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英
日照市莒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日照 276500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當前我國臨床醫學中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種類之一,患有該疾病的患者若沒有及時接受治療,很有可能會引發遠期肺功能不全以及致使性肺梗死等嚴重并發癥,對患者的生命健康與生活質量造成十分嚴重的影響。近年來,隨著人們生產方式的不斷變化,該疾病的發病率正呈現出逐年上升的發展趨勢[1]。該次實驗研究選取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62例,分別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為患者提供治療,對比不同治療方法下患者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將納入該次實驗研究范圍的62例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觀察組患者共計32例,其中女性患者19例,男性患者13例,年齡最大79歲,年齡最小21歲,發病時間最長29 d,最短1 d。右下肢11例,左下肢21例。腦梗塞2例,腎病5例,惡性腫瘤7例,術后與骨折13例,原因不明5例;對照組患者共計30例,其中女性患者14例,男性患者16例,年齡最大77歲,年齡最小20歲,發病時間最長32日。右下肢12例,左下肢28例。腦梗塞2例,長期中心靜脈置管3例,腎病4例,惡性腫瘤8例,術后與骨折10例,原因不明3例。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 觀察組 為觀察組患者提供經足背靜脈加壓溶栓治療。對照組患者在完成患側足北靜脈穿刺后,稱取生理鹽水100 mL,另稱取尿激酶20~30萬單位,將其深入生理鹽水中,利用血壓計袖帶包扎在患肢大腿處,充氣加壓,每充氣10 min后,放氣5 min。
1.2.2 對照組 為對照組患者提供常規治療,通過靜脈輸入的方式為患者注射與觀察組同樣劑量的尿激酶,每日是分4次輸入。在為患者提供溶栓治療的同時,通過皮下注射的方式,為患者注射0.4 mL低分子肝素,連續注射7 d,每12時間注射1次。再為患者提供華法令口服藥物抗凝治療,治療周期6個月。
該次實驗中統計學分析所采用的分析軟件為SPSS 14.0 統計學軟件,在計量資料方面,(x±s)表示,以 t檢驗的方式進行比較分析,以[n(%)]對,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納入該次實驗研究范圍的32例觀察組患者接受治療前大、小腿周徑縮小長度為(4.1±2.2),接受治療后大、小腿周徑縮小長度為(3.8±2.0);納入該次實驗研究范圍的32例對照組患者接受治療前大、小腿周徑縮小長度為(3.0±1.5),接受治療后大、小腿周徑縮小長度為(2.4±1.4)。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前在大、小腿周徑縮小長度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經過治療后在大、小腿周徑縮小長度方面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該次實驗研究范圍的32例觀察組患者經過治療1個月后彩超診斷提示共有19例患者完成通暢,完全通暢率為59.4%。完成治療6個月后彩超診斷提示共有16例患者完成通暢,完全通暢率為50.0%;納入該次實驗研究范圍的30例對照組患者經過治療1個月后彩超診斷提示共有9例患者完成通暢,完全通暢率為30.0%。完成治療6個月后彩超診斷提示共有6例患者完成通暢,完全通暢率為20.0%;兩組患者在完成治療第1個月、第6個月在完成通暢率方面的指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2例觀察組患者在完成全部治療后共出現6例復發病例,為其提供二次足背靜脈溶栓治療,均痊愈出院;30例對照組患者在完成全部治療后共出現8例復發病例,為其中的2例患者提供抗凝治療,為其余6例患者提供足背靜脈溶栓治療,均痊愈出院。
靜脈血栓栓塞是外科多發類疾病,經調查研究發現,髖部骨折、全膝置換術、多發性創傷、髖關節置換術、心腦血管意外患者存在50%左右的可能性會患上靜脈血栓栓塞疾病;神經外科手術、脊柱操作、前列腺切除術以及心肌梗死患者患上該疾病的可能性則為20%左右。靜脈血栓栓塞疾病的治療方法主要為手術、溶栓以及抗凝等。以往所采用的單純抗凝治療方法有效率不高,存在引發下肢血栓蔓延的現象。雖然傳統手術治療方法也有著一定的保存深靜脈瓣膜以及恢復深靜脈主干通暢的效果,然而患者術中出血量較多并且手術創傷大。經調查研究發現,傳統手術治療方法在起到溶栓治療效果的同時也會給患者靜脈內皮細胞造成比較嚴重的破壞,該治療方法通常只適用于溶栓禁忌證以及股白腫患者[2]。隨著我國臨床醫學的不斷發展,將抗凝治療與溶栓治療結合起來已經成為治療靜脈血栓栓塞疾病的主要方法。
導管內溶栓治療能夠充分激活纖溶酶原,能夠對血栓起到直接的治療效果,并且在病灶局部會形成一個較高濃度的藥物環境,相比于全身溶栓治療來說,患者全身藥物濃度相對較低,避免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需要為患者提供適用的消炎治療,調整患者的包含結構,做好各方面的護理工作。患者在完成治療后,需要為患者提供電話隨訪服務,了解患者的康復情況[3]。
經調查研究發現,納入該次實驗研究的觀察組患者在經過治療后所取得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為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提供經足背靜脈加壓溶栓治療能夠有效縮小患者大、小腿周徑,改善患者的疾病預后,臨床價值值得推廣。
[1]曾昕明,王鵬程,趙軍.經足背靜脈加壓溶栓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J].當代醫學:學術版,2008,11:26-27.
[2]陳亮,顧建平,何旭,等.經導管溶栓與經足背靜脈溶栓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對比分析[J].中國醫療設備,2014(12):39-42.
[3]崔永吉.兩種不同途徑(置管溶栓與系統溶栓)在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效果的臨床分析[D].河北醫科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