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敬才
帶領農民兄弟為鄉村振興努力
徐敬才
1996年我從牡丹江師范學院畢業。在人人以“鐵飯碗”為榮的年代,我并不滿足于一份固定工作,每天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而是想要生活更加多彩、豐富。看到周邊一些人敢闖敢干富裕起來后,我開始琢磨我的人生第一桶金。我籌借了一筆錢,在村里開辦了一個糖化飼料室(酒坊)。后來的幾年里我養過牛、種過地、開過面粉加工廠、開過木器廠。沒有人領路、沒有什么社會關系,想要發展,可想而知需要付出多少的汗水和辛勤的勞動。不管賠賺,我始終將這視為人生的重要經歷,以樂觀的態度對待。當所有人都勸我“找份穩定的工作得了”,認為我跌得很慘的時候,我卻覺得我又學到了本領,覺得我離成功不遠了。
2007年,穆棱市經濟開發區落戶下城子鎮,為了積極響應家鄉的“招商引資、全民創業”的號召,在進行了大量的市場調查后,我感到節能環保型材料是將來發展的方向。結合農村生產需要,最終確定了以基建材料為主的磚類生產項目,辦理了工商登記、場地租用、土地使用等各種手續,將多年積累的80余萬元資金投入項目建設,購買了近15000平方米的工業用地,建起了廠房,聘請了生產技術人員,創立“穆棱市英才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將各類工業爐渣、煤渣等材料利用起來,生產節能、環保的免燒磚,以滿足下城子工貿園區建設及家鄉建設的需求。我的成功,為農民展現出了一條致富之路——要想“富口袋”,應先“富腦袋”。平時我認真學習黨的方針政策、經濟法規、市場營銷等方面的知識,利用自己掌握的市場信息、技術知識,慢慢帶動了一批農民走種、養、加工和銷售相結合的致富新路子,把過去的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方式逐步轉變成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發展模式,成為致富的領頭雁。
2011年我當選為穆棱市下城子鎮懸羊村村主任,上任后的我更加堅定了為人民服務、帶領老百姓共同致富的信念,為村里的學校修路墊校園,為村民修路,安自來水,為老百姓解決實際問題。懸羊村大部分村民以種植地栽木耳為生,但是土地面積有限,如何能利用有限的土地創造更多的財富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2011年12月注冊成立了下城子鎮懸羊村農民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注冊資金50萬元,現合作社成員55人,固定資產800多萬元。2016年栽培黑木耳2000萬袋,年產量1000多噸,總收入6000多萬元。合作社擁有年加工能力為500萬袋的菌包廠、加工車間、包裝車間及產品展示廳等配套設施,產品暢銷山東、上海、廣東等國內省份。合作社先后獲得黑龍江省和牡丹江市先進合作社等榮譽稱號,我也獲得了黑龍江省勞動模范、牡丹江市青年五四獎章,2015年又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等榮譽稱號。合作社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應歸結于走上了規模化、工廠化、科技化發展之路。
一是依靠科學,實施合作經營,提高抵御風險能力。合作社成立后積極引導返鄉農民加入,先后投資100多萬元,建設科技示范園和農民科技培訓中心,聘請專家對菌農開展食用菌種植技術培訓,到戶到棚指導,提高社員種植技術。實施菌種制作、物資采購、技術標準、回收加工、包裝銷售的“五統一”管理模式,提供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服務,極大保障和提高了食用菌的質量和效益。通過統購統銷,降低了成本,提升了產品質量,增加了社員的經濟效益,合作社成員每袋菌包可比沒有入社成員多收入0.5元左右。二是嚴格規范管理,增強示范帶動作用。制定嚴格的財務管理制度,健全生產檔案。利用合作社的科研、人才、設備、技術、原料優勢,先示范后帶動,向外延伸基地,逐步形成區域特色優勢。實行“富幫窮,強帶弱”機制,成員建菌棚,大家義務出工幫建;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會計制度》進行財務管理,為每個成員設立了個人賬戶,為食用菌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提供組織制度保證。三是加大服務力度,帶動農民共同致富。合作社始終堅持質量第一的方針,推廣優良黑木耳、小孔單片種植、遮陰防雨晾曬等技術。2011年,引進了棚室黑木耳掛袋栽培技術,建設蜂窩式吊袋菌棚240棟,2012年至2016年新建菌棚100多棟,總數現已達到360棟。注冊了“懸羊砬子”牌商標,成功申辦了農業部無公害黑木耳、平菇、金針菇、元蘑、香菇、猴頭蘑認證,全面提高了懸羊村食用菌知名度。實行“盈余按照成員與合作社的交易量比例返還”互助性發展模式進行利益分紅,成員萬袋黑木耳收益,比其他村民增加1000多元,增收比例達13%。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一名農民致富帶頭人,我倍感歡欣鼓舞。今后,我要帶領廣大農民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積極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繼續將合作社的規模擴大起來,增加品種試驗示范沙棘等功能性黑木耳生產,創響“懸羊砬子”品牌。實施廢舊菌包生產炭棒綜合利用,延長產業鏈條,提高食用菌綜合生產效益。同時,還將創建網店,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在懸羊合作社的帶動下,進一步擴大穆棱市食用菌栽培規模,力爭總量達到6億袋,發展刺五加、沙棘、富硒等功能性木耳,以及元蘑、香菇、猴頭菇、滑子蘑等特色品種。將合作社建成帶領農民共同致富的“新引擎”和“助推器”,走出一條建一個合作社、興一個產業、活一片經濟、富一方百姓,合作社與農民社員共享經營成果的“雙贏”之路。
責任編輯/徐朝xuzhao@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