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婦科主任醫師 劉國紅

卵巢位于盆腔的深處,良性腫瘤即使長得比較大也多數沒有臨床癥狀,而出現臨床癥狀被發現的多數是卵巢癌。很多卵巢癌患者是因為出現腹脹、腹水、厭食等消化道癥狀就診而被發現的,這時疾病多已進展到晚期。這種狀況也造成了大家對卵巢腫瘤的恐慌。隨著健康體檢的普及,卵巢囊腫的發現率增加,就此做一介紹,旨在消除一些不必要的擔憂。
首先,很多患者體檢發現的卵巢囊腫不大,是否需要治療呢?這種情況下首先要排除卵巢生理性囊腫的可能,也叫卵巢瘤樣病變,以濾泡囊腫及黃體囊腫最常見,大小一般不會超過5厘米,囊性,壁薄。它是增大的卵泡及排卵后的黃體形成的囊腫。所以如果B超是在排卵期前或月經周期的后半期即黃體期做的,卵巢上的囊腫可能是這兩種。如何鑒別?可在月經剛干凈時復查陰道超聲,此時卵巢上的卵泡還沒有開始發育,也不會有形成黃體囊腫的可能,所以如果是這兩種囊腫,會自然消失的。有些患者發現了卵巢囊腫就被忽悠著吃藥,然后月經后復查B超,囊腫沒了,似乎是吃藥消除的,其實不吃藥它也會消失的。
通過上述介紹,您應該知道復查卵巢腫瘤的時間最好在月經周期的第1周內。如果這時做B超卵巢上發現囊腫,提示卵巢腫瘤的可能,治療需根據腫瘤大小、可疑診斷、腫瘤標志物等檢查結果決定。
卵巢囊腫中最常見的是卵巢上皮性腫瘤,B超多表現為囊性包塊,持續存在或逐漸增大,囊腫大小超過5厘米的建議手術治療。但這一標準也需個體化對待,比方說對絕經后的女性,其卵巢上如果有囊腫,傾向于積極處理,不能等到長到5厘米再手術,因為絕經后的卵巢處于萎縮狀態,如果出現包塊,惡性可能相對增加,所以即使出現小的囊腫也建議積極治療。另外,如果腫瘤標志物有異常,或B超提示囊腫血流信號豐富或囊內壁有乳頭樣結構,均提示非良性腫瘤,即使囊腫不大也要積極手術。
卵巢囊腫的治療方式多數可選擇腹腔鏡手術,根據患者的年齡,年輕患者行卵巢囊腫剝除,近絕經期或絕經后患者行患側附件切除,術中盡量完整剝除腫瘤。切除的腫瘤常規行快速病理檢查,根據快速病理檢查結果決定下一步治療。如果術前高度懷疑卵巢惡性腫瘤,且卵巢腫瘤較大,可考慮開腹手術。
還有一類比較常見的卵巢腫瘤是畸胎瘤,很多患者認為這種腫瘤是天生的,其實不是這樣。畸胎瘤只是來源于卵巢生殖細胞的腫瘤,并不是一出生就有的。所以有少數畸胎瘤手術后還會復發。畸胎瘤多含有脂肪組織,在B超下會表現為特異性的強回聲光團,所以多數畸胎瘤可以用B超診斷。畸胎瘤診斷基本確定后需及時手術治療,手術方式的選擇同上皮性腫瘤。畸胎瘤多數為良性,即成熟性畸胎瘤;未成熟畸胎瘤為惡性,占畸胎瘤的1%~3%。成熟性畸胎瘤也可惡變,發生率為2%~4%。
另外一種較常見的長在卵巢上但并不屬于卵巢腫瘤的是卵巢巧克力囊腫(簡稱“巧囊”),它屬于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范疇,是子宮內膜異位到卵巢上形成的囊腫。每次月經時,異位內膜也會出血,所以巧克力囊腫會逐漸增大并與周圍組織致密粘連。巧克力囊腫診斷后也傾向積極手術治療,特別是對有生育要求的年輕患者,可行巧克力囊腫剝除,術后可行促排卵治療,爭取盡早妊娠。無生育要求的患者如行巧囊剝除,術后復發率約40%,術后一般給予3~6個月的藥物治療以減少或推遲復發。
以上介紹了幾種最常見的卵巢腫瘤處理方法,總結一下就是先要排除生理性囊腫的可能,確定卵巢腫瘤的診斷后需根據腫瘤大小、可疑診斷、患者年齡等因素決定治療方法,仍然要強調個體化治療。