫院的標準治療方案、治療效果以及隨訪等注意事項;②針對個別文化程度較低的患者,由于他們理解宣傳手冊難度較大,為此可以通過開設電子多媒體課程或者動畫等教育內容,展示的內容應該包含宣傳手冊上的全部內容;③公布專用電話并留固定時間專門用于解答冠心病患者相關知識,及時糾正患者錯誤的行為和觀念,為其制定個性化健康教育方案:④在實施健康教育6個月后,還需要對患者開展1次電話隨訪,主要統計患者終點事件的發生率。
方曉華[3]指出:冠心病患者的預防和治療,重點在于心理護理,心理護理干預是護理人員和患者等人際之間的密切交往,目的是及時解決患者的心理問題,從而協調好各個方面的人際關系,增強患者心理上適應能力,以便更好地配合醫務人員的治療和護理,提高治療已從度,最終達到預防和治療冠心病復發的目的。程霞[4]指出:對冠心病患者實施心理干預,首先要認真向患者介紹冠心病相關知識,當患者在對該病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后,再實施進一步的心理護理。心理護理的內容主要包含:積極傾聽患者的自訴,充分了解患者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了解患者情緒變化,協同家屬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盡量給予患者足夠的支持、關系和鼓勵。護理人員要及時針對患者的心理情緒變化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以便患者能夠自主的面對治療和并且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心理問題,逐步提升患者的心理社會適應能力。
解霞[5]認為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有不良飲食行為,為此必須注重患者的飲食干預,飲食干預的主要內容有:①控制體重和控制每日攝入的總熱量,早餐和晚餐總熱量均為30%,午餐熱量為40%;②控制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提醒患者每日脂肪的總攝入量不能超過總熱量的30%,每日膽固醇的總攝入量不能超過300 mg;③適當攝入蛋白質,冠心病患者每日使用的蛋白質含量以每公斤體重不超過1 g最佳,蛋白質以魚類、牛奶、豆制品最宜;④冠心病患者飲食宜清淡,每日鹽分攝入應低于5 g;⑤及時補充無機鹽、維生素以及微量嚴肅,多食用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適當的運動不僅能夠改變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狀態和精神面貌,還能促進患者血液循環和呼吸功能,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增強纖維蛋白的溶解酶活力,減少血栓的形成。針對冠心病急性期患者,需要絕對臥床休息,當處于恢復期后可以適當運動,對此護理人員應該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和病程指導患者適當參與運動,運動量以患者不感到疲勞為宜。李正芳[6]指出:適當的運動干預能夠增強冠心病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但是患者運動量不可過大,需要結合患者的病情和癥狀制定科學的運動方案,如慢走、慢跑等,主要是因為劇烈運動會給心臟帶來較大的負擔,針對老年患者可以選擇太極拳、氣功等有氧運動。
劉春霞[7]認為護理人員應該認真告知患者用藥事宜,特別是要重點向患者介紹藥物的服用方法、服用劑量、使用禁忌以及用藥期間的不良反應。針對需要長期用藥治療的患者,護理人員要告知患者按時用藥和長期堅持用藥的重要性,并提醒患者在出門時應隨時攜帶硝酸甘油。針對正在服用洋地黃類藥物治療的患者,應密切監測其心律變化情況,控制好藥物的劑量。針對正在應用擴血管藥物治療的患者,需要控制要滴速;針對正在應用抗凝藥物治療的患者,需要注意觀察患者用藥期間是否有出血的征象;針對使用利尿劑治療的患者,需要注意觀察患者電解質和尿量的變化情況。
劉明瑜[8]在研究冠心病和幽門螺桿菌感染二者關系時,發現幽門螺桿菌會參與到冠心病的發病和病情進展中,并且指出針對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冠心病患者自己給予抗感染治療有助于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所以,針對冠心病合并感染患者,在對其實施護理干預時,首先需要耐心向患者闡述感染和病毒、細菌感染的關系,以此提高冠心病發病的認識,提醒患者從主觀上加強防范。另外,提醒患者注意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呼吸道感染,注重個人衛生和飲食,增強自身免疫力,降低感染發生率。
黃麗君[9]指出:對患者實施整體化康復護理干預方案,不僅可以避免患者因為不運動表現出衰弱效應,還能夠改善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功能,降低患者心率水平。康復訓練的形式主要有室內外步行訓練、放松性訓練、力量訓練、呼吸訓練、有氧訓練等等。室內步行可以在跑步機慢跑或者室內慢走,時間控制在半小時作用,早晚各1次。放松訓練方法有包含輕音樂療法、按摩穴位以及放松性按摩等等。輕音樂療法主要為患者播放其喜歡的音樂,以放松其精神狀態,穴位按摩有助于提高患者機體血液循環,改善患者血供狀態。力量訓練主要指的是訓練胸大肌、肱二頭肌、腰背部肌肉等,通常要求在每30 min內重復3~15次動作,呼吸療法即通過調整身體動作或者姿勢,調整呼吸的方法和頻率,以改善患者機體供氧狀態。
綜上所述,近年來我國冠心病發病率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嚴重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為此醫務人員必須抓好冠心病患者的護理工作,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1]韓俊林.健康教育路徑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應用與評價[J].基層醫學論壇,2013,17(9):1172-1174.
[2]阮芳,梁榕,王炎,等.社區健康教育對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 [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15,12(24):600-601.
[3]方曉華.冠心病患者心理護理治療及藥物治療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13,15(2):300-301.
[4]程霞.心理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10):167-168.
[5]解霞,李玉潔.冠心病患者飲食和運動的行為干預分析[J].安徽醫藥,2009,13(10):1291-1292.
[6]李正芳.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6):98-99.
[7]劉春霞.綜合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慢性病學雜志,2015,16(5):586-587.
[8]劉明瑜.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冠心病關系的探討[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8):1599-1601.
[9]黃麗君.整體化康復護理對冠心病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4):279-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