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晨

補腎是一個十分受關注的話題,很多人覺得自己腎虛,也不去醫院證實,就胡亂給自己補,各種方法都用盡了,情況卻不見好轉。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是人體生殖發育的根源,臟腑功能活動的原動力。
目前人們常說的“腎虛”,如遺精、陽痿、早泄、性冷淡、不育、不孕等,實際上是狹義的腎虛。廣義上的腎虛包括一系列的全身癥狀。
中醫所指的腎虛有很多種類,其中最常見的是腎陰虛、腎陽虛。
腎陰虛表現為口干舌燥、失眠多夢、心情煩躁、腰酸膝軟、手足心熱、耳鳴頭暈等癥狀,女子會出現便秘、經少甚至經閉等表現。腎陽虛表現為面色白或黝黑、腰膝酸痛、精神不振、手足冰冷、畏寒怕風、腹瀉、身體水腫等,女子會出現不孕、遺尿、水腫、性欲低下等癥狀。
艾灸是一種使用燃燒后的艾條懸灸人體穴位的中醫療法。
中醫認為,艾灸療法具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
艾灸補腎適用于大多數人,尤其是中老年人。中老年人由于年齡的關系,陽氣日衰,艾灸是扶助陽氣的好方法。
神闕穴就是肚臍眼,又名“臍中”,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它位于命門穴平行對應的肚臍中。灸此穴有溫補元陽、健運脾胃、復蘇固脫之養生功效。常灸神闕穴,可起到強壯體質、延年益壽作用。
關元穴關元穴位于腹正中線上,臍下3寸處。灸此穴有溫腎健脾、補益固脫、散寒止痛、調經養血、保健延年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療陽痿早泄、小便頻數等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月經不調、產后出血等婦科常見病,腹脹、腹痛、腹瀉、便秘等胃腸系統疾病。
氣海穴氣海穴位于人體的下腹部,在肚臍下1.5寸。灸此穴有壯元陽固虛脫、培補元氣、回陽益陰、調和營衛、延年益壽、抗衰防疾的作用。氣海穴和關元穴在人體下腹部,共同保護著生殖系統。下腹部是女性子宮、男性精囊藏身之處,都是極其重要的部位。古人說“氣海一穴暖全身”,強調該穴的保健養生作用。但陰虛者慎灸此穴,孕婦禁灸此穴。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足三里穴是胃經的合穴,具有氣血雙補作用,能增強人體免疫力,增強體質。此穴能夠調理脾胃、補中益氣、補腎壯陽,對調理脾胃虛弱等有幫助。
涌泉穴涌泉穴在人體足底,位于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跖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后2/3交點上,乃是腎經的首穴。艾灸此養生穴位,具有很好的補腎強體功效。
選好穴位后,將艾條點燃,在距穴位2~3厘米處施灸,待局部有溫熱舒適感覺,即固定不動,可隨熱感而隨時調整距離。每次灸10~15分鐘,以灸至局部稍有紅暈為度,隔日或3日1次,長期堅持。
1.極度疲勞、過饑、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或女性經期忌灸。
2.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3.無自制能力的人忌灸。
4.艾灸后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因為艾灸完畢,全身毛孔打開,易受寒涼。
5.艾灸后要喝較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水溫可以稍微高點,有助于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6.如若不小心灼傷皮膚,局部出現小水泡,要注意勿擦破,可任其吸收,勿擠壓、抓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